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為什麽春秋戰國那麽多傑出的思想家最後都是孔孟?

為什麽春秋戰國那麽多傑出的思想家最後都是孔孟?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縱橫家、農民、雜家都有自己的理論。但後世獨尊儒術,使孔子之道更加聲名遠揚。然而,孔子在當時並不是壹個獨特的接觸慈善家。

其實在漢代以前,所有的學說都占據壹定的地位,沒有高低之分。朝廷之上沒有特別認可某壹種學說,但是儒生的數量最多。雖然孔子有三千弟子,只是壹個虛數,但很明顯孔子對教育非常熱心,他的理論流傳很廣。

秦朝時期,法家達到頂峰,韓非子的名號遠勝於孔子。但是當時的法家太嚴格,做了太多利人利己的事情。所以從秦開始,法家就受到了後世的批判,逐漸不再是顯學。

道教講究無為而治,不參與政治鬥爭,所以在宮廷中的名聲並不明顯,但因為善於養生,也受到統治者的推崇。墨家雖擅機關之道,但守武士,俠客武力違禁,為統治者所不容。所以自秦以來,墨家在中原的空間不大。其他學派逐漸轉為實學,很少參與朝廷的政治鬥爭,也受到儒家的打壓,所以各個學派的代表人物現在都不太出名。

很多人認為董仲舒開始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其實董仲舒只是表面上尊儒術。他想用儒家的理論來達到他的政治目的,但他實際上是壹個法家,他不會做任何只尊重儒家的事情。

所以真正走向神壇是從王莽篡漢開始的。為了拉攏士大夫階層,王莽更加重視當時的儒生,以求在朝廷上有更多的輔佐。當時孔子的後代中有幾個人物非常渴望獲得權力,兩人壹拍即合,推動了孔子壹直走向神壇的進程。

王莽倒臺後,這些儒生不但沒有受到懲罰,反而因為之前的傾慕而地位飆升,逐漸掌握了更多的政治資本。有了話語權之後,儒生們更加強調在全國範圍內推廣儒學,把孔子塑造成壹個完美無瑕的聖人,把孟子塑造成壹個次聖人。經過幾千年的演變,孔孟的地位已經非常鞏固,其他學派的代表早已無法與之抗衡。

後世傳播的儒學雖然與孔子有很大的聯系,但在很多方面都有所改進,更適合當時的統治者。儒學在當代成為顯學,但儒學的許多傳統觀念被拋棄,這也是儒學發展的必然過程。壹切理論都要與當時的社會相適應,不能拘泥於古人。但不得不說,後世儒家思想中確實有很多糟粕,壹味順從英國統治者的意願,早已失去了思想上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