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三伏天,壹年中最重要的40天。

三伏天,壹年中最重要的40天。

從今天開始,為期40天的延長三伏天將開始,各地即將進入“桑拿模式”和“蒸烤模式”。

自古以來,三伏天就像二十四節氣中的“編外人員”,標誌著壹年中最熱的時期。“三伏”是指初、中、終伏。每年住宿時間不固定。根據農歷,從夏季至日後的第三個庚日開始進入三伏天,頭倒伏10天,中間倒伏10天或20天,最後倒伏10天。

楚府:

7月11-7月20日

中富:

7月21日至8月9日

最後壹伏:

八月10-八月19

俗話說“三天養壹夏”,養生要趁著“熱”,健康度過三伏天。

三伏天,許多疾病找上妳。

三伏天“難熬”,不僅因為它是壹年中溫度和濕度最高的壹天,也是各種疾病容易“紮堆”的時候:

當溫度高於32度,濕度高於70%時,中暑人數大大增加。

當溫度高於32時,中風的發病率比平時高66%。

盛夏心臟性猝死病例比春秋兩季高20%。

每年的6-9月是尿路感染和尿路結石的高發季節。

在高溫環境下,各種病原微生物更容易滋生,引發急性腸胃炎的可能性增加。

夏天變冷

給身體留下壹個根源

“百病從寒始”。在中醫看來,三伏天雖然熱,但如果不註意防寒,身體就會出現明顯的感冒癥狀,如新陳代謝緩慢、出汗、全身發冷、四肢發冷、腹瀉、胃痛等。

還有壹些疾病不會馬上發作,而是潛伏在體內,給秋冬留下病根。

三伏天,冬病夏治的機會。

三伏天“熱養”有助於溫暖陽氣,所以冬天不容易感冒。患有腸胃炎、慢性腹瀉、鼻炎、肩周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的人,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敷貼和艾灸,預防疾病在冬季發生。

“用熱加熱”

三伏天的養生

中醫認為養生要順應季節,夏天熱了就熱,出汗了就出汗。三伏天,要遵循季節規律,用“保溫法”健康升溫,降暑降溫。

1.多喝熱茶

冷飲只能讓口腔感覺涼爽,但由於血管遇冷收縮,降低了身體散熱的速度。喝熱茶或熱水可以促進汗腺分泌,緩解暑熱。需要註意的是,溫度不應超過60°c。

吃壹些熱的食物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姜,不需要醫生開處方”。生姜有助於溫中散寒。此外,肉桂和茴香在夏天可以作為等溫調味料。

羊肉、牛肉等熱性肉類還能溫陽散寒,特別適合夏季手腳冰涼、氣血不足的人食用。牙痛、上火、發熱等癥狀的人,或體質偏熱的人,應忌食。

洗熱水澡

用熱水洗澡會使身體的毛細血管擴張,有利於熱量排出。水溫壹般控制在30℃左右,也可以用熱毛巾擦臉擦身,幫助身體排汗降溫,讓皮膚透氣。

將腳浸泡在熱水中

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用熱水泡腳可以使血液暢通,增加足部的血液流速和流量,增強新陳代謝。泡腳時,水溫以42℃為宜,以溫暖舒適為宜。

做艾灸

中醫認為三伏天艾灸會事半功倍。艾灸時,妳適量出汗,體內的熱量也排出去了,身體會感到無比的清爽。

適當出汗

夏天要“以汗控汗”,運動是重要的排汗方式。運動還可以加強熱適應,提高機體調節體溫的功能,預防中暑。可以選擇慢跑、太極、健走、遊泳等不太劇烈的運動方式。建議早上或晚上鍛煉,避免出汗傷氣血。

消暑納涼

舒適的三伏天

如果夏天感覺出汗,食欲不振,可以試試專家推薦的解暑方法。不用把空調開到最大也能“自然降溫”。

少量的重復水合作用

夏天多喝水,但註意不要壹次補充大量的水(500毫升以上)。建議先喝壹兩杯水,然後每半小時喝壹次。水溫不能太熱或太冷。

吃“苦”刺激食欲

進入三伏天容易食欲不振,可以多吃壹些苦味的食物,比如苦瓜、苦菊等。中醫認為,苦入心能清心火,有利於夏季養心。苦瓜性寒,體質差、脾胃虛寒的人不宜多吃。

不要太貪心。

太冷的空調容易引起多種不適,所以最好調到26℃左右,或者保證室內外溫差超過7℃,讓空調向上吹,避免直接吹在身上,重點保護頸、背、腹、腰、膝。

大汗淋漓後不要洗冷水澡。盡量少吃冷飲。如果壹定要吃,最好在中午到下午3點之間吃。

衣服選擇棉麻材質。

衣服的材質會影響汗液的蒸發。建議使用寬松吸濕的棉、麻、絲等材料,或者選擇透氣性強的合成纖維材料。

晚睡早起

晚睡不是提倡熬夜,而是根據夏季晝夜變化的特點,按時作息。晚上0點半前睡著+065438+早上六七點起床比較好。中午可以午睡30~60分鐘,有利於氣血平衡,有助於補充體力。

平靜的自然是涼爽的

在濕熱的天氣裏,人們容易出現心煩意亂、無精打采等“情緒中暑”的征兆。靜坐、澆花、讀書、聽音樂等。都有助於緩解煩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