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氏家族之所以能延續上百年,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嚴格的家教和深厚的家學,讓很多顏氏後代都能獨當壹面。顏之推在《綿雪》、《省事止足》等書中教導子孫加強個人修養。要求孩子在教子、兄弟、晚婚、管理家庭等條款中妥善處理家庭倫理關系。《風操》、《木憲》、《史明》、《牽連事件》等書名,在社會交往中給孩子各種警示。
《顏氏家訓》內容豐富,道理深刻,其中壹個主要方面就是重視對子女的教育。孩子是壹個家庭的未來,是父母的希望和寄托,父母永遠不可忽視。在教子和幹兒子的問題上,顏之推主張教子和幹兒子結合,反對溺愛。他說,父母只是壹味地愛孩子而不註重教育,在生活中總是滿足孩子的要求,完全放松而沒有限制;孩子做錯事應該被訓誡,反而應該得到獎勵;說錯了就要怪,怪了就不了了之;長期這樣教育孩子不好。孩子長大後,最終會成為道德敗壞的人。為此,他提出愛要有教、有嚴、有善。
在多生孩子的問題上,顏之推主張壹視同仁,不徇私。他認為,壹些父母重男輕女,往往是出於極端的自私或愚蠢的偏見,這實際上已經偏離了父母的方式。如果父母不從思想認識上解決“愛孩子,重大家”的問題,而只是在教育方法上盡量平等對待孩子,還是很容易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偏愛,精神上受到傷害。這對他們的成長極為不利。
努力學習成為有用的人才,也是顏之推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主張。他要求兒孫們要專心學習,壹定要勤奮、勤奮、堅持。他說,自古以來,即使是壹個明智的君主仍需要努力學習,更不用說普通人。顏之推認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使自己受益,所以他明確指出:我們讀書學習,就是要磨煉自己的心性,培養敏銳的眼光,這樣在待人接物上才不會出錯。有的人讀了幾十本書就變得自負,欺負侮辱長輩,輕視忽視同齡人;人恨他如仇人,恨他如貓頭鷹。與其因為這樣學習而自殘,不如不學習。
顏之推也看到了環境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很大,尤其是在青少年時期。孩子正處於長知識、長身體的時期,容易被社會感染。他要求與周圍的人保持謹慎,並“小心結交朋友”顏之推的交友謹慎不是限制交友,而是鼓勵交友,反對閉門讀書,要求相互學習。但是,壹定要時刻註意和孩子接觸的人,防止孩子誤入歧途。
在顏之推看來,學會壹技之長是自立的前提和基礎。他引用了壹句諺語:“積財不如薄技。”顏之推主張自食其力。他說,父兄不能長期依賴,家裏的財產也不能永遠維持。壹旦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情,他們不得不離開家園,沒有人會來避難。所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世界上自立自強。在技能中,沒有什麽比讀書更容易學,也最有用。通過閱讀,我們可以了解中國的文明和歷史,擴大知識範圍。我們不僅能知道人的成功與失敗,歡樂與悲傷,還能達到鬼神都躲不過的地步。
重視崇尚道德、安於現狀也是顏之推的壹個主要觀點。顏之推在《家訓》中批判了貴族生活的鋪張浪費,針對貴族生活的鋪張浪費,提倡節儉。顏之推還批評了士紳的嫉妒,斥責這些人因為眼睛看不見睫毛,不自量力。鑒於精英階層的艷羨,顏之推在《慕賢》中對人才問題作了專門論述:壹是呼籲重視人才;二是指出要善於發現和使用人才;第三,強調要愛護人才。
《顏氏家訓》中有壹篇專門論述養生的文章,介紹了各種養生方法。顏之推認為,不可驕,不可貪,否則將無命可養。作者還提出了“生不可猶豫,死不可憐憫”的觀點,這是對孟子“舍生取義”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歷來為君子所重視和提倡。顏之推非常重視生命的維護,把避災作為養生的第壹要務。他雖然重視個體生命的存在價值,但並不盲目珍惜生命。他對生命的價值有兩種完全不同的態度:壹種是生命的無價值喪失,顏之推認為是極大的遺憾;另壹種是寶貴的生命損失,顏之推認為並不可惜。
顏之推《顏氏家訓》是中國古代壹部“述治家之法,辨時代風俗之荒謬”的重要著作,歷代學者都給予高度評價。王三品贊“古今家訓為祖”。袁鐘認為,古今家法中《顏氏家訓》是最正確、最遠的。王躍的評價更高,認為“棋子藥石,字龜課。凡是小孩子,家裏都可以買壹本書,當作清訓,不只是顏的。”《顏氏家訓》是中國文化發展史上壹顆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