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原名紫禁城。它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是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也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被譽為世界五大宮殿之首(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裏姆林宮)。
故宮平面圖故宮建於明朝永樂4年(1406),1420年基本建成。它是由明朝皇帝朱迪創建的。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面積約
72.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54.38+0.55萬平方米。相傳故宮有9999.5間。實際上,根據專家在1973的實地測量,故宮有9999.5個房間,有人做了壹個圖像。
打個比喻,壹個人從出生就開始生活,每天住在壹個房間裏,沒有重復,直到27歲才能出來。宮城被高12米,長3400米的宮墻環繞,呈長方形城的形式。
周圍有52米寬的護城河,形成壁壘森嚴的城堡。故宮的建築都是木結構,黃色琉璃瓦屋頂,藍白色的石頭底座,裝飾著燦爛的彩畫。紫禁城有四道門,正門叫午門。
東門叫東華門,西門叫西華門,北門叫神武門。面對北門的神武門,土石砌成的景山,滿是松柏。在整體布局上,景山可以說是故宮建築群的屏障。
故宮的建築按其布局和功能分為“外院”和“內院”兩部分。“外院”和“內院”的分界線是幹青門,外院在南面,內院在北面。故宮的建築氛圍和皇宮很不壹樣。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是皇帝舉行朝會的地方,也稱“前朝”。它是封建帝王行使權力和舉行盛大儀式的地方。此外,兩翼東側還有文華廳、文遠亭、上元院、索南;西邊有武英殿、內務府等建築。
故宮以幹青宮、交泰殿和坤寧宮為中心,兩翼為養心殿、東宮、西宮、齋宮和玉清宮,後面是禦花園。這是封建皇帝和皇後的住所。故宮東部的寧壽宮是乾隆皇帝退位後修建的。皇宮西面有慈寧宮和壽安宮。此外還有中華宮、北務等建築。
紫禁城4號門
紫禁城有四個門。正門叫做午門。它的平面是凹的,很壯觀。午門後有五座精美的漢白玉拱橋通往太和門。東門叫東華門,西門叫西華門,北門叫神武門。紫禁城的四個角落都有精致的角樓。角樓高27.5米,十字形屋頂,三重檐,四面明山,多角交錯,是壹座絕妙的建築。
故宮的正門叫“午門”,俗稱五峰塔。東、西、北三面由壹個12米高的平臺連接,四周是壹個方方正正的正方形。有1棟樓。中間有重樓,為9間寬廳,上有重檐,左有。
右墻上有四個帶檐脊的亭子,由敞廊相連。向南延伸的各翼有13廳,各角有高大的角亭,支撐著正殿。這種形狀的門樓叫“雀門”,是
中國古代城門中最高級的形式。這組城市的建築雄偉壯麗,是故宮博物院中的第壹峰。午門是皇帝發布詔書,下令遠征的地方。每次宣讀聖旨,都發壹本歷書。
書、文武百官要在午門前的廣場集合聽旨。平時只有皇帝才能出入午門的正門。皇帝大婚,皇後進壹次,進宮考試中得頭獎、第二名、探花的三個人就可以走出這個門。
時間。文武大臣出入東門,宗室王公出入西門。
後門是“神武門”,是明代的“玄武門”。玄武是古代四大神獸之壹。從方位看,是左青龍,右白虎,前面。
朱雀,玄武之後,玄武稱霸北方,故故宮北宮門取名“玄武”。清康熙年間,因避諱,改名為“神武門”。神武門也是城門建築,最高級別的重檐廟宇式。
