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養生就是養陽(養生就是養陽)

養生就是養陽(養生就是養陽)

太陽為陽,天與太陽失位則失命,養生其實就是養陽。但可悲的不僅僅是現代人因為壓力,欲望,或者隨波逐流,每天都在不斷地傷害自己的陽氣,更可怕的是,直到受傷生病了,他們還不知道。

壹個傷害楊的壞習慣。

1作息不規律,陽不返本。

中醫認為,最佳睡眠時間是三個小時的“海子醜”,相當於壹年中的冬天。冬主收藏,收藏是生命之根。

說到底是生命維護和健康的保障。對於普通人來說,最重要的方式就是睡眠。

大部分人習慣晚睡,很少半夜睡著。甚至在年輕的時候,他們還在“竭其精氣以消散其真”,而年輕的時候,陰陽交替的時候,如果睡不著,就會直接損傷坑中間的壹陽。長此以往,坑裏的陽氣不足,就會導致各種疾病。

我喜歡吃涼的和冷的,我也很甜和辣。

受西方營養學的影響,現代人喜歡吃涼性水果。由於冰箱的普及,人們為了刺激口腔而吃冷凍食品,特別是喝冷飲的流行,會嚴重損傷脾胃的陽氣,尤其是夏天,人體的陽氣散在外面,胃腸道處於虛寒狀態。

因此,夏季飲食宜清淡,以溫熱食物和熱飲為主。如果用冷食、冷飲解暑,脾陽受損,就會導致腹痛、腹瀉、乏力、消瘦。喜歡吃甜膩,人體不能運化,導致內生痰濕,濕為陰邪,有黏滯感,妨礙陽氣運行,導致陽氣郁結,出現陽虛證;吃辛辣食物使人興奮,陽氣過度消散也會導致陽氣不足。

3、嶽夏傷寒人工賊風

《內經》中提到“虛邪偷風,有時避之”“聖人避風如箭”。可見古人對感冒是有戒心的,因為感冒不僅是百病之首,也是六淫之首。普通寒氣侵入肌表使肌表空虛,然後其他邪氣就可以乘虛而入,尤其是寒氣,對人體的傷害最大。寒邪屬於水火相搏,傷了陽。

冬天,外界寒冷冰冷,但人體毛孔緊縮,身上披著厚厚的衣服,所以寒邪不易侵入人體。夏天陽氣散在毛孔外開泄,無異於開門。這時候如果馬上吹電風扇或者進空調房,寒氣之邪就會直入皮膚、肌腱、關節。如果不及時排出寒氣,它甚至會侵襲五臟六腑,甚至成為不治之癥,可見人禍。

4延遲分娩,產房冷。

女性最佳生育年齡為“3月7日”至“4月7日”,男性為“3月8日”至“4月8日”。現在城市生育年齡普遍推遲,孕前腎精得不到維持,導致父母氣血不足,才能受孕生育,但先天元陽不足會貫穿人的壹生,其陽虛體質難以改變。

產婦所在的產房、手術室空調充足,新生兒從溫熱的羊水中出來,非常容易感到寒邪。如果不及時采取保暖措施,會傷害寶寶的陽氣。

5運動不當得不償失。

現代人崇尚“生命在於運動”的觀念。當他們身體不適或生病時,往往認為是缺乏鍛煉造成的,於是開始定期、定量、堅持鍛煉,但大多數人並沒有從鍛煉中受益,這是由於不了解鍛煉原理,鍛煉不合理造成的。

其實運動的本質是加強氣血的循環,適合陽氣還很足,但氣血不暢,或者飲食過厚,久坐不動,或者思慮過多的人,但絕對不適合氣血虧損很大的人,因為陽虛的功能不足,運動後陽氣消散導致更多的陽虛。

另外,運動屬於生發,春夏應該是白天的事情,現在很多人晚上運動,看似彌補了白天運動的不足,實際上違背了“生而收”的順序。蘇文——四季調神論指出,冬三月要“免擾陽”、“免漏膚”,冬季大量運動出汗影響陽氣的聚集,尤其損害腎陽。

6淫亂,腎陽虧損

現代人的性生活比以前明顯增多了,這和商業社會有關,因為可以創造更多的商業價值。電腦、電視、書籍、雜誌無處不在宣傳男女之事。《老子》說“我不能見而欲之,使人心不亂”,現在我卻可以無處不欲。視聽使人體的腎陽長期越浮越多,性交使人腎精虧虛,陽氣難以鞏固。

7.工作是累人的,而楊也二十七八了。

現代人工作忙,競爭激烈,生活壓力大,煩惱多。《蘇文·天怒論》雲:“陽者,累之則松。”人體的陽氣長期依靠物質和精神的刺激在外工作,不懂得及時收藏和休息。壹方面會導致陽氣不足。此外,陽氣的疲勞會導致陰氣無法收聚,導致失眠,甚至神經衰弱,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8物欲難止,火性強。

當今社會的主旋律是發展和消費,兩者都在不斷增加人的欲望。欲望是靈火,是邪火。《內經》提到“大火食氣”,所以欲望也會消耗正氣。

《老子》告誡我們要安於少,要“不尚賢,不貴奇貨,不見而欲”。其實就是降低我們的欲望,從而拯救陽氣,防止它過早消亡。

《蘇文——論古代天真》說:“正因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倦而不倦,靈而順從,各從其欲,各遂其願,故能年年百歲而不絕。”欲望少是健康長壽之道。

9濫用西藥,反生物矯正

目前國內醫療領域的壹個重要問題就是抗生素的濫用。抗生素性寒潮濕。內服主要損傷脾胃陽,會導致胃寒、厭食、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靜脈用藥直接進入血管,也會傷及心陽,造成水氣穿心之證。激素使人的腎陽直接超過外面,看似效果明顯,實則是腎陽的透支,損害人體的長期健康;還有其他化學物質,去掉糖衣或膠囊後是苦的,苦傷脾胃陽。長期用西藥肯定是脾胃陽虛。

10清熱養陰中藥的有害作用

在過去的500年裏,中醫的歷史壹直以溫病為主,其成就是不可否認的。但其流行導致苦寒清熱濫用,導致陽虛體質普遍。外感病多為感寒所致,少數確為熱毒傷陰之證,短期清熱有效,但長期使用會傷陽氣;慢性病主要是陽虛證,或者說陽虛是主要矛盾。

治病用藥是治果,養生防病是因。治病的人事半功倍,防病的人才能長治久安。扶陽的理念不僅要體現在臨床的辨證論治用藥上,更要體現在養生防病上,要貫穿於生活的方方面面,因為扶陽就是大道,中庸之道說“道離人不遠,人離人為道,不能為道。”我們推廣扶陽觀念,是為了讓大家遠離損害陽氣的行為思想,獲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