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話充分體現了老子“弱勝強”的哲學思想。學會低調,適當降低自我標準,不要事事都和別人較勁。在我們現在生活的大環境中,不爭的人更容易得到別人的稱贊和認可。壹個不爭的人不會臨陣退縮,而是用更巧妙的方式去解決爭端,讓事情朝著對自己有利的方向發展。
這句話的前身是《老子》中的壹篇文章《江海可為百谷之王》。整句是:“我不見我自己,所以我知道;不證自明,所以顯而易見;不自割,有功德;不自滿;這麽久;夫不爭,天下不能與之爭。”意思是:不要表現自己,不要自以為是,這樣更出彩;不誇自己,所以有成績;不要以為自己有才華,所以受人尊敬;只有不與人爭的人,世界上沒有人能與他爭。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二)的哲學著作,又稱《道德經》、《老子五千字》、《老子五千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之前的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為兩部分。原文第壹部分是道德經,第二部分是道德經,沒有章節。後來改成前面37章的《道德經》,後面38章的《道德經》,分成81章。?
《道德經》正文以哲學意義上的“德”為主線,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但多以政治為目的。就是所謂的“內聖外王”之學,含義深刻,包容廣泛,被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著作之壹,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和宗教都有深遠的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聖經》之外被翻譯成外文出版最多的文化巨著。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道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