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真可惜。太陽子午線是15度。谷雨的節氣是每年公歷4月20日左右。谷雨,意為“雨生百谷”,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六個節氣,也是春季的最後壹個節氣。俗話說“清明雪歇,谷雨霜歇”,全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12度以上。谷雨過後,氣溫回升較快,從那天開始,降雨量開始增加。充沛的降雨使新栽的秧苗和新作物得到了灌溉和滋潤,谷物長勢良好。池塘裏的浮萍開始繁殖,桑樹也長出了新的綠葉,這是養蠶家庭開始忙碌的時候。這時,春茶也在這個時候左右開始收獲。在江南,從丘陵到高山,汗流浹背的茶農忙著采茶,茶農忙著在家泡茶,清香的茶香彌漫了山野的鄉村。谷雨過後,農業生產進入了忙碌期。所以秋收後抓住時機,精耕細作,註意天氣變化,爭搶種子和植株,不錯過農時,是非常重要的。
谷雨節氣過後,雨量增多,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增大。這時,我們在保健中就不能脫離自然環境變化的軌道,通過人體內部調節,使內環境(體內生理變化)適應外界環境(外部自然環境)的變化,從而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蘇文·救命全息論》說:“人與天地之靈而生,四時之法而成。”這意味著天地之間自然界的變化必然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體的內環境,維持內外環境的平衡與協調是避免和減少疾病發生的基礎。因此,養生時需要考慮谷雨中的節氣因素,根據其氣候特點有選擇地進行調理。
谷雨節氣過後,就是神經痛的發作期,如肋間神經痛、坐骨神經痛、三叉神經痛等。在此提醒各位朋友,壹旦生病不要緊張,可以根據不同的病因進行治療。
就肋間神經痛而言,是壹種常見的臨床癥狀,表現為壹側或兩側肋部疼痛。中醫稱之為“脅痛”、“靈樞五邪”,說:“邪在肝,則兩脅俱痛。”《論蘇文藏氣法時間》也說:“肝病者,兩脅下痛,少腹。”從病因上看,肝臟位於脅肋區,其脈絡分布於兩個脅肋,所以肝有病時往往會出現脅肋疼痛的癥狀。而肝為風木之臟,性喜調郁。情誌郁結,肝氣失疏,絡脈不通,經氣不暢,則可引起脅痛。如果肝氣郁結持續時間較長,則氣滯血瘀,或絡脈因墜而淤滯,也會導致瘀血和脅痛。不管是什麽原因,從根本上說都與肝氣不適有關,所以治療離不開疏肝行氣、活血通絡的原則。
坐骨神經痛是指坐骨神經通路及其分布區的疼痛。多為臀部、大腿後側、小腿後側踝關節灼痛或針刺痛。嚴重時疼痛如刀割,活動時加重。此病屬於中醫“痹證”範疇,痹證有不通之意。其病因無非是風、寒、濕侵入經絡,導致經絡氣血不通。根據臨床癥狀的不同,可分為四種類型:以感覺普通感冒為主,有遊走性疼痛者稱為行痹;以感受寒邪為主,疼痛劇烈者,稱為痹證;以感受濕邪為主,表現為口苦、麻木、嗜睡的稱為“之”;急性發作伴有發熱癥狀稱為熱性關節痛。凡患坐骨神經痛者,應根據上述四型辨證施治,疏通經絡氣血瘀滯,祛風散寒除濕,調和營衛,解痹。
三叉神經痛是面部某壹部位的陣發性、短暫性劇烈疼痛。此病多發生於面部壹側的前額、上頜骨或下頜骨。疼痛常突然爆發,表現為閃電般、刀割般的難以忍受。該病發病年齡多在中年以後,女性患者較多。其病因病機多為風寒邪氣之感,局限於面部經絡,導致經絡拘牽,血液循環受阻,突然疼痛。《蘇文巨痛論》說:“寒入經絡遲,而不能哭。客在脈外,血少,客在脈中,氣受阻,所以痛。”此外,肝氣郁結,肝火郁結,飲食不當,食滯生熱,肝胃火沖面及身體陰虛,家務勞動傷精,導致陰虛火旺,從而導致了本病的發生。此外,牙齒、口腔、耳鼻等疾病也可誘發此病。在治療過程中,要究其病因,辯其癥狀。對於感覺寒冷的人,要疏通氣血;肝胃郁火者,可瀉肝胃之火;陰虛火旺者,宜用滋陰降火之法。針灸對這種疾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谷雨節氣氣溫雖然以晴暖為主,但早晚時冷時熱。早出晚歸的人要格外照顧自己,避免不必要的痛苦。
“清明雪歇,谷雨霜歇”。谷雨節氣前後,氣溫開始回升,雨量增多,空氣潮濕,天氣變幻莫測。因此,在谷雨前後,要遵循自然節氣的變化,根據氣候特點進行谷雨養生。
