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休閑是指公民在閑暇時間進行的旅遊度假、休閑娛樂、求知益智、愉悅身心等活動。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需求,也是公民的基本權利,是社會文明和進步的重要標誌。國民休閑既是社會民生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經濟建設的重要領域。國民休閑可以培育新的消費熱點,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對於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優化升級、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根據《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建設經濟文化強省的要求,制定本綱要。(1)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要求,把滿足全體人民休閑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著力創新體制機制,著力培育國民休閑意識,著力擴大休閑產業規模,著力豐富完善休閑產品,切實保障國民休閑權益,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有力支撐。
(2)發展目標。到2015,我省人民休閑意識進壹步增強,參與休閑人數和有效休閑時間大幅增加,追求健康休閑生活成為時尚。休閑經濟促進發展方式轉變的作用進壹步增強,休閑產業的戰略支柱地位進壹步鞏固。文化和旅遊產業收入相當於GDP的14%左右,成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增長極。休閑設施和休閑載體進壹步完善,初步形成品類齊全、兼顧高、中、低端消費市場的休閑產品體系,基本滿足不同年齡段、各行各業人群的休閑需求;國民休閑服務體系進壹步完善,滿足群眾休閑需求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機制基本形成,讓全省人民都能享受到公共休閑產品和服務。
(3)基本原則。推進我省全民休閑,必須在工作中堅持以下原則:
1.以人為本,維權。滿足人們的休閑需求是維護、發展和實現人民利益的重要內容,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著力點。大力營造推動國民休閑的良好環境,加大宣傳力度,培養休閑意識,完善配套政策,切實保障國民休閑權益。
2.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優先保障國民休閑的社會福利,不斷加大政府投入,努力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休閑需求。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投資休閑領域,滿足不同群體和層次的休閑需求。
3.統籌規劃,有序推進。統籌休閑產業和休閑事業,統籌城鄉休閑資源,引導和規範各行各業有序發展,促進城鄉、產業、行業休閑資源整合,形成國民休閑發展整體合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4.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基於資源稟賦、區位、交通、經濟收入、休閑偏好等實際情況。,要發揮優勢,突出特色,打造更多知名的休閑載體和品牌,逐步形成壹區壹品或壹區多品的休閑發展格局。
5.正確引導,加強管理。堅持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範,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休閑發展全過程,正確把握休閑與勞動的關系,牢固樹立積極的休閑觀,大力倡導健康文明的休閑方式。(壹)加強公共休閑設施建設。將公共休閑設施建設納入城鄉建設規劃,不斷加大政府投入,加快建設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完善、實用高效的公共休閑設施網絡。城市規劃建設要遵循“宜居宜遊”的理念,充分考慮休閑元素,大力提升休閑功能。加快大眾休閑設施建設,規劃發展文化休閑廣場、城市公園、公共健身設施、公共綠地和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文化館、科技館、生態自然博物館、廣播電視、互聯網以及旅遊休閑街區、社區文化中心等文化休閑設施。加強農村休閑設施建設,規劃發展壹批休閑小鎮和農莊,加快發展鄉鎮文化站、村文化大院、農家書屋和惠民文化工程。推動公共休閑資源下鄉,促進城鄉休閑資源互動共享,規劃建設壹批縣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滿足散客需求,在機場、車站、碼頭、高鐵站等人員相對集中的區域加快建設壹批旅遊集散中心,為大眾旅遊休閑提供便捷服務。適應自助遊、上路旅行等新興休閑業態,加強交通、住宿、餐飲等網絡服務,規劃建設壹批上路旅行營地。
