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醒:避免日曬未必能避免中暑。
步入三伏天,中暑也進入了高發期。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在烈日下工作很容易中暑。對此,重慶大坪三院楊國漢教授提醒大家,其實在溫度高、通風不良的環境中,人體最容易受暑邪侵襲;那些頻繁穿梭於高溫環境和低溫空調場所的人,夏天更容易感冒,潮濕。
楊教授說,不要以為只要避開太陽,就能熬過“酷暑”。中暑是指在高溫和熱輻射的長期作用下,出現體溫調節紊亂、水電解質代謝紊亂、神經系統功能損害的癥狀。只要長時間呆在高溫、通風不良、濕度大的環境中,也很容易“中招”。因此,在高溫環境下保持通風尤為重要。
值得註意的是,很多人的生活和工作環境都是有空調的,空間過於封閉,溫度與室外高溫相差較大。楊教授指出,人在室外高溫環境和室內低溫環境中頻繁往返,身體無法從熱到冷進行調節,夏季濕邪易感冒。人在大熱天走在戶外,皮膚上的汗腺大開,壹下子就進入了十幾二十攝氏度的空調環境。此時,體內的熱量還沒有排盡,寒氣突然來襲,容易出現各種不適和癥狀。另外,過於渴求冷食會引起腸胃不適,長時間吹電風扇、洗冷水澡降溫,容易導致夏季感冒,出現各種問題。這些都是夏季濕熱帶來的健康問題,也是不同程度中暑的表現。
防暑祛濕:藿香正氣液最合適。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中暑的幾率大大降低了。然而,吹空調、吹電風扇、吃冷飲等人為的過度降溫方式,導致了暑、寒、濕等多種病原體,越來越多的人患上了頭暈、感冒、腸胃不適等各種疾病。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這類人多為“內濕外熱”的病理癥狀,用太極藿香正氣液等傳統的藿香正氣制劑解暑更為合適。太極藿香正氣液是具有揮發性和升發作用的藥物,如藿香、厚樸等。通過中醫的香薰療法,打通中暑後“內濕外熱”的封閉病理系統,揮發體內濕氣,抵禦外熱,使五臟六腑的運行功能恢復正常,人體正常出汗,中暑癥狀很快就會消失。需要提醒的是,廣藿香的劑型有很多種,液體制劑起效最快,比較適合治療暑熱癥。而且“液體”不含酒精,對人群沒有限制。男女老少皆宜,開車也不會醉。
三伏保健:扶陽消火,多酸多甜。
夏天,陽光強烈。此時,人體為了適應天氣,處於外陽充足,內陽不足的狀況。汗液增多,暑氣逼人,往往導致太陽虧虛於身的