屋頂,但它的正殿只有五個開間和壹個遊廊,沒有從左到右向前延伸的兩翼,所以在形狀上比午門低壹級。神武門是皇宮日常出入的門禁。現在神武門是故宮博物院的正門。
東華門對應西華門,門外有壹座下馬碑。門內,豫北金水流,石橋1,橋北三門。東華門和西華門形制相同,平面為長方形,紅色裙樓,白玉基座,其中有三個券門,券孔外圓。城樓上有塔,黃琉璃瓦,重檐。塔樓有5個房間寬,3個房間深,被走廊環繞。
午門之內,是壹個廣闊的院落,院內有壹條弧形的內金水河橫貫東西,北有外朝宮門太和門,左右各有房間。金水河上有五座橋,橋上裝有漢白玉欄桿,像玉帶壹樣隨著河水轉動。
[編輯此段]三大殿
三館簡介
太和門內,壹個三萬多平方米的露天院落裏,是外院的中心: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合稱三大殿(明代為奉天殿、蓋華殿、神審殿,嘉靖年間改名為內廷、
中濟堂和建濟堂。現在叫清朝的名字)。這三個大廳是紫禁城的主要建築。它們的高度和形狀不同,屋頂也不同,所以豐富多樣但不死板。
太和殿和中學
和殿、保和殿均建在漢白玉制成的8米高的工字形基座上,前、中、後分別為太和、保和殿。遠遠望去,就像神話中龔瓊的仙女闕。橋臺有三層重疊,每層上緣飾有漢。
白玉雕刻的欄桿、崗亭、水龍頭,其中三個有三個雕龍的石階,襯托出“禦道”的波浪和流動的雲彩。25000平米的臺面上有1415雕刻的龍鳳。
有1460崗哨,1138水龍頭。用這麽多漢白玉裝飾的三套,造型重疊,是中國古建築中獨壹無二的裝飾藝術。而這種裝飾在結構和功能上,又
是臺面上的排水管。欄桿下面刻了壹個小洞。水龍頭上還刻出壹個小洞,延伸到崗哨下面。每到雨季,三組雨水從小洞逐級排出,水從水龍頭流出,龍噴水,非常有名。
壯觀。這是壹個科學而藝術的設計。
太和殿
太和殿
太和殿(明代稱為奉天殿和黃濟殿),俗稱“金鑾殿”,
太和殿高35.05米,東西63米,南北35米,占地2380多平方米。面積是故宮各大殿中最大的,造型也是規格最高、最宏偉的建築。泰和
大殿是五脊四坡的大殿。東西有壹條長脊,前後有兩條斜豎脊,從而形成五脊四坡的屋頂,建築術語稱之為仙殿式。檐口中有10只動物(分別為
龍、鳳、獅、天馬、海馬、妯娌、賭魚、妯娌、鬥牛、散步是中國古建築的特例。從14世紀的明朝開始,重檐皇宮是封建王朝宮殿的最高等級形式。太和殿
大柱72根,直徑1米,其中6根為寶座周圍粉金彩繪龍柱。在大廳裏,有鍍金的木柱和精致的龍沈箱。大廳中央是封建皇權的象征——金色的漆雕龍寶座,位於
在寺廟裏2米高的平臺上,放置著金色漆雕龍的寶座。寶座前有精美的鶴、爐、鼎,後面是雕龍屏風。太和殿是故宮最大的木結構建築,也是故宮乃至中國最壯觀的建築。
最大的木制寺廟。整個大廳金碧輝煌。太和殿是皇帝舉行重要儀式的地方。也就是皇帝登基,生日,婚禮,元旦等等都在這裏慶祝。
中央和諧廳
中央和諧廳
中和殿(明代稱為蓋華殿和中繼殿)是紫禁城三大殿堂之壹,位於太和殿後面。中和殿高27米,平面呈方形,寬3間,深3間,四面有走廊,磚砌地面,建築面積100平方米。
580㎡。黃色琉璃瓦,單檐四角,金字塔形屋頂,中間鍍金頂。四脊頂端聚成尖形,球形寶頂覆以青銅胎,建築術語稱之為四角尖型。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舉行儀式的地方。
以前休息和練習禮儀的地方。前往太和殿之前,皇帝在此稍作停留,接受內閣大臣和禮部官員的敬禮,然後進入太和殿進行儀式。此外,在皇帝祭祀天地和祠堂之前,他還
我們先來回顧壹下這裏寫有悼詞的“朱本”;去中南海種田之前,也要看看這裏的農具。
保和殿
保和殿
