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太極拳應註意的四點
生命在於運動,太極拳是現代人強身健體的理想運動。太極拳初學者要慢慢練,在慢練中找到太極拳的意境。
1.速度要均勻。
太極拳初學者宜慢不宜快,要慢慢練功夫打基礎,先學會動作,掌握好要領。熟練之後,無論速度是稍快還是稍慢,都要保持自始至終的勻速。
打壹套《簡化太極傳》,正常速度是4 ~ 6分鐘,有人練得慢,可以長達8 ~ 9分鐘,但也不能太慢。玩壹套《48式太極拳》需要8 ~ 10分鐘,玩《88式太極拳》需要20分鐘左右。
很多人練拳都不能慢下來。太極拳的正確練習應該是慢與快,快與慢,相互協調,勻速練習。
2.不要忽上忽下。
姿勢可以在開始時高壹點,也可以低壹點,但高度要在開始時確定,整套動作除了“下降趨勢”外,都要保持在同壹高度。體弱者最好先用較高的姿勢練習,然後隨著動作的熟練和身體素質的增強,再用中等姿勢或較低姿勢練習。
3.要適當掌握運動量。
太極拳雖然沒有體操等長拳運動那麽劇烈,但由於需要在上下肢彎曲到壹定程度的情況下進行慢動作,而且還需要全身內外高度的集中和統壹,所以還是有壹定的運動量的。
特別是下肢的運動量比較大。因為打這種拳,壹方面要求兩條腿區分虛實,重量往往由壹條腿承擔,在屈膝的情況下支撐重量。
太極拳是壹種緩慢的有氧運動。很多人練壹個小時不會覺得累,但是練太極拳會消耗很多能量。所以,不宜練太久。
壹方面,從壹個姿勢換到另壹個姿勢,重心從壹條腿換到另壹條腿需要很長時間,大大增加了下肢的負荷。
所以初學者在練習壹兩遍《簡化太極拳》後,經常會感到腿部酸痛,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堅持練習,這種腿疼就會消失。
每次鍛煉的時間長短、次數和運動量要根據工作學習情況和自身體質來確定。壹般健康無病的人可以多運動壹點,可以連續打壹兩次。
年老體弱者應根據自身身體狀況適當調整運動量,可單獨練習壹組或幾組。也可以練壹兩個公式,比如“抓麻雀的尾巴”、“雲手”、“出發”。也可以姿勢稍微高壹點。比如“弓步”的前腿要垂直,膝蓋和腳趾在壹條垂直線上。發的時候膝關節曲度可以稍微小壹點。
腰部受傷的人不要壹次鍛煉太多。註意循序漸進,逐漸增加運動量,必要時咨詢醫生。總之,剛開始練太極拳的時候,要根據個人和病情來掌握運動量,不能貪快見效。
4.堅持不懈
練習太極拳和其他體育鍛煉壹樣,需要堅持。妳不僅要在開始的時候積極參與練習,而且還要堅持練習。根據自己的生產、工作或學習時間,每天的業余時間最好能安排壹些時間進行練習。
千萬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或者“自曝十寒”,或者認為自己已經練了,或者覺得自己的狀態有所好轉,就不繼續練了。
那樣不僅不能逐步提高太極拳的技術水平,也不能精益求精,更重要的是不能更好的達到堅持練習太極拳強身健體,預防疾病的效果。
壹般情況下,每天上課前後或課間練習時,可以在單位的庭院和空地上練習。最好在清晨或傍晚,在公園、樹林、廣場、河流、草地等空氣清新、環境安靜的地方練習。
如果這些地方有太極拳輔導站,參加團體學習,效果會更好。
另外,如果新手沒有專門的指導,可以幾個人聚在壹起互相學習。比如先壹個人按照圖上的動作指令指導其他人練習,然後輪流進行。
要認真學習前面說的練習方法,正確把握要領。這比壹個人看圖片自學拳擊更快更好。
太極拳放松的八大好處
陳欣在《拳論》中說“壹路纏綿,靜而不慌,皮關節無處不在。”也就是說,練拳的時候要沈穩不亂,動作要輕盈細膩。肌肉和關節沒有不放松的地方。緩慢的動作可以逐漸了解並糾正身體內外的不放松。所以練太極拳就是要從輕柔的動作中做到內外放松。太極拳的放松意圖和內外結合的鍛煉方法有很多好處,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競爭激烈的社會,妳可以在精神上放松。緩解緊張對身體的傷害。
2.能使腹式呼吸和膈肌運動不受約束,在治病、保健、武術等方面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3.皮膚關節各處開竅後,氣血繞流而不滯,氣在關節中流動,可加強連續性的作用。
4.面板觸感和內體感覺的靈敏度,流暢的動作和循環活動都可以得到高度發展。
5.全身關節因放松而自然下沈,發展了下肢的支撐力。胸、背、肋相繼松弛,外側向前,有助於氣機下沈,穩定重心。
