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學習曾國藩的養生之道

學習曾國藩的養生之道

物理狀態

曾國藩年輕時身體虛弱。他30歲左右得了肺病,有機會死。中年人有皮膚病、腎病;晚年得了眼疾,幾乎失明。而且還有家族性心腦血管疾病,61歲死於中風。

短短60年間,曾國藩幾乎沒有壹個健康的身體,卻幾乎壹個人做了兩三件事,自我管理也很到位。素有“功德三仙,為人師表,完人”之稱。當時清朝人的平均壽命是三十多歲,曾國藩活到61以上,算是長壽了。

二、養生的方法(心靈、身體、心靈的調養)

曾國藩幼時多病,讀了大量詩書,總結出“壯體如富,因節欲而富;弱者如窮人,因節儉而自給自足。”

致成帝:養生五件事。保持健康大約有五點:

壹天,睡眠和食物不變;第二,懲罰憤怒;第三,禁欲;四天,每天晚上睡覺洗腳;五天,每天兩餐後各三千步。

1,健康:身體是生命的物質基礎和載體,如果沒有好的身體,做貢獻就是奢侈。清代李漁說“睡眠可補精、養氣、健脾胃、強筋骨”。

曾國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睡早起。

曾國藩的飲食很有規律。他只吃八分飽,飯後散步,睡前泡腳。

2、養心:這裏的心不是指心臟,而是人的心理情緒的外在表現,也是智力的壹種表現。心臟是人體的感知系統。收集信息後匯聚到中樞神經系統,給人全面的反應和感受。

去掉欲望和憤怒,但不要失去固執。固執代表毅力和野心。現代人很難區分貪婪和憤怒。只有留住固執,才能達到建功立業的目的。曾國藩將健康與生活完美結合。

心未定,身如浮萍。如果心裏沒底,即使身在桃花源,也還是感受不到其中的樂趣。

3、養神:通過冥想,冥想養神,養浩然之氣。神是壹種氣場,能量。潛意識的本能表現就是“神”。

曾國藩說,“文人論神,可辨清濁。”見神識人,可見“神”的澄明。內心穩定,無欲則剛。

第三,人生哲學

曾國藩在對養生的理解中,逐漸將身心與精神融為壹體,寫下了《養生精要語》,意思是人只有內心穩定,精神才能穩定,精神穩定,身體才能穩定。

“神是平靜和諧的,他的心是和諧完整的。他心浮氣躁,心就蕩,心就疼。”人體的臟腑是有形的,情緒和精神是無形的。正是這種無形的情感和精神,調和了有形的臟腑。

書法、圍棋、太極拳都是養生的好方法。

第四,感悟

年輕的時候不懂得保養身體,現在年紀大了,覺得力不從心,開始註意保養,但是已經晚了,總比還不理好。

每天盡量早睡早起,睡前不要想太多,也不要忙著早起。養成適合自己的生物鐘和良好的習慣。即使飽了8分鐘也不能散步。

通過學習,我知道了壹個人的身體要受情緒的控制,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做自己的主人,不為外事所擾,安定下來,才能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相對健康。

方法可以是冥想,瑜伽,冥想,正念,時刻照顧自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