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中醫養生發展簡史

中醫養生發展簡史

中醫養生的形成和發展經歷了壹個漫長的時期。養生家、醫生和勞動人民通過長期的防病保健實踐,不斷豐富和發展了保健的內容,並逐漸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下面我給大家簡單介紹壹下中醫養生的發展歷史,希望對妳有用!

中醫養生發展簡史1人類適宜的自然環境

中醫認為,自然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人的壽命。“蘇祥?五常政治領袖論指出:?壹種狀態下,生化生命的精神就不同了?高者長壽,低者亡。居住在空氣清新、氣候寒冷的高山地區的人壽命更長;住在空氣汙濁、氣候炎熱的低窪地區的人通常都很矮。唐?孫思邈在《千金翼》中也提到了:?山深遠固是好地方。?背山面水,氣候高爽,土地肥沃,泉水美麗。?地形好,還和平相處?。自古以來,僧侶和皇室的寺廟和宮殿都建在有山、有島、有很多樹的風景區。說明我國人民對理想健康環境的選擇有著獨特的認識。

那麽,人類要有適宜的自然環境,應該具備哪些條件?綜合古今的研究,應該有以下幾點:幹凈充足的水,清新的空氣,充足的陽光,良好的植被,幽靜美麗的景觀。這種適宜的自然環境既要滿足人類基本的物質需求,又要適應人類特殊的心理需求,甚至要與不同的民族和習俗相協調。

中醫養生發展簡史2。不利自然環境因素的例子。

不利的地理條件

1.地殼中化學元素的異常分布。由於地理環境中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或過剩,可引起地方病,所以地方病又叫生物地球化學病。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征,中醫早就知道山區多癭瘤,嶺南多瘴氣等地方病的發生。本文將討論不同的方法。

壹般來說,隨著地形的變化,地球的化學環境也會發生變化。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的微量元素在不同的地理條件下有不同的分布。通常山區容易發生活性元素缺乏,如缺碘引起的地方性甲狀腺腫,缺氟引起的齲齒,低硒與克山病的發生有關。平原低窪地區容易導致活性元素過量,如氟過量導致的氟骨癥。此外,據研究,大骨節病區的巖土和水中幾乎沒有鍶和鈣。鈣、鍶的失衡引起骨代謝紊亂,影響長骨的生長,破壞骨軟骨的正常功能,從而產生疾病。我國公布最多的三種地方病(地方性甲狀腺腫、克山病和氟中毒)與不利的地理環境密切相關。

2.某些地區積累的有害放射性物質礦物質也對人體有害。如鈾礦石和磷礦,如果有很強的放射性水平,會導致當地人民患貧血、白血病和癌癥。科學的進步使人類進入了工業社會,但是過度的城市化也破壞了生態環境,耕地面積銳減,森林覆蓋率逐漸降低,草原嚴重退化,水土流失,氣候惡化,導致包括地理條件在內的整體環境質量下降。

水汙染

水汙染也叫水汙染。自然水體能夠接受壹定量的汙染物進行自凈,保持水質成分平衡,稱為水環境容量。由於人類活動向河流、湖泊、海洋、水庫或地下水排放汙染物,導致水質、沈積物理化性質和生物種群發生變化,降低了水的利用價值。這種現象被稱為水汙染。

中國人歷來重視水的質量。最早將水質分為上、中、下三級的是唐代的陸羽。他在《茶經》中寫道:煮茶?其水用於山川,河流,水井?,並說:?最好帶人遠離河邊?。現代研究證明,山川河流含鈉鎂離子少,很少被汙染,最適合飲用。河水比較復雜,井水鹽度較高,不是理想的飲用水。尤其是城市附近的河流,經常受到人為因素的汙染。那又怎樣?最好帶人遠離河邊。觀點是正確的。宋代歐陽修的《論大明水》也明確指出:河水?水混,所以是第二景觀?。至於井水,也是有利有弊。明朝初年,王贏的《藥膳》指出?井水適合當地礦脈的地方先來,其次是從附近河湖滲入的,城市在溝渠附近的和汙水混合成堿?但是井水也被汙染了。

