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運動真的能增加壽命嗎?

運動真的能增加壽命嗎?

普遍的觀點是建議每周運動150分鐘以上,而哈佛大學的壹項新研究認為僅僅150分鐘根本不夠。妳應該每天多鍛煉壹個小時,這樣可以增加兩個小時的壽命。該研究駁斥了長期劇烈運動有害健康的觀點,認為運動有助於延年益壽。

人們普遍認為,中等強度的鍛煉更有利於延年益壽。

幾年前歐洲心臟病學會會議上發表的壹篇關於運動強度與壽命的文章認為,運動強度是延長人壽命的關鍵,證實了高強度運動有助於延長壽命,而運動時間的長短則沒有那麽重要。

澳大利亞詹姆斯·庫克大學克勞斯·加貝爾教授的壹項研究也表明,經常從事劇烈運動的人過早死亡的風險降低了13%。即使劇烈運動量小於總運動量的1/3,過早死亡的風險也降低了9%。只要身體允許,健康人每周至少應從事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和20至30分鐘左右的劇烈運動。對於那些身體健康的人來說,做比推薦量更多的運動並不危險。

綜上所述,運動對身體肯定是有好處的。運動時間每周至少150分鐘。如果時間和身體條件允許,盡量每天運動1小時,運動強度最好是中高強度。關註心率和身體感受。

心率:運動初期,如果目的是減脂,心率可以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4%-76%(220-壹歲年齡)。如果主要目的是運動,提高免疫力、耐力和心肺功能,心率應控制在最大心率的76%-96%,最大心率的96%-100%適合提高乳酸耐受力。即使心率在最大心率的80%-90%左右,也是比較高強度的運動。不建議年齡較大的鍛煉者超過最大心率的90%,尤其不要讓心率長時間保持在90%以上。無經驗的鍛煉者應盡量避免鍛煉時心率劇烈波動。在做hiit、tabata、變速跑等運動時,每周要控制好次數,可以是1-3次。高強度運動時,也要保持心率在相對較小的範圍內波動。

身體感覺比較舒服,以不頭暈、不惡心、不嘔吐為宜。當出現各種癥狀時,要降低運動強度,縮短時間,甚至停止運動。每年定期體檢。

除了運動、飲食、睡眠、心理等方面,還要註意人的壽命是由很多因素決定的。雖然基因起決定性作用,但後天也很重要。就像汽車壹樣,不管是普通家用車還是豪車,如果後天保養好,使用好,都可以延長汽車的壽命。

運動前壹定要熱身,動態拉伸肌肉和活動關節,運動前最好先熱身器械。運動後不要馬上停止運動,尤其是有氧運動後。做冷體運動,讓心率緩慢下降幾分鐘,不要讓心率斷崖式下降。

劇烈運動的十大好處:1,增加肺活量;2.提高胰島素敏感性,穩定血糖;3.穩定血脂水平;4.降低血壓;5.改善血小板聚集;6.改善心臟功能;7.提高免疫力;8、使人體不容易發炎;9.降低肥胖風險;10,減輕心理負擔。

具體怎麽運動,還是循序漸進,不管是中等強度還是高強度運動,只要堅持運動就是好的,運動的時候要註意避免受傷。

運動可以延長壽命的說法經不起推敲。現在很多人都提倡養生,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很清楚運動如何才能達到最好的養生效果。鍛煉身體的方法太多了,但並不是所有的方法都是通用的。不同年齡、不同身體素質的人,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鍛煉計劃。這樣才能達到理想的鍛煉效果。

現實生活中,人們追求健康卻適得其反的情況並不少見。我認識壹個很好的哥們,堅持跑步鍛煉很多年,每天早上起的很早。我已經堅持了很多年,很多喜歡晨練的人經常看到他青春的身影。然而,在壹天早上跑步的途中,他意外地倒在了路邊的人行道上,再也沒有站起來。他的父親是我的頂頭上司。每每想起他英年早逝的兒子,眼裏都是淚水,喃喃自語:“唉,他走得太早了,那時候才三十多歲……”。

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健康長壽。然而,光有美好的願望是不夠的。我們應該在如何選擇鍛煉的方法,鍛煉身體和保持健康上認真努力,避免盲目練習。應該因人而異,因人而異。希望追求健康長壽的人慎重思考,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可以肯定的是,中老年人跑步肯定會丟掉性命。

適當運動,慢慢走,慢慢走,才是長壽之道。

跑步絕對減壽的依據是什麽?

人的生理功能是有限的,尤其是骨骼和關節的功能。

人體生理功能;

女性從7歲開始發育,經過6個生長期後在42歲達到高峰,之後開始下降。

男性從8歲開始發育,經過6個生長期後在48歲達到高峰,之後開始下降。

我國中醫抗衰老專家俞復教授證實,50 ~ 59歲是人體微循環障礙急劇下降的1o年。由於毛細血管內微循環障礙,動脈血不能通過動脈毛細血管進行正常的物質交換,將血液中的營養物質、水谷精氣和氧氣輸送到骨細胞的生長中,導致骨質疏松。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

50歲以上人群骨關節炎發病率50%!