(2)大力發展休閑產業。把旅遊產業和文化產業作為支柱產業,實現雙輪驅動,加快發展國民休閑產業。大力發展高端、優質、高效的休閑產業,調整優化休閑產品結構、企業組織結構和所有制結構,打造壹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知名產品品牌、服務品牌和企業品牌,不斷豐富和完善“友好山東”的內涵。擴大休閑產業對外開放,學習借鑒國際先進理念、制度和經驗,引進優質資源,提高休閑服務業國際化水平。鼓勵休閑要素和休閑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培育壯大休閑市場主體,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提升行業整體素質。正確處理保護與發展的關系,在保護的基礎上搞好發展,在發展中實現保護,實現休閑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休閑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推動休閑產業與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海洋經濟融合發展,培育休閑新業態。開發特色休閑產品,建設壹批濱海休閑、森林休閑、濕地休閑、產業休閑、農業休閑、漁業休閑、科普休閑、文化休閑、影視休閑、網絡休閑、動漫休閑、運動休閑、鄉村休閑、健康休閑、學習休閑等基地,為休閑產業提供更多發展平臺。
(3)打造休閑精品綜合體。充分發揮旅遊度假村開放、集聚、創新、引領、強勁增長的特點,把旅遊度假村的發展與大型項目建設、資源保護有機結合起來,合理開發旅遊資源,保護風景資源和生態景觀環境,努力把旅遊度假村打造成我省旅遊休閑精品集聚區。堅持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特色突出、多元投資、有序發展的原則,優化整合度假區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強化度假休閑功能,為度假休閑產品和新型休閑業態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建設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設施和高質量的戶外運動設施,大力發展演藝產業,滿足四季、晝夜、室內外、不同人群的各種休閑需求,提升度假村和大項目的休閑品位。堅持科學布局、合理規劃,圍繞度假村和大項目,加強道路交通、停車場、遊客服務中心、旅遊救援體系、金融服務體系、消防安全等基礎設施建設,為人們提供溫馨舒適、健康安全、便捷的休閑環境。對度假村和發展勢頭好、管理規範的大項目在基礎設施建設、土地使用、稅收政策等方面給予支持。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和當地實際,完善度假區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堅持開放戰略,通過獨資、合資、合作等多種形式,積極吸引國內外大型休閑企業來我省投資,在重點城市建設壹批涵蓋吃、住、行、購、娛的旅遊綜合體,不斷提高項目建設管理水平。
(4)開發鄉村休閑資源。積極適應群眾日益增長的鄉村旅遊休閑需求,加快鄉村旅遊休閑資源開發。在大中城市周邊,規劃建設環城休閑帶,將促進城市郊區休閑旅遊健康有序發展。大力發展“綠道”休閑遊,適應城鄉統籌發展的要求,按照建設大果園、大花園、大公園的思路,搞好“綠道”的規劃建設,綜合開發鄉村休閑資源。依托河岸、山谷、山脊、風景道等自然或人工廊道,規劃建設壹批戶外活動的風景遊憩線路,形成連接城鄉的“綠道”休閑網絡。完善“綠道”配套設施,加強沿線休息站、停車場建設,做好自行車租賃、餐飲、衛生、安保等服務。推廣“藤結瓜”模式,以“綠道”為“藤”,以沿線鄉村旅遊點為“瓜”,推動“農家樂”、“漁家樂”、“森林人家”發展,實現致富農民、健康市民、快樂遊客的目標。支持發展鄉村休閑旅遊合作組織,不斷擴大鄉村休閑經營主體,提升鄉村休閑水平。鼓勵旅行社開發鄉村休閑旅遊產品,不斷豐富鄉村休閑旅遊市場。
(5)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休閑產品。鼓勵和支持各地從實際出發,突出特色和差異化發展,打造各具特色的區域休閑產品。充分發揮半島濱海休閑資源豐富的優勢,發展郵輪休閑旅遊,加快國家海洋公園建設,開發海島休閑資源,打造國際知名的濱海休閑帶。抓住高鐵開通的有利時機,整合相關資源,推出適合個人休閑旅遊的精品線路,提升和放大“山水聖人”休閑旅遊的影響力,打造運河文化旅遊帶。加快開發黃河沿岸豐富的鄉村休閑資源、景觀資源和民俗資源,建設以文化休閑和度假休閑為主的黃河休閑帶。認真落實《全國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魯南紅色旅遊休閑帶發展。以濟南為重點,突出儒家文化、泰山文化、泉水文化、齊文化、黃河文化特色,加快發展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娛樂休閑等產業集群,打造省會城市群休閑產業圈。以青島為中心,發揮海洋文化和毗鄰日韓的區位優勢,加快發展文化創意、遊戲動漫、體育旅遊、酒莊和濱海度假集群,打造膠東半島城市群休閑產業圈。
(六)開展群眾性休閑活動。以廣場文化、社區文化、村落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為載體,依托重大節日和民俗文化資源,廣泛開展各種群眾性休閑活動。按照“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要求,以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元宵節等傳統節日休閑活動為重點,繼續辦好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泰山國際旅遊文化登山節、青島國際啤酒節等重大群眾性節日和各類藝術節。大力發展夜間休閑活動,鼓勵餐飲、演藝、娛樂、商場等場所延長營業時間,豐富演藝、遊樂、購物等夜間休閑產品。著力打造“友好山東跨年”品牌,牢牢把握元旦、春節、元宵“三個節點”,推出跨年遊、跨年宴、跨年禮、跨年樂、跨年樂等多種休閑產品,使跨年成為具有鮮明山東地域特色的節日。每年8月至6月5438+00,集中舉辦鄉村休閑、健身養生休閑、旅遊休閑、文化休閑、夜間休閑、節慶休閑、藍色休閑、黃河休閑、學習休閑等休閑產品,新年獻禮、新年音樂、新年祝福等,讓年貨節成為山東地域特色鮮明的節日。鼓勵和引導休閑消費,開展“休閑家庭”、“休閑社區(鄉鎮)”和優秀文化廣場等評選活動,形成濃厚的休閑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