根據最近的統計,中國54條主要河流中有27條受到汙染,44個城市的41地下水源受到汙染。壹些海灣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汙染,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全國每天排放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約7800萬噸,全年占295億噸,其中90%未經處理。

水汙染對人類健康有許多影響。人畜糞便和含致病菌的汙水汙染水源,可引起腸道傳染病流行。水體被有毒化學物質汙染後,人們可通過飲用水和食物鏈發生急慢性中毒甚至死亡。比如水烏病,是壹種因長期攝入富含甲基汞的魚殼而導致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它是壹種公害疾病,因在日本熊本縣水舞灣附近的魚村首次發現而得名。此外,有些汙染物會惡化水質的感官特性,阻礙水源的正常利用;或者抑制水中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影響水中有機物的氧化分解,損害水源的自然自凈能力,破壞水源的衛生狀況。

(3)空氣汙染

空氣汙染是由於非固有氣體和顆粒排放到大氣中,超過了大氣成分的正常組成。當大氣的自凈能力不能消除這些汙染物時,空氣質量就會降低,可以說這個地區的大氣已經被汙染了。

1,汙染源大氣汙染的主要來源是能源的利用。比如煤和石油的燃燒,排放出大量的五種汙染物?硫氧化物(SOx)、氮氧化物(氮氧化合物)、碳氫化合物(HC)、壹氧化碳(CO)和顆粒物,包括生產汙染、交通汙染和生活汙染。

2.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空氣汙染對人體健康非常有害。包括急性中毒和慢性損傷。

急性中毒主要見於事故,如液氯鋼瓶爆炸導致氯氣溢出,可引起居民急性中毒死亡。世界上經常發生的空氣汙染災害,大多是由於空氣質量突然惡化對居民產生急性影響,導致某些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突然上升。這些災害的共同特點是:惡劣的氣象條件(不利的氣溫升高和大霧)和不利的地形(低窪地區和峽谷),使汙染物在空氣中聚集,短時間內造成大量人員患病和死亡。尤其是老人和病人受害最深。慢性損害,主要由低濃度空氣汙染引起,對人體有長期影響,引起慢性非特異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肺癌等。

中醫養生發展簡史3。預防性保健措施

明?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指出:?人的健康依賴於水,但他們可以隨便選擇什麽呢?。水、空氣、土壤都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要想健康地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就必須精心選擇適合自己的自然環境,並采取有效的保健和預防措施,避免自然環境中的有害因素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

(壹)生活環境的選擇

盡量避開不利於人體健康的水源和礦藏,避開高壓線、強磁場和有超聲波、輻射的地方修建生活區。

1.減少某些有害微量元素的攝入預防地方性氟中毒和砷中毒的根本措施是改用低氟低砷的飲用水源。例如鉆深井、從低氟或低砷地層取水或收集自然降水以備後用。如果在該地區找不到合適的水源,應對水質進行處理,去除水中過量的氟或砷。

2、由於某些微量元素缺乏引起的地方病,可以通過適當的方式進行補充,如用碘鹽預防地方性甲狀腺腫。近年來,有人在食管癌高發區將姜石放入飲用水中,進行改水防癌實驗,取得顯著效果。

此外,地方病的防治應從多方面入手,采取綜合防治措施。最根本的方法是分析這個地區的地形特征,分清有利和不利因素,選擇壹個自然環境優越的地方作為生活區,並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

(B)社會保護、綜合管理

對於自然生態環境失衡、日益惡化的現實。首先,政府應加強保護生態環境的科研工作,尋求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道路,避免重蹈發達國家先汙染後治理的覆轍。其次,在我國現有技術條件下,人口越多、密度越高、活動越大,產生的汙水、廢氣、垃圾越多,生態環境汙染越嚴重。因此,控制人口規模是減少環境汙染、改善環境質量的重要措施。

對於飲用水衛生,重點是治理?三廢?。從合理規劃、綜合利用、凈化等方面入手。個人防護可以采取壹些簡單易行的方法,比如燒開水喝,在農村家庭的水箱裏放入適量的漂白粉也可以達到消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