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蘇聯男人因為腹脹腹痛去過中國北方兩家醫院11次。他們在苗栗大千醫院急診前壹周,剛在其中壹家醫院住院5天,但都被當成腸胃炎。
蘇楠的主治醫師馮啟彥說:“他到苗栗市大千總醫院急診部時,腹脹疼痛到腹膜炎的地步。計算機斷層掃描顯示,壹個約6厘米大小的腫瘤S型的結腸壓縮和阻塞腸道。經腹腔鏡手術成功切除,組織檢查確診為3期結直腸癌。他目前正在接受化療。」
為什麽28歲就患上大腸癌?
彰化師範醫院胃腸肝膽外科主任吳文傑說:“這位28歲的患者患有早發性大腸癌,這是由先天性基因引起的,而不是後天的不良習慣。所以蘇楠雖然不抽煙不喝酒,但是註意健康,飲食正常,這是必然的。而且家族中應該有家族成員也是大腸癌的高危人群,卻沒有檢測就被誤認為沒有家族史!」
吳文傑醫生:“此外,患者的S型的結腸被壹個6厘米的腫瘤壓迫。按照腫瘤每年1 ~ 2cm左右的生長速度,估計蘇楠從25歲左右就患上了大腸癌。」
此外,吳文傑醫生還呼籲,病例蘇麗珂南,其家人也屬於早發型大腸癌的高危人群,應盡快去醫院做腸鏡檢查,避免後悔的事情再次發生。
為什麽蘇楠看了這麽多次還是被當成腸胃炎?
吳文傑博士說:“最重要的是年齡!因為收治的大腸癌患者中,年齡最小的35歲。”對於年僅28歲的患者,醫務人員通常通過觀察癥狀做出診斷,並給予藥物治療,而不采取積極的措施,如結腸鏡檢查或計算機斷層掃描。所以除非第三期淋巴結有明顯腫脹或排便梗阻,否則會與大腸癌有關。」
吳文傑博士還分享道:“曾有壹例橫結腸長3-4厘米的腫瘤恰好與胃重疊,因此無法確診。因此也提醒人們,如果1個月出現腹部或直腸不適,如腹痛、腹脹、便血、體重減輕、排便習慣改變等,應迅速進行腸鏡檢查。目前腸鏡可以檢出大腸癌1期,電腦斷層掃描可以檢出大腸癌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