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平:男,四川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碩士、博士生導師),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候選人;農業部“國家肉羊遺傳改良計劃”專家組成員;“四川省丘陵地區三市現代畜牧業科技特派員”、“四川省新農村建設示範片農業科技園科技特派員”;科技部、中組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務院扶貧辦“三區”人才支持計劃科技人員;2013.04被簡陽市委、簡陽市人民政府授予“國家培育建州大耳羊新品種特別貢獻獎”;四川農業大學教學督導組成員。
中國畜牧獸醫學會高級會員,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綿羊育種研究所所長,四川省畜牧獸醫學會綿羊育種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巴中市人民政府特邀科技顧問,資陽市第二、三屆科技特派員。
中文名:張紅平。
國籍:中國。
職業:教師
畢業學校:四川農業大學
主要業績:參與了建州大耳羊的育種工作。
代表作:《羊標準化規模養殖圖集》、《畜禽生產新技術》。
頭銜:教授
主要教學工作:講授高等動物遺傳育種學(博士)、動物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碩士)和綿羊生產學、畜牧業導論等本科課程。
主要研究內容:綿羊(山羊和綿羊)遺傳多樣性研究、重要經濟性狀的分子機理研究、品種資源評價和新品種選育。
主要教學和科研成果:作為課程負責人,2010年《畜牧概論》入選四川省精品課程;生物統計學講座入選2004年四川省精品課程,反芻動物飼養講座入選2005年四川農業大學第三批優質特色課程,分別以1獲得四川農業大學特等獎和壹等獎,2005年獲得四川農業大學二等獎。先後主持(主要研究)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發改委生物育種能力建設、國家星火計劃、科技部科技富民行動計劃、四川科技創新產業鏈示範工程、四川育種關鍵問題等20余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 並參與了南江黃羊高繁殖力品系、南江黃羊速生品系和國家肉用山羊新品種——建州大耳羊的選育(作為第壹任導師的新品種證書,本人已指導研究生40余名(其中博士生4名); 向GenBank提交了100多篇綿羊相關基因序列,在ScientificReports、PLoSOne、MolCellBiochem、MolBiolRep、gene、AnimSciJ、BiochemGenet、MitochondrialDNA、Genetics、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s、Journal of畜牧獸醫等國內外公開期刊上發表了130多篇科研論文,其中90多篇為第壹作者(通訊作者),30多篇被SCI收錄。主持(主要研究)科技成果7項,獲四川省科技進步獎4項,其中“建州大耳羊新品種培育及配套技術研究推廣應用”獲四川省科技進步壹等獎2013(主要研究,排名第三)。主編出版《羊標準化規模化養殖圖集》(獲第三屆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優秀科普作品金獎)、《畜禽生產新技術》等專著2部,《實驗設計的生物統計學》(全國農林院校編寫的教材)、《生命科學中常用生物統計軟件的應用》等教材2部(專著),參與編寫出版《規模化養羊新技術》。積極參與校縣(市)合作項目和專家大院工作,講學、提供技術咨詢和服務,推廣科學養羊配套技術,每年在省內南江、簡陽、眉山、青神、金堂、瀘州等縣(市)舉辦多次養羊生產技術培訓,為推動我省集約化養羊業科技進步和養羊業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