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蒙山和沂蒙山壹樣嗎?

蒙山和沂蒙山壹樣嗎?

沂蒙山是太乙山脈的兩個支脈,是指以沂山和蒙山為地質坐標的地理區域。

沂蒙山也是壹個旅遊概念。沂蒙山旅遊區位於山東省中南部,包括沂山、蒙山國家森林公園和蒙山龜蒙風景區。核心景區是雲夢,即蒙山國家森林公園。

給樓主搜了壹些蒙山國家森林公園的資料~

蒙山又稱“東蒙”、“東山”,是太乙山系的壹個分支。位於山東省南部蒙陰縣城南18公裏處,總面積1125平方公裏,主峰海拔1156米,為山東省第二高峰。

蒙山森林覆蓋率達99%,集森林、山體、瀑布等多種景觀於壹體。“七十二峰”、“三十六洞天”等奇觀,至今仍保持著原有的自然風貌。

1998年3月,中科院環評部測定蒙山負氧離子含量為854167/ cm3,是北京的195倍,居全國之首。綿延數百裏的原始森林被稱為“天然綠肺”,蒙山在中國最早被稱為“天然綠肺”。

蒙山年平均氣溫12.8℃,夏季溫差5-8℃。這是壹個比海邊涼爽的避暑勝地。

蒙山水系發達。山頂及周邊有大、中、小型水庫150余座。泉水遍布群山。泉水中含有豐富的偏矽酸,具有美容、抗衰老的功效,對心血管系統也有很好的保護作用。

蒙山是“東夷文化”的發祥地之壹,5000年前先民就在這裏繁衍生息。秦磚、漢瓦、古寺、碑碣、石刻等。被留在壹片長長的森林裏。

從周朝開始,蒙山就被供奉在國家裏,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春秋時期,蒙山南北設市,孔子曾“登東山小行”,感嘆蒙山。唐代,李白和杜甫壹起遊歷蒙山。杜甫寫道:“余義東是客,他如兄。醉睡秋* * *被子,與日本同行手拉手”;唐玄宗帶領大臣登上蒙山,留下了壹段流傳至今的佳話。北宋文學家蘇軾,帶著“渤海之變不驚,乃來看龜泉”的贊譽去了蒙山;康熙帝冬遊蒙山,留下“馬特碾壓瓊瑤路,削去蒙山之巔”的詩句;乾隆皇帝南巡蒙山時,曾留下“山神蓋不違堯令,顯我詩在玉峰”的贊美。

鐘靈人傑地靈,蒙山孕育了孔子弟子鐘繇、劉虹、諸葛亮、王羲之、書法家顏真卿,留下了孔子盧曉、鬼谷子洞、空雲洞、鬼谷子講堂、諸葛廬等名勝古跡。

蒙山還是道教八仙文化的發祥地之壹,世界著名的養生長壽勝地,鬼谷子王禪修習神道的地方。至今,呂洞賓和韓仲翻越蒙山女兒何仙姑的故事仍在當地民間流傳。還有齊風山的聚賢閣、登仙臺、蒙山的邵家寨等名勝古跡遺跡。

蒙山王宇寺海拔850米,建於於金明昌年間。是供奉雨神的廟宇,在北方地區很少見,是寶貴的文化景觀。傳說鬼谷子、鐘和仙門子都在這裏拜神祈雨。當地人非常尊敬雨王,每年的3月3日是雨神的祭日。在雨王的庇護下,蒙山風調雨順,有“七十二澆花雨”之說。寺內有雨王、鬼谷子、觀音三尊塑像。寺廟周圍到處都是石碑,記載著歷代修建寺廟的情況。

金剛門文化廣場是中國蒙山入口處獨壹無二的改造工程,投資2億元,是蒙山旅遊的重要接待服務設施。金剛門廣場由國內壹流的古建築專家設計。由山門牌樓、華表、龍珠、羅漢堂、金剛門組成。八大金剛,四大菩薩供養,氣勢磅礴,雕刻精美。它與蒙山美麗的自然風光有機融合,相得益彰,是蒙山的標誌性建築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