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靜是道家養心調神的第壹功夫。

靜是道家養心調神的第壹功夫。

《莊子·秋水》曰:“生而不語,死而不苦,知終而不故。”

中醫作為具有東方特色的保健和治療知識,對於個人來說,也是壹門調節疾病、延年益壽、養生的技能。中醫特別註重心理健康,養生第壹,養心第壹,調形第壹。靜是養心養性的重要形式、載體和條件。可以說,中醫養生的第壹功夫是“靜”,集中體現在靜息的主導思想上。這種養生思想的背景是老子的道家哲學。道教非常重視精神修養,提倡清靜以凈化靈魂。

老子,道教創始人,擅長靜養養生。作為壹個百歲老人,他倡導“虛懷若谷,清靜忠信”的崇高精神境界,清靜養性,摒棄壹切欲望,提倡“去極端、奢泰”,告誡人們在養生過程中,要擺脫那些極端、奢靡、過分的要求,追求壹種平靜、寧靜、超然的心境。莊子還認為,人的存在只是世間紛繁復雜的現象之壹,生老病死只是人生中必經的程序,就像世間萬物壹樣。所以他在《莊子·秋水》中指出:“生而無言,死而無苦,知終而不可免。”告誡人們不要因為生死的變化而快樂或悲傷,提倡養生的清靜主義,重視精神修養,使內心無欲無求,保持良好的精神境界。

安靜有益於保持神。靜坐養心,排除雜念,自然呼吸,讓心不狂動,讓心靈回到自己的家,回到孩子的心境。這可以通過引導深呼吸,平復內心來實現。此時身體安靜,肌肉放松,精神集中,萬物寂靜,真氣運行,可以隨意來去,身心處於完全舒適的狀態。這就是儒家所說的《內經》中的“靜而後靜”、“養浩然之氣”、“藏神於內”,道家的“內視”,佛教的“駐腹”、“禪定”。能使氣血旺盛,強壯祛病,抗衰老延年益壽。這樣才能“呼吸精氣,保持精神獨立,肌肉壹致,所以能長時間無止境地覆蓋世界”。這就是為什麽歷代養生世家都不聲不響養生,活得太久,動個不停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