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如何用中醫養生

如何用中醫養生

養生又稱養生保健,是指通過各種方法來維持和支持人的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我們的祖先以傳統文化和中醫理論為基礎,集儒、釋、道、百家之精華,結合歷代養生、防病、健身的方法,形成了獨特的生命認知方法和快樂養生的理論與方法。

古代的養生觀念對現代有用嗎?2009年首次評選出30位“國醫大師”,年齡最大的93歲,最小的74歲。這說明中醫養生在現代仍然具有延年益壽的功效。

自然健康

養生就是通過飲食、起居、運動、氣功、打坐、針灸、娛樂來治療疾病、預防疾病、強身健體、健康長壽。

養生的四季是春、長夏、秋收、冬藏。這是自然規律,人要順應自然規律來養生。

春天,陽氣漸長,陰氣漸消,萬物生長,生機勃勃。也是容易抑郁和慢性病復發的季節。需要保暖防寒,多吃甜食,如洋蔥、棗等。夏天萬物繁盛,新陳代謝旺盛。"夏天的至日多雲。"兒童和身體虛弱的老人應少用冷飲和冷的東西。夏天容易出汗,感覺寒濕。晚睡早起,保養陽氣,少吃苦味食物。秋季殷琦漸長,萬物成熟,但易耗肺陰,導致口幹咽燥,咳嗽痰少。飲食宜滋陰潤肺,多吃人參、沙參、西洋參、百合、銀耳、蓮子、山藥、杏仁等滋陰之品。冬天,殷琦極其豐富,什麽都有。老年人應該早睡晚起,等待陽光。“太陽在冬天的至日升起”,中醫講究天冷時保養殷琦。另外,冬季是進補的好季節。陽虛患者可以吃羊肉等食物,陰虛患者可以用鱉甲、木耳、豬蹄。

根據健康需要,時間節奏和個人習慣。時間節奏包括年節奏和日節奏。年節律是春、夏、秋、冬四季儲藏的收獲規律。每天的節奏都是“太陽人氣平平”“太陽中午升起”“太陽從西邊升起但太陽是空的,氣閥是關著的”。經絡感是關鍵,有利於身體狀況和經絡的循環。中醫認為,經絡的日常循環周期與臟腑相關,疾病的發生、發展和恢復與時間規律相關。

為健康而吃20年前,人們常說“藥不如食”,吃好就夠了。但是近幾年突然發現,服用保健藥物會對我們的精力和體力更有幫助。

吃,又稱餌,指的是為了健康而吃藥。它起源於戰國時期的方士,後為道教所繼承。古代生活條件差,但很多人靠吸毒長壽。葛洪和晉代壹樣,生活在山區,比較潮濕。每天煮蒼術粉健脾燥濕。

中醫四大經典之壹的《神農本草經》將藥物分為上、中、下三類。上品是養命,像人參、地黃,性質溫和,治病養生。中醫可以治病,可以養生。劣質產品是治病的藥,很多都有副作用。顏之推壹直在為石懷服務,他已經七十多歲了。他滿眼都是美言,頭發胡子還是黑的。"

首先,人參可以提高精力和體力。包括人參、東北紅參、山西黨參、朝鮮高麗參、美國西洋參等。具有補益元氣、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功效。主要成分是人參皂苷和氨基酸。紅參性熱,服用易上火,心率慢,體寒,比較適合老年人。曬幹的人參藥性溫和;西洋參性涼,在東南亞用作涼茶。有個病人經常吃西洋參,精力體力還可以,但是夏天又老又冷還得穿棉褲。二是鹿茸,具有補腎陽、益精血、強筋骨、調沖任、托瘡毒的作用。其主要成分是雌二醇和氨基酸。很多腰痛、腎虛或體質差的患者,在醫學上效果更好。第三種是冬蟲夏草,有補腎益肺、止血化痰的功效。中醫認為哮喘的根源在腎,標在肺,所以要肺腎同治。冬蟲夏草既能補肺又能補腎,值得關註。

在制作補品的時候,要掌握制作補品的原則和禁忌。補虛、止虛、因人、因地、因時是中醫的三大原則。虛證忌用補。如果患者出現感冒、口幹、口苦、咽痛、咳嗽、痰黃、胸悶、腹脹、便秘、舌紅、苔厚膩、脈強等癥狀,應慎用。

古人認為,運動可以疏通經絡、氣血,但要遵循壹定的原則。

壹種是動靜結合,即靜心、冥想等靜態保健方法與體育鍛煉等動態保健方法相結合。五禽戲,太極拳,八段錦,易筋經,走位都很不錯。第二,長期堅持。無論什麽樣的運動,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但是需要長期的堅持才能達到效果。第三,北京富家女胡亞捷,工作適度,需要結合自己的身體狀況。過度勞累會傷害她的內臟。說: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站傷骨,久走傷筋。可見過度的安慰也是會傷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