保和殿(明代稱神審殿、鑒濟殿)也是故宮三大殿之壹,位於中和殿之後。保和殿高29米,平面呈長方形,寬9間,深5間,建築面積1240㎡。黃色琉璃瓦重量
屋頂與屋檐休息在山上。屋頂中央有壹個正脊,前面有兩個豎脊,後面有兩個豎脊,每個豎脊的下部傾斜壹個岔脊,與九個正脊、豎脊、岔脊壹起,建築術語稱之為斜山式。保和殿年年分。
Xi皇帝設宴招待外國王子。保和殿也是科舉考試舉行的地方。
[編輯此段]故宮
幹青宮宮殿建築的後半部分被稱為皇宮,皇宮的大門。
——幹潔門,左右琉璃墻,門內後三宮。故宮以幹青宮、交泰宮和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翼分別為東六宮和西六宮。它是皇帝處理日常事務的地方,也是皇帝和他的皇後們居住的地方。
壹個住的地方。後半部分在建築風格上與前半部分相同。建築前半部分的形象嚴肅、莊嚴、宏偉、威嚴,以象征皇帝的至高無上。故宮的後半部分充滿了生機,建築大多自成壹體
有花園,有書房,有亭臺樓閣,有巖石。
幹慶門廣場西側的龍宗門
龍宗門牌匾(註意左下方的箭頭)
清代龍宗門有壹幕。
激烈的戰鬥。嘉慶十八年(1813),中原發生“天津”農民起義,農民領袖林青在京畿策劃並帶隊直攻故宮。9月14日,起義軍喬裝上陣。
裝扮完畢,兵分兩路,打算從東、西門進入宮城。太監劉德才、劉瑾等人率領西華門的壹隊人馬,迅速攻打龍宗門,在此展開激戰。紫禁城之變,“成漢,
唐宋明沒有發生過的事”,嘉慶皇帝破例向世人發出了壹封“有罪的信”。至今龍宗門碑上還有箭頭,據說是這次戰役的遺跡。箭頭位於銘牌的左下方。
幹青宮在紫禁城內院的前面。幹青宮是皇宮的主殿,高20米。重檐殿中間有寶座,內有“正大光明”牌匾。兩端都有溫暖的亭子。幹青宮是封建皇帝的寢宮。清朝康熙以前,這裏是皇帝居住和處理政務的地方。清朝雍正以後,皇帝移至養心殿,但仍在此閱報、奏報、任命官員、召見臣下。
坤寧宮在紫禁城“內院”的後面。重檐坤寧宮是明清時期雍正帝之前的皇後寢宮,兩端有暖閣。在清朝,它被改為壹個崇拜的地方。雍正以後,新暖閣是薩滿祭祀的場所。其中,東暖閣是皇帝婚禮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緒都在這裏舉行婚禮。
交泰殿位於幹青宮和坤寧宮之間,寓意“天地和諧,安康幸福”。建於明代,清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重修。它是壹個正方形,有四個角,壹個鍍金的寶頂和龍鳳圖案。
寺廟。在明清時期,這個大廳是舉行女王生日慶典的地方。清朝所謂的皇後親蠶儀式,需要檢查儀式的準備工作。這裏還收藏有清代的“包Xi”印章。
清朝雍正以後,養心殿成為紫禁城內皇帝的實際居所。清同治年間,慈禧太後和慈安皇後在養心殿東暖閣聽政。
在後三宮的東、西兩側,還有壹個為皇帝存放冠、袍、帶、鞋的大殿,還有壹個存放書籍和書法的大殿。有上書房供太子讀書,有南書房供翰林學士,還有朝廷起居。
住的地方。此外,還有日清門、月華門、龍光門、彩鳳門、季華門、端澤門、龍符門、涇河門,相互對稱,連接著嬪妃居住的六宮。這種對稱的平面布局也在中間。
中國古代建築的特點之壹。
故宮東側的寧壽宮,是乾隆皇帝宣布退位時,耗資112萬兩白銀修建的。
在坤寧宮的北面是
皇家花園。禦花園內有參天松柏、名貴花木、怪石、亭臺樓閣。皇家園林,原名宮後園,占地11000平方米,建築20余座。以秦安殿為中心,采用主次園林建築。
互補對稱的格局,緊湊的布局,古典的豐富。寺東北的堆秀山由太湖石砌成,上面建有萬春亭和錢球亭兩座亭子,可以說是保存最完整的古代亭子。
為了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