55歲以上人群中,骨關節炎的發病率為8o%!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骨關節炎的形成主要是由於直接損傷、間接損傷和長期勞損引起的組織毛細血管壁微循環障礙、滲血、出血,導致組織內形成積血和無菌性炎癥,造成組織腫脹、疼痛。如果血液沈積不能及時轉化吸收,就會發生粘連。肌肉肌腱粘連,缺血性攣縮抽筋,關節內外粘連,使關節僵硬退化,出現骨關節炎。

長時間的跑步和運動,會使骨骼長期勞損,加速微循環障礙的發生,毛細血管壁滲出、出血,引起骨關節炎。長壽有原因嗎?

骨關節炎50歲50%,55歲80%!完全符合50 ~ 59歲是微循環障礙急劇下降的IO年論點。

中老年人壹定不要長跑,也不要劇烈運動。長期勞損會加速微循環障礙的發生,引起骨關節炎。

關註我自己的動態,看壹看。

廣東民間中醫,百病五治創始人。

答:運動可以延年益壽,這是常識。其實人的壽命長短取決於壹個人的身體健康與否,內在體質好不好,免疫功能強不強,年老多病少病會不會長壽。我覺得長壽的人和嬰兒期的營養各方面都有關系。

比如出生前母親身體健康,孕期營養好,出生後奶水充足,哺乳期長。孩子在嬰兒期的時候,不缺營養,免疫功能強,體質好,身體夠用。他壹生很少生病,晚年自然長壽。從小身體虛弱的孩子,或者天生有遺傳病的孩子,年老後肯定活不長。當然,身體素質好的中老年人可以通過適當的體育鍛煉來延年益壽。

生命在於合理的運動。研究數據表明,合理的運動可以增加健康儲備,從而提高壽命。如果運動劑量不足,這種改善效果並不明顯。另壹方面,如果運動劑量過大,會繼續降低健康儲備,從而降低壽命。

每個人的運動劑量受多種因素影響。1)年齡因素。據統計,運動劑量大致與年齡成反比,但訓練有素的人,運動耐受力會比沒有訓練背景的人大很多。2)精神緊張、失眠、疲勞、飲食不佳會明顯降低健康儲備,從而降低運動耐量。此時過度運動會降低壽命。3)疾病,包括急性感染、心腦血管疾病、慢性代謝性疾病、惡性消耗性疾病等。,都大大降低了健康儲備,大劑量運動增加了意外死亡的風險。

所以,某種運動劑量是增加還是減少壽命,取決於每個人具體的健康儲備狀況。應根據健康儲備值的動態變化來確定合適的運動劑量,從而最大限度地延長健康壽命。我還有壹篇關於如何測量健康儲備,如何計算運動劑量的文章,敬請關註。

《黃帝內經》說:“古之人,知之,學陰陽,和數招數,飲食有度,生活有規律,不躁作,故能和神相和,百歲而死。”所以,要走健康之路,要符合壹定的技能,要有規律的作息,這樣妳才能健康長壽,而不是天天做冷血動物。

而《黃帝內經》並沒有給出這些數量規律的評價和計算方法,讓普通人無所適從。以至於幾千年來,中國人的平均壽命不到35歲,70歲是非常罕見的。今天,借助科學量化的評價和計算方法,平均壽命已經超過75歲,滿大街都可以看到70到80歲的人,壹點也不稀罕。

很多人經常有小病,或者經常身體不舒服,這是免疫力低下的表現。免疫力是機體抵禦外敵的屏障,是體內異物的清道夫。如果妳想改善它,運動是壹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專家推薦以下幾類難度不高、攻擊性不強的運動:

散步

研究表明,堅持適度運動後,人體感染呼吸道疾病的風險可在壹段時間內降低高達三分之壹。

每天花20-30分鐘散步,每分鐘50-70步,每周3-5次,放松,步態不要僵硬。“飯後散步”是指30-60分鐘後,適合消化過度或身體肥胖的人。

慢跑

長期慢跑可以增強心肺功能,鍛煉肌肉耐力,減少脂肪堆積,促進新陳代謝,是強身健體的好方法。

慢跑最好選擇溫度適宜、光線充足的時間和地點。Fun run的話,註意穿上鮮艷反光的衣服,避開車輛。低速跑步時,步幅減小,雙腳離地距離保持較低,慢跑的效果會更顯著。

太極

太極是壹種有氧運動,剛柔並濟,具有連續性,還能修身養性,修心養性。所有肌肉都可以用,動作可以鍛煉手腳的協調性,男女老少都適合鍛煉體能。

普通人打太極,不要急於求成,呼吸、心跳、動作協調,才能在太極運動中發揮最大的作用。

瑜珈

瑜伽強調內心的平靜。長期堅持瑜伽鍛煉的人更容易釋放壓力,有助於情緒調節,有助於內分泌和免疫系統的自我調節。

瑜伽運動要簡單,熱身運動要做足,最好有人指導。

少生病的智慧是讓身體強壯。選擇哪項運動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毅力。希望大家都能無痛健康!

運動可以增加壽命,就看妳能不能運動了,運動是由勞動進化而來的,

適當的運動對身體有好處,生命在於運動,當然可以延年益壽。

運動可以增加運動量,但我覺得作用不大。運動員和喜歡運動的人可能活不長。人的壽命大多在於身體素質:遺傳和先天;其次是心理學:樂觀向上,心理承受力大;三、飲食習慣:不偏食,不暴飲暴食,運動只是增強體質和長壽的輔助:健康生活,需要運動,還需要活動。

壹般給妳壹個負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