飲食健康
春天,肝旺脾弱。谷雨前後15天和清明後3天,脾臟處於旺盛期。肝氣充盈,心漸旺盛。脾的旺盛會使胃旺盛,使消化功能處於旺盛的狀態,有利於營養物質的吸收。所以,這是壹個補身體的好時機。但是,我們不應該像冬天壹樣服用補品。要吃壹些對肝腎有益的食物,吃壹些含B族維生素較多的食物,如小麥胚芽粉、標準面粉、蕎麥粉、蓧麥粉、小米、大麥、大豆等豆類、黑芝麻等。,從而適應陰陽的變化,為平安度夏打下基礎。古人說“脾不食四季”。而是要適當吃壹些具有補血益氣功效的食物。這樣既能提高身體素質,抵禦春疫,又能為安全度夏打下基礎。如果飲食不當,很容易損傷腸胃。從這個意義上說,這個時期是胃病的易發期。消除病因是治療的關鍵,如戒煙戒酒,不暴飲暴食,不饑餓,少食多餐,避免刺激腸胃的食物和藥物。
谷雨如何養肝護肝
特別提出谷雨意味著春天快過去了。按照中醫“春季養肝”的觀點,要抓住時機,調理肝血。這個時候食療的要點集中在養肝清肝,養視力。在眾多蔬菜中,菠菜最適合養肝。
中醫認為菠菜味甘,性涼,入腸胃。具有養血止血、益五臟、通血脈、止渴潤腸、滋陰平肝、助消化、清腸胃熱毒的功效,在肝氣郁結並發胃病的輔助治療中常有效。對春季肝陰虛引起的高血壓、頭痛、頭暈、貧血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潮濕的谷雨食療。
谷雨過後,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增大,會讓人體由內而外的不舒服。從中醫養生的角度來說,在這樣潮濕的環境下,濕氣很容易侵入人體,導致食欲不振,身體沈重,頭重腳輕,關節肌肉酸痛。如果妳已經有各種關節疾病,比如風濕性關節炎,在這個節氣裏也很容易誘發。
所以谷雨要註意祛濕,飲食上要配合。祛濕效果好的食物有:白扁豆、紅豆、薏米、山藥、荷葉、芡實、冬瓜、陳皮、白蘿蔔、蓮藕、海帶、竹筍、鯽魚、豆芽。
谷雨前後多吃冷食;
谷雨前後,應多吃些滋陰的寒涼食物,如西瓜、甜瓜、香蕉、甘蔗、芒果、枇杷、蘋果、梨、柿子、菱角、桑葚、番茄、黃瓜、苦瓜、冬瓜、白蘿蔔、絲瓜、蓮藕、茭白、慈姑等。
谷雨節氣的飲食調理,要體現天人合壹、食藥合壹的營養理念,尤其是患有上述疾病的人,在選擇食療時,不應誤用食譜。現在列舉幾種常用的藥膳:
人參蒸鱔魚:
【食材】鱔魚1000g,黨參10g,當歸5g,熟火腿150g,鹽,紹酒,胡椒粉,姜,蔥,味精,清湯500g。
【做法】黨參、當歸洗凈浸泡切片備用;鰻魚切好後,去除內臟,清水洗凈,開水燙壹下,撈出,刮去粘液,切去頭尾,再將肉剁成6厘米長的段;將熟火腿切成大塊,姜、蔥洗凈,切片、段備用。
鍋內放入清水,放入壹半姜、蔥、紹酒燒開,然後將鱔魚段倒入鍋內,焯水後撈出,放入湯碗中,將火腿、黨參、當歸放在面條上,放入蔥、姜、紹酒、胡椒粉、鹽,然後倒入雞湯,用紙巾泡好,放入蒸籠蒸1小時左右至熟。
【功效】溫補氣血,強筋骨,活血通絡。多用於風寒濕痹引起的腰膝疼痛。
黃鱔:
【配料】粗活鱔魚1斤(兩塊),糖22斤,番茄醬1斤,幹澱粉1斤,黃酒,白醋,鹽,蔥,姜,濕澱粉,香油和蒜,花生油2斤。
【做法】將鱔魚宰殺、開膛、去骨、去皮,切成2寸5分長的片,用刀塞斜切成兩段(兩端不短),再切成條狀(壹端不切),用黃酒、鹽、蔥、姜浸泡,然後將幹澱粉壹根根排好;將番茄醬、糖、白醋和濕澱粉放入碗中,加入壹些水制成調味汁。
大火燒熱炒鍋,將1斤油倒入炒鍋至八成熱,將鱔魚抖入鍋內炸至金黃色,取出放盤,鍋內留少許油,下蒜泥煸香,倒入調好的醬料,倒入香油,澆在菊花魚上。
【功效】補虛損,祛風濕,強筋骨。特別適用於體虛、風寒濕痹、痔瘡患者。
三色湯:
【食材】黃豆芽2根,姜絲20g,紅辣椒1個,植物油,白醋,濕澱粉,雞湯,鹽,香油,味精。
【做法】油鍋加熱,將黃豆芽翻炒幾下,加入白醋翻炒至八成熟,出鍋待用;鍋內加入雞湯和姜絲,紅椒燒開,再次燒開,加入豆芽,鹽,濕澱粉勾芡,倒香油出鍋。
【功效】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比較適合肌肉攣縮,腰膝疼痛的人。
註意:患風寒濕的人不宜吃柿子、柿餅、西瓜、芹菜、生黃瓜、螃蟹、田螺、蚌肉、海帶等寒涼食物;熱痹患者不宜食用胡椒、肉桂、花椒、花椒、生姜、蔥白、白酒等溫性化火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