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少吃多餐:壹餐吃的東西越多,身體為了消化這些食物產生的代謝熱量就越多。特別註意少吃高蛋白食物,高蛋白食物產生的代謝熱量更多;
2、吃辛辣食物:醫生認為,雖然在大熱天吃這些東西是不可想象的,但辛辣食物可以刺激口腔內的熱量接收,改善血液循環,導致大量出汗,有助於降低體溫;
3、溫水淋浴:最好用略低於體溫的溫水淋浴或沐浴,尤其是睡前;
4、多喝水:醫生建議少喝多喝水,因為酒精可能會造成體內缺水,礦泉水或低糖汽水是更好的選擇;
5.避免劇烈運動:劇烈運動會激活身體能量,提高體內溫度;
6、冰袋的使用:可重復使用的冰袋是降低皮膚溫度的好工具,裏面預裝的液體有降溫作用;
7、選擇好的枕頭:使用羽毛或絨毛枕頭,枕套最好是棉質的,合成纖維枕套會積熱;
8.白天小睡:研究表明,人體對“白日做夢”的反應之壹是降低體溫;
9、喝菊花茶:菊花茶可以降溫醒神;
10、冷水到手腕:每隔幾個小時用自來水沖洗手腕5秒鐘,因為手腕是動脈流動的地方,可以降低血液溫度。
最好的調味品:醋。暑熱多汗,多吃醋可以幫助消化吸收,促進食欲。同時吃醋有助於緩解疲勞,保持充沛的精力。
最佳蔬菜:苦味蔬菜。夏天氣溫高,濕度大。吃苦味蔬菜大有好處。苦瓜、苦菜、生菜、芹菜都是夏季佳品。
最好的湯:番茄湯。夏天多喝番茄湯,既能獲取營養,又能補水,壹舉兩得。
最佳肉類:鴨肉。鴨肉不僅富含人體夏季急需的蛋白質等營養物質,還能防病治病。
最佳飲品:熱茶。夏天,飲料是必不可少的。首選的飲料既不是各種冷飲,也不是啤酒、咖啡,而是非常普通的熱茶,既能解渴,又能緩解疲勞。
此外,醫生還推薦了壹個最好的保健措施:定時起床,夏天日照長,早起晚黑。所以人的日常生活和作息時間也要相應調整,晚睡早起比較好。
防暑書之壹:喝什麽?
夏天人特別渴,需要隨時喝水。怎麽喝水才算科學?
(1)不要等渴了再喝水。口渴時,說明人體內的水分失去了平衡,細胞開始脫水。這個時候,喝水已經來不及了;
2口渴時切忌過量飲水,這樣喝水會使腸胃難以適應,造成不良後果。前人主張:“不想極度口渴就不要喝太多”,這是防止口渴選擇喝水的科學方法;
3飯前、飯中不宜喝水,因為飯前、飯中喝水會稀釋消化液,不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長期對身體不利;
早上起床前喝點水,可以補充壹夜消耗的水分,降低血液濃度,促進血液循環,維持體液的正常水平。
防暑第二本:吃什麽?
人在盛夏的飲食非常重要,因為人在炎熱的環境下工作,體溫調節、水鹽代謝、循環、消化、神經、內分泌、泌尿系統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會導致營養物質消耗增加,大量的水分和營養物質會因出汗而流失。夏天,人的食欲不振也會限制營養的吸收。
專家建議:
註意補充壹些營養。
要補充足夠的蛋白質,魚、肉、蛋、奶、豆類比較好。
維生素補充劑:新鮮蔬菜和水果,如西紅柿、西瓜、楊梅、瓜、桃、李等。,特別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在谷類、豆類、動物肝臟、瘦肉和蛋類中含量豐富。
要補充水分和無機鹽:可以吃含鉀量高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豆類或豆制品、海帶、雞蛋等。
多吃清熱利濕的食物:西瓜、苦瓜、桃子、烏梅、草莓、番茄、黃瓜、綠豆等。
另外,夏天喝粥也大有好處。紅豆粥有補腎消水腫的作用,腎功能不好的人最好多吃;蠶豆粥對慢性水腫、腎炎有好處;荷葉粥能消暑,清胃潤腸,止渴解毒;蓮子粥能健脾益氣,對腹瀉、失眠、遺精、白帶多有好處。百合粥能潤肺止咳,養心安神,適用於肺陰不足的老年人。冬瓜粥利水消腫,止渴生津,有降血壓的作用;黑木耳粥能生津潤肺,滋陰養肺,可治療高血壓、慢性支氣管炎;黃芪粥可以治療脾虛引起的水腫。
防暑第三本:防兩害貪。
壹個防暑邪:“暑”是夏天的主氣,由火熱轉化而來,只發生在夏天。此時,暑熱之邪可消散陽氣和津液,導致多汗,津液減少,口幹唇燥,小便黃而心煩,等等。此時需要及時治療,這是夏季最常見的中暑現象。
預防措施——保護心靈,有兩個方面:壹是有事可做,使精神不空虛;第二,妳要有良好的精神修養,可以避免外界不良情緒的幹擾。只要做好這兩點,自然精神飽滿。這是夏季精神休養的基本規律。