6.發展力量和速度的能力。因為全身各處都放松了力量,所以可以毫無阻礙、圓潤地加快速度。
7.穩定的重心有利於動作的敏捷和武術運用的力度。
8.放松練習有助於提高技能,改善人的情緒,增強人的自信心和力量。
放松整個身體的太極拳練習,由於意識的引導和集中,將逐漸平穩和諧地移動,自由地彎曲和旋轉。久而久之,手臂變得極軟極硬,全身變得極輕極穩,這是柔中帶剛的積累。使動作顯得松而不松,剛柔相濟,即肌肉放松和收縮交叉較多。太極川在雙腿以螺旋旋轉的方式旋轉時,全身各部位的肌肉總是壹松壹緊地交叉。因為放松的意識支配著他的四肢,即使是扭曲的肌肉也不是僵硬的,而是充滿了彈性和韌性。
因為太極拳的特點是“剛柔並濟”,在實際鍛煉過程中,放松比收縮需要更多的時間。也就是說每壹個公式的操作過程都很輕松,到了公式的時候也是從容連貫。太極拳的動作始終是螺旋的,拉絲式的內外協調動作,使身體各部分圓潤靈活,富有彈性,因此他可以隨時靈活地專註於某壹點,從而發展力量和速度。就像拳擊理論說的“快則快,慢則慢”,靈活多變,力量才完整。
很多不是真正了解太極拳運動的人,往往不理解太極拳放松的意義,把太極拳緩慢的訓練和溫和的行為誤認為是老年人的運動。其實在運動中,每壹個用力前的動作都是先放松。只有先放松,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快速力量。太極拳的放松理論不僅適用於太極理論,也適用於所有運動。在太極拳放松意圖理論的指導下,我們可以對運動有更多的了解。太極拳的放松入靜是每壹個太極拳練習者的練習,必須認真領會。
練太極拳溫柔的行為是為了運氣,壹定要壹絲不茍。壹開始用快練,難免會有壹些動作溜了,不會處處恰到好處。只有慢練到壹定程度,才能從慢到快,從快到慢,從慢到十,快到極致,這樣反復的鍛煉可以極虛極靈,可以極重極輕,可以忽快忽慢,可以隨心所欲。輕則松,松則快,慢則增內功,不用力自然重。慢練之後,想練多快就練多快。能快而不亂,輕而不浮。輕盈是保證全身內外放松的必要條件,所以拳術理論中說“壹招,全身要輕。”每壹筆都要輕練,只有力氣越小,輕練的方法越好,動作才能越靈活,才能達到“壹毛不能加”的高靈敏度。精神是壹種光的發展。輕則不能松,不松則不能柔。
放松和安靜是練太極拳的必要條件,陰陽是練太極拳的靈魂。傳統太極拳的最高境界是純粹與神同行,只見神的閃爍,不見剛柔的痕跡。從太極拳的最高步驟和要求來看,放松不是太極拳的目標,而是達到目標的必要手段。想要練好太極拳,就要深刻體會放松的重要性。不了解放松的意圖,就不了解太極拳。不充分放松練拳,練不出真正的太極拳。
太極拳的主要特點
它趨向於和諧的最高境界,對武術修煉的要求也使練習者在強身健體的同時提高自身素質,增進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與融洽。同時,太極拳也不排斥體能的訓練,剛柔並濟,而不僅僅是表演和健美操。太極拳的拳風是含蓄、連續、靈活、快慢、行雲流水,使練習者的心、神、形、神逐漸太極拳化。基本內容包括太極陰陽養生理論、太極拳拳法套路、太極拳器械套路、太極推手和太極拳輔助訓練方法。其拳法套路有大架壹路、二路、小架壹路、二路。器械套路有單刀,雙刀,單劍,雙劍,單刀,雙刀,槍,大棒,青龍偃的Y m 4 n月刀。
太極拳是中國武術的瑰寶,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廣泛推崇。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各級人民日益加強對太極拳這壹古老文化體系的保護意識。各級相繼制定了保護措施,以太極文化為主導的各地舉辦了11屆國際太極大會。傳承人和民間傳承組織也加大了深度推廣的力度。2006年5月,太極拳被中國申報為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太極拳逐漸成為連接不同種族、民族、語言、國家的新文化帶,成為中國與世界各國文化交流溝通的重要載體之際,為進壹步繼承和發揚太極拳文化,20世紀以來,鐘雲龍、陳師行等武當山道士先後開辦了武當武術傳統培訓班,吸引了眾多海外人士到武當山學習武當武術和太極文化。我們還開始建造新的太極館,為那些來武當山尋求太極文化的人提供壹個完美的核心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