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3.3.邊跨現澆段施工
(1)邊跨現澆方案
邊跨現澆段采用碗扣式腳手架桿搭設滿堂腳手架進行模板澆築,然後與懸澆段合攏。腳手架搭設完畢後,立模前,必須進行靜力預壓,觀察變形情況,以消除基礎沈降和腳手架的彈性壓縮變形,檢查腳手架的承載能力,預壓穩定後澆築邊跨現澆段。
2模板設置
現澆箱梁節段外模采用大鋼模板,內模采用組合鋼模板,底模采用組合鋼模板粘貼酚醛樹脂覆膜膠合板。底模安裝前,先安放下部縱向分配梁,再安放橫向分配梁。根據預留變形和預拱度調整標高後,鋪設底模和支撐。支架安裝完成後,安裝箱梁側模。側模平直部分采用大鋼模板,與鋼支架連接。鋼模板應以梁為基礎。
該部門的提升得到了堅定的支持。如果模板有較大的縫隙,需要特殊處理。
模板采用角鋼縱肋,螺栓連接,接縫處抹水泥環氧樹脂漿。設置足夠的拉桿和支撐,嚴格控制模板變形,確保澆築的混凝土符合規定的尺寸和形狀。
(3)鋼筋工程
建設同壹個懸灌段。
(4)梁混凝土澆築
混凝土澆築從壹端開始,全斷面傾斜分段,分層水平連續澆築。前後上下兩層澆築距離不小於1.5m,分層厚度不大於30cm。插入式振動器用於與連接的振動器壹起振動。
⑸預應力施工
相同的懸掛鑄造部分。
[6]支架的拆除
非承重側模在混凝土抗壓強度達到2.5Mpa後方可拆除,底模及支架在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並合攏、張拉、壓緊後方可拆除。
邊跨現澆段工藝框圖(見表2)。
3.1.2.3.4.合攏段施工
(1)合攏段施工順序
該橋段型式為48+80+48m三孔壹聯連續梁,邊跨澆築到位後中間孔合攏。
2封閉截面吊梁
合攏段直接采用現澆掛籃法施工。最後壹個懸澆段吊裝時,根據掛籃下吊架的位置,提前預留孔洞。合攏段施工時,利用掛籃底模吊架將底模掛在已澆築的混凝土梁段上,然後利用掛籃外模澆築合攏段混凝土。合攏段施工方案見下頁。
(3)截流口的臨時約束和穩定性。
合攏段施工存在兩個主要問題:
(1)合龍段新澆混凝土在硬化過程中會收縮,同時合龍口兩端懸臂梁會隨著濕度的降低而收縮,無法保證合龍段與兩端懸臂段的連接性能。
⑵合攏段不同於其他懸臂施工梁段。隨著濕度的增加,懸臂梁會過早伸長參與體系承受壓力,新澆合龍段混凝土會及時具有壹定的強度。
過早承載會破壞混凝土內部的膠結結構,影響其強度。
為了解決以上兩個問題,在合攏段施工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首先,在合攏口兩端的懸臂梁的橫截面上增加鋼構件,並在合攏口處的兩個懸臂梁的端部相對拉緊臨時預應力元件。合攏口繁忙時,應在即將澆築合攏段混凝土時進行約束穩定。合攏段的澆築應在壹天中溫度最低時進行,並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完成。
(4)合攏段混凝土澆築前的準備工作。
(1)鋼筋和預應力管道的安裝
合攏段有非預應力鋼筋和三向預應力管道,合攏後橫梁難以通過,故合攏前將鋼絞線穿入波紋管。
當鋼紋線穿過橫梁時,波管要用支架支撐,防止波管損壞和開裂。波紋管接頭兩端為固定端,內部有鋼絞線,接頭連接困難。波紋管接頭可以壹端普通套管,另壹端鐵套管,周圍塗環氧樹脂,外面纏膠帶。
(2)合攏段施工測量觀測
合攏段觀測點的設置與線形控制要求相同。澆築過程中,應使用精密水準儀進行測量和觀察,以便及時處理問題。
③其他準備工作。
每個T構最後壹節段澆築張拉完成後,去掉T構上不必要的施工荷載,其他施工荷載移至0 #段,使T構上的施工荷載處於相對平衡狀態,避免合攏段末端出現相對變形和“剪差”位移,影響合攏精度。同時,對整個橋面標高和橋梁軸線進行聯測,觀測溫度變化。觀測時間不少於48小時,觀測間隔為1小時。繪制了梁端水平變形和垂直變形與溫度的關系曲線。