二、壹定要防濕:“濕”也是長夏的主氣,尤其是南方,天氣炎熱多雨。由於濕邪重濁向下,特別容易損傷脾胃的功能,導致夏季出現消化不良的現象;濕氣也特別容易侵入皮膚的骨骼和肌肉,所以夏天經常會出現皮膚病變和關節炎。三伏天,由於高溫、低壓、高濕的作用,人體出汗後汗液不易排出和蒸發,會使人煩躁、疲倦、食欲不振,易患腸胃炎和痢疾。長夏濕邪最容易侵犯脾胃功能,導致消化吸收功能低下。
預防措施——中醫認為,長夏時節的飲食原則應該是清淡、少油膩,以溫性食物為主。在中國南方,許多人有吃辣椒的習慣。吃辣椒可以促進排汗,幫助消化,增加食欲,有壹定的好處。溫性食物的吃法很簡單,就是喝粥。保健專家認為,早、晚餐喝粥不僅能解渴、消暑,還能滋補身體。
第三,壹定要謹防“貪涼”:防暑、防潮是每個人在夏天都要做的事情,夏季納涼是人們在炎熱的夏天獲得舒適生活的途徑之壹。但如果太貪涼,就容易感冒,還會有不同程度的腸胃疾病。嚴重的話會患上皮膚病和心血管疾病。老人和小孩的癥狀更明顯。
預防措施——要註意以下幾個方面:室內外溫差不要太大,最好不要超過5℃。室內溫度不低於25℃。空調房不宜長時間封閉,要經常通風。睡著後,最好關掉空調。在室內感覺冷的時候,壹定要站起來活動活動四肢和身體,加快血液循環。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等慢性病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和關節疼痛患者,不宜長時間待在冷空氣中。
防暑第四冊:調節情緒是夏季健身的關鍵
炎熱的夏天給忙碌的現代人帶來的不僅僅是身體上的不適,還有情緒上的苦惱。據專家介紹,目前越來越多的人受到“夏季情感障礙”這種心理疾病的困擾,16%的正常人會因為高溫而發脾氣。
專家認為,人的情緒與氣候密切相關,特別是當氣溫超過35度、日照超過12小時、濕度高於80%時,氣候條件對人體下丘腦情緒調節中樞的影響明顯增強。精神科醫生的研究還發現,當暖流入侵時,精神病人起床遊蕩、無法入睡的情況明顯增多,情緒變化、坐立不安、大喊咒罵、摔東西、自虐(包括自殺)的幾率比平時高得多。當環境溫度在30度以下,日照時間在12小時以下時,情感障礙的發病率會明顯降低。
據測算,大約16%的正常人在夏季會莫名其妙地出現情緒和行為異常。也有專家解釋說,這種夏季情緒障礙的發生,除了氣溫的變化外,還與出汗量、睡眠時間、飲食不足有關。由於此時人容易出汗,再加上睡眠和食欲不佳,體內電解質代謝受阻,從而影響大腦神經活動,引起情緒和行為異常。因此,在酷暑難耐的夏之時,專家提醒人們調整情緒,這是做好夏季健康的重要壹環。
防暑第五冊:並不是天氣越熱越容易中暑。
通常為了保持人體恒溫,體內新陳代謝產生的余熱必須通過傳導、對流、輻射等形式排出體外,使體溫與外界溫度達到平衡。如果溫度升高,傳導和輻射散熱會減少,汗液蒸發散熱會逐漸增加。溫度在35-39℃時,人體三分之二的余熱會被汗液蒸發掉。如果環境中相對濕度高,汗液很難排出體外,人的體溫調節系統無法完成調節功能。這個時候人就會中暑。
中暑的發生不僅與溫度有關,還與濕度、風速、勞動強度、高溫環境、暴露時間、體力、營養狀況、水鹽供應等有關。誘發因素復雜,但主要因素是溫度。
根據氣象特征,中暑現場的小氣候可分為兩類:壹類是幹熱環境,表現為溫度高、輻射熱強、濕度低。環境溫度壹般可比室外高5 ~ 15℃,相對濕度常低於40%;另壹種是高溫高濕的濕熱環境,但輻射熱不強。因為當溫度在35℃~ 39℃之間時,人體的余熱有2/3是通過出汗排出體外的,此時如果周圍環境潮濕,汗液就不容易蒸發。
據實驗研究,導致中暑的氣象條件是:相對濕度85%,溫度30 ~ 365438±0℃;相對濕度50%,溫度38℃;相對濕度30%,溫度40℃。
(附:如何制作壹些防暑物品及其效果:
赤小豆湯:赤小豆、白菊花、金銀花、山楂片可以加水做成夏季食品,既能在人體內散熱,又能補充水分。
綠豆湯:取綠豆200克,加水300毫升,熬湯取液飲用(酌情加白糖),具有清熱解暑、止渴、利尿消腫、清熱解毒的作用。
綠豆酸梅茶:綠豆100克,酸梅湯30克,水煎,加適量糖,待涼後後人飲用。具有清涼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可用於暑熱、煩躁、燥熱等癥。
苦瓜茶:將新鮮苦瓜切開去瓤,與茶葉混合,掛於通風處,陰幹。洗凈外面,切碎,與茶葉拌勻。每天取10克放在保溫瓶裏,開水沖泡,代茶飲。能明目、解毒、祛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