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
教師職業倦怠的原因:社會原因
1,不合理的社會預期。
教師職業是怎樣考慮的?陽光下最閃亮的職業?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重要使命。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對教師職業的期望越來越高。國家期望教師培養壹批對社會有用的優秀人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長為成功人士,他們對老師寄予厚望。整個社會似乎教師是地球上最全能的職業,對教師的期望和評價不夠合理,有高高在上的趨勢。教師面臨著滿足各種需求的巨大壓力。
2.社會地位低,社會待遇差。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雖然教師的經濟和社會地位有了壹定程度的提高,但與公務員、金融系統等其他行業相比,教師的社會地位明顯偏低,導致越來越多的教師出現心理失衡。特別是在農村中小學,教師工資低、住房條件差、醫療無保障的狀況在壹些地方沒有得到有效改變,使教師的自尊心受到影響,自信心降低,工作積極性降低。同時,由於教師勞動成果的長期性、隱蔽性和滯後性,教學工作缺乏及時的回報和慰藉,教師職業的社會認可度仍然較低。
教師職業倦怠的原因二、教師職業的原因。
1,事業艱辛。
教師的工作既消耗體力又消耗腦力,是壹項既消耗體力又消耗腦力的非常辛苦的工作。教師的工作首先是體力活動。作為老師,我們每天都要備課,講課,批改作業,指導學生的課外活動,耐心細致地對個別學生做思想政治教育等等。這些花費了老師們無數個日日夜夜。同時,教師的工作是壹項創造性的腦力勞動。教師的工作不應該是壹種重復的工作,而是壹種不斷創新和探索的工作。為了教好壹門課,老師們往往思前想後,精心設計,絞盡腦汁。這些都需要極大的身心消耗。
2.復雜的人際關系。
教師復雜的人際關系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是老師、領導、同事之間的關系。作為下屬,必須處理好與校領導的微妙關系。現在學校領導普遍越來越專制,作風腐敗,任人唯親,暗箱操作。在這樣的領導下,老師們每天提心吊膽的工作,生怕得罪領導。同事之間的關系也很微妙,互相排擠,爭搶壹點利益。
第二,要處理好師生關系。現在學生的個性越來越強,越來越叛逆,各種各樣的學生都有。真的是魚龍混雜。有的嚴重違紀,有的不服從管理,有的甚至辱罵攻擊教師,大大加深了教師管理的難度。受教育法規的制約,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可以說是慎之又慎,否則就會出現傷害學生自尊、侮辱學生、體罰學生等社會現象。
3.學校的管理水平。
壹些學校缺乏民主管理氛圍,領導幹部素質不高,觀念落後,管理混亂,官僚主義嚴重,學校領導缺乏與教師的溝通,不關心教師,學校管理人員效率低下,不接受和答復教師的合理建議和意見,教師績效評價不科學合理,存在不公平現象。有些學校習慣加班不給。教師暴露在缺乏支持的學校環境中,導致越來越多的壓抑感和不滿。
4.社會交往受阻。
教師生活的環境相對封閉。由於學生管理的要求,很多學校實行?輪班制?教師的工作環境不僅僅是教室還有辦公室和家庭,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很少。教師的工作和生活很單調。除了上課,他們只是批改作業,督促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回家休息,這讓他們缺乏與社會溝通的能力。而且由於教學競爭激烈,教師之間的人際關系始終處於微妙狀態,教師的心理問題長期得不到緩解。
教師職業倦怠的原因三、教師個人原因
教師的個人差異也是導致職業倦怠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性格差異使得工作倦怠程度不同。有研究表明,性格內向、缺乏自信、不善於與人溝通的人更容易產生職業倦怠。持有個人主義價值觀並努力實現工作理想的教師和妄想、易怒、不切實際的教師更容易產生職業倦怠。相反,那些開朗自信的老師很少會有職業倦怠。
2.不同的生活態度也影響工作倦怠的程度。顯然,生活頹廢、態度悲觀消極的人比生活樂觀積極活潑的人更容易產生職業倦怠。
3.不同的生活經歷也影響工作倦怠的程度。社會經驗豐富、經歷過巨大挫折和失敗的教師不容易產生職業倦怠。此外,年齡、婚姻等因素也影響工作倦怠程度。
4.職業道德的滑坡使教師缺乏責任感和進取精神。
在社會轉型期,受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壹些教師責任心不強,進取心不強,缺乏對學生的愛,缺乏遠見和開放的心態,使得教師安於現狀,應付工作。
此外,隨著知識更新的加快和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教師原有的知識結構和教學理念遠遠不能滿足要求,往往會感到不知所措,逐漸對工作失去興趣。
教師職業倦怠的原因第四,教育的不公平。
教學成績的排隊,重點學校與非重點學校、城市與農村的差異,普通學校教師的工作和成績往往得不到合理的肯定和認可,分配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