⑸封閉混凝土的澆築和養護
①施加配重。
為了使結構體系在封閉混凝土澆築過程中處於穩定狀態,在剛性支座鎖定後,在懸臂端施加壹個配重,配重采用水箱的水壓,相當於封閉混凝土的重量。澆註混凝土時,根據澆註速度逐步減少配重。
⑵在監理和設計院規定的氣溫較低、溫差變化不大的時間內完成封閉混凝土澆築,混凝土澆築完成後開始升溫。
(3)封閉段混凝土的配合比試驗應提前進行。小水灰比和壹定比例微膨脹劑的混凝土,在保證混凝土設計強度的前提下,具有早期強度。施工時應加強施工管理,加強振搗,註意澆水,防止裂縫。混凝土的等級應比梁混凝土高壹個等級。混凝土應該進行養護。暴露在陽光下的那部分光束必須被遮住。
[6]合攏段冬季施工保證措施
在低溫施工合攏段,由於混凝土凝固速度慢,施加預應力完成體系轉換需要較長時間。在這個漫長的施工工程中,合攏段未達到強度的混凝土受溫度變化、已完成結構混凝土的收縮徐變以及施工荷載的影響很大。為確保施工質量,施工中采取以下措施:
(1)嚴格按照設計程序施工;
(2)加強合攏段內外剛性支撐的結構,要求用於澆築的吊架有足夠的豎向剛度,同時張拉2-4根臨時預應力筋,保證合攏段混凝土在體系轉換前不受彎曲和拉伸。
(3)加強模板制作工藝,要求模板表面平整,減少模板對梁體的縱向約束,及時解除橋墩上的臨時錨固設施,保證箱梁壹側在合攏段混凝土凝固過程中能自由伸縮。
④合攏段采用早強、高強、收縮小或微膨脹的混凝土,嚴格控制用水量,加快提高混凝土強度,盡早施加預應力,完成體系轉換。
⑤采取有效措施加強養護,確保混凝土在硬化固化工程中不被凍害,確保混凝土在早期固化工程中處於加熱和壓縮狀態,減少混凝土早期收縮裂縫。
3.1.2.3.5.系統轉換
本橋主跨設計為48+80+48m三孔壹聯連續箱梁,墩梁鉸接。懸澆施工中在1#墩和2#墩墩頂采取臨時固結措施,形成臨時T形結構,懸澆時T形梁始終處於負彎矩變化狀態。隨著T形結構的依次合攏,梁在成橋狀態下也轉化為正負彎曲距離交替分布的形式。在此期間,通過適時提升固結支架,依次實現預應力的分配和梁結構體系的轉換。梁跨結構體系轉換應在受擾段縱向連續預應力筋張拉並灌漿後進行。支撐反力調整應符合設計要求。
(1)1 #墩和2#墩兩個T構懸空;
(2) ①、③跨梁墩段現澆合攏,解除①、②段1#和2#預應力筋固結措施,完成結構體系轉換;
(3)梁跨(2)合攏,張拉(3)跨連續鋼筋,形成主梁的設計結構。
3.1.2.3.6.線性控制
(1)線性控制的基本原理
線形控制是指在預應力混凝土連續鋼梁懸臂施工階段,利用控制軟件對橋跨結構的幾何變形進行修正,使其達到設計的理想狀態。
線形控制的基本原理是:根據計算,提供梁體各節段的最終撓度變化值(即豎向變形),設置施工預拱度,並據此調整各梁段模板安裝的前沿標高。
由如下公式表示:
Hi=f
其中:Hi-第I個梁段的實際模板標高
hi '-第壹個工字鋼截面的設計標高
f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增加的施工預拱度(正向上,負向下)。
懸臂梁施工線形控制的關鍵是分析各施工階段和步驟的結構撓度變化狀態,確定逐步完成的撓度曲線。根據施工過程,影響撓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種:
(1)在t的形成階段由下列因素產生的撓度
a梁段混凝土重量;
b .梁上的掛籃及其他施工荷載;
c張拉懸臂預應力筋的作用。
(2)在關閉階段,由以下因素引起的偏轉將繼續發生
混凝土重量和配重功能的封閉截面;
b .拆除模板吊架或梁段安裝設備;
c張拉連續預應力筋的作用。
(3)在上述過程中,還會發生因彈性壓縮、收縮、徐變、預應力筋松弛和孔道摩擦引起的預應力損失而產生的撓度。
⑵預拱度計算
①基本假設
混凝土是壹種均勻的材料。
b、施工和運營期間,梁段應力δh小於0.5 ra,在此應力範圍內可認為徐變、應變和應力呈線性關系。
