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二月二,龍擡頭!妳對這些習俗了解多少?

二月二,龍擡頭!妳對這些習俗了解多少?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擡頭日”,也叫“春龍節”。在南方叫“走節”,古代叫“摘菜節”。自唐朝以來,中國人就有二月二的習俗。

節氣方面,農歷二月上旬介於“雨”、“驚蟄”和“春分”之間,中國很多地方已經開始進入雨季。古人認為這是由於“龍”的緣故。此外,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著非常高的地位,不僅被視為吉祥之物,還被視為風雨的主人。所以有“二月二,龍擡頭”的說法。此外,農歷二月初二,春回大地,萬物復蘇。蟄伏在泥土或洞穴中的昆蟲、蛇和野獸會從冬眠中醒來,傳說中的龍也會在這壹天從沈睡中醒來升天。因此,民間有“龍頭節”的信仰,又稱“春龍節”。

這壹天過後,農村逐漸進入了繁忙的春耕季節,選種、踩田、犁地...俗話說:

龍夢醒來,是溫暖的早春,

龍擡頭,用好天氣填補了位置。

龍尾擺,田裏花雲,

林壹晃,糧道長進了屋。

二月二也叫春節。

傳說武則天稱帝,惹怒了玉帝,下令龍王三年不下雨。龍王不忍百姓遭災挨餓,偷偷下起了大雨。玉皇大帝得知此事後,將龍王放在山下,向世人宣布:“龍王的雨違反了天理,應受到後世的懲罰。如果妳想重新進入淩霄館,除非金豆開花。”

人們絞盡腦汁救龍王,直到第二年的二月二,壹個女人提著壹袋黃豆走親戚,不小心灑了壹路。這些大豆在陽光下閃閃發光。人們看見了,高興地說:“這不是金豆嗎?熟了不會開花嗎?”結果,每家每戶都向當地醫院提供油炸和開花的大豆,因此龍王能夠返回天堂。後來,為了記住和紀念龍王,人們在每年的二月二日炒黃豆,同時吟誦著流行的諺語:“二月二,吃(黃)豆花,給大人小孩吃。”玉米在明朝傳入中國,然後人們用美味的爆米花祭祀龍王,壹直流傳至今。

2月2日仍然是“行走節”

二月初二春遊的習俗,傳說始於唐朝。當時長安人趁著二月二,成群結隊去郊外踏青。有些婦女還提著籃子和鏟子挖新鮮的薺菜吃。

有什麽意義?首先是走萬病。冬天過去了,春天來了。走在田野裏,對恢復體能、陶冶性情大有裨益。其次是農田生產勞動。春遊挖野菜的民俗多在田間進行,可以清除田間雜草,保證麥苗正常生長。三是民間飲食習俗。人們把吃野菜稱為“吃青”或“吃鮮”。據說春小麥地裏的薺菜不僅營養豐富,還能清熱降火。

詩歌中的二月二

2月2日

白居易(唐)

2月2日,天晴下雨。

草芽生壹段時間。輕裝駿馬年輕,

天津十字頭。

2月2日

李商隱(唐)

江上行,二月二日,

東風暖吹笙。花,胡子,眼睛,流氓,

紫蝴蝶和黃蜂都有感情。萬裏回憶元良經,

從事亞夫營三年。新灘不理解遊客的願望,

更有風格的屋檐下夜雨。

妳對這些習俗了解多少?

剃須龍頭

俗話說“龍不擡頭,天不下雨”。龍是吉祥的,是風化雨的主人。農歷二月初二,人們祈求龍擡頭造雨,滋潤萬物,史稱“二月二剃龍頭”。中國人普遍認為在這壹天剃光頭會讓人吉祥如意。所以民間諺語說“二月二刮水龍頭,壹整年神清氣爽”。2月2日,每家理發店都顧客盈門,生意興隆。

祭祀龍神

在中國北方的大部分地區,家家戶戶早上都提著燈籠去井裏或河裏打水,回家後就點燈、燒香、上供。在古代,人們把這種儀式稱為“吸引天龍”。其目的是祈雨,消滅害蟲,收獲莊稼。

納吉布

除了祭祀龍神,人們還經常舉行各種各樣的活動,如舞龍、穿龍尾和寫鋼筆。舞龍,在壹個好年景,幾個普通人合作做了壹條草龍。2月2日,他們走上街頭慶祝舞龍,希望在龍的保護下,在新的壹年裏再次獲得豐收。

圍場

二月初二,就在驚蟄前後,各種昆蟲發芽,容易發生病害,害蟲也是農作物的天敵。因此,人們希望用龍威來制服各種昆蟲,保護人和動物,並有壹個好的收成。

吃龍麟。

二月二,民間的食物多以“龍”命名,如吃餃子叫“吃龍耳”,吃米飯叫“吃龍籽”,吃餛飩叫“吃桂圓”,吃面叫“捧龍須”,蒸糕也在表面做成龍麟形狀,稱為“龍麟餅”。這些習俗寄托了人們祈求龍保佑、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美好願望。

支撐蛋糕

農歷二月初二,江蘇蘇州人有吃“撐餅”的習俗,市民紛紛來到糕點店購買“撐餅”,希望壹年平安健康。

油炸豆子

在很多地方,也有在那壹天炒豆吃豆的習俗。“二月二吃豌豆,讓人五谷豐登而不生病”,吃各種炒豆,意味著這壹年結束了,辛苦又開始了。

早春這樣養生。

今天的天氣

26日20時至27日20時,新疆西部、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西北部、青藏高原東南部等地有小雪或雨夾雪。西南地區東部和南部、西藏東南部、海南島東部、臺灣省等地有小雨或陣雨,部分地區有中雨。

多做運動

多去陽光明媚、綠意盎然的地方,多做深呼吸,給大腦提供新鮮充足的氧氣,會讓人心情舒暢,神清氣爽,從而增強免疫力,對抗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