c疊加原理適用於蠕變計算,即應力增量引起的蠕變變形可以累加求和。
d忽略預應力鋼筋和普通鋼筋對混凝土應力和變形的影響。
②預拱度計算
在上述假設的基礎上,考慮到各節段混凝土齡期不同導致的收縮徐變差異,將連續鋼梁施工的收縮徐變過程劃分為與施工過程相同的時間段,即澆築新梁段、張拉預應力筋、移動掛籃、體系合攏等。每個時間段的結構單元數與實際結構梁段數壹致。在每個時間段內,對結構進行綜合分析,得到該時間段內產生的所有節點位移增量。分析完所有時間段後,疊加即可得到最終的預拱度值。
(3)管片前緣施工標高的確定
①施工標高的確定
管片前緣施工立模標高Hi由兩部分組成(設計標高Hi′和綜合預拱度fi),即:設計標高Hi′= H0+δHi。
其中H0為墩頂0#段標高。
δHI是光束斜率引起的增量。
綜合拱度fi=fi1+fi2+fi3
其中,fi1為弓形拱。
為吊籃變形預留的Fi2增量值
Fi3為基礎沈降的影響值。
因此,管片前緣施工標高為:
Hi = Hi `+ fi = H0+δHi+fi 1+fi2+fi3
②掛籃變形計算
主跨施工采用自行設計的斜拉輕型掛籃,其變形包括:桁架的彈性變形、前吊索的彈性和非彈性變形。
壹次桁架變形計算
將桁架簡化為鉸接形式,根據各梁段的不同重量計算其彈性變形。
b前吊索變形計算
將底模前梁簡化為具有彈性支座的連續梁,根據各梁段的實際荷載計算各支座的應力,再根據受力情況計算吊索的變形。
非彈性變形試驗
吊籃的非彈性變形通過吊籃壓力試驗來測量。對於未進行過壓力試驗的吊籃,在第壹次吊籃施工時,設定已進行壓力試驗的吊籃(每套吊籃由同壹工廠、同壹工藝制造)的變形值。對於已經過壓力測試的吊籃,非彈性變形被認為已經消除,施工時不予考慮。
(4)現場施工控制
邀請設計單位指導懸臂梁施工的線形觀測,確保線形控制的精度。
①施工控制框圖
②施工放樣
梁段施工時,根據設計提供的控制點進行中線控制測量,放線測點設在底模梁段前沿,立模時將模板標高換算成坐標標高。在施工過程中,應定期檢查全橋中線和臨時水準點,以保證每個T構施工測量的準確性。
③材料參數測量
a .測量各梁段混凝土的原材料性能、配合比、坍落度和容重。
b .測量彈性模量Eh強度值Rba,估算混凝土7d、28d的徐變系數φ和預應力齡期。
c測得預應力材料的彈性模量Ey和標準模量Rby。
測量施工荷載值和作用質心。
④施工觀察
按照施工順序,每個懸澆段觀測5次,即掛籃就位後,澆築混凝土前;澆築梁段混凝土後;在張拉縱向預應力鋼筋束之前;縱向預應力建立後;移動吊籃前(即下壹段作業前)。每次觀測都應記錄高程變化。測量結果以表格的形式(施工時統壹制定)及時反饋給線形控制小組,壹些意外情況在備註欄反映。線形控制小組將及時把計算機計算結果和模板標高反饋給技術人員。
⑤註意事項
a施工時應嚴格按照平衡施工的要求進行,避免因施工荷載不平衡和橋面雜物造成測量數據不準確。
b .施工觀測應在每天早晨日出前進行,不得在高溫、強光、大風條件下進行觀測。
c要定人、定儀器進行觀測,避免在高墩上測量造成的誤差。
d .勤觀察,勤記錄,及時反饋。
e嚴格控制制梁原材料性能,基本做到全橋統壹。
⑸懸臂澆築梁質量控制標準
(1)懸臂澆築梁段施工允許偏差應符合下列要求:
a混凝土強度:滿足設計要求;
b橋軸線偏差:10mm;
c橋頂標高:10mm;
d .鋼骨架制作安裝的允許偏差應按下表的規定處理。
3.1.2.3.7.橋面板系統的建造
安裝人行道護欄,使其在直線段全長範圍內統壹在壹個平面上。
護欄頂部標高與線路坡度壹致,欄桿立柱內側壹致。
人行道板放置牢固,瀝青麻筋填塞密實,板內無三條腿現象。整個直線段的板縫應壹致。
欄桿金屬應按規範要求除銹,防銹漆、面漆和噴漆應均勻,漆面應光亮,無流淌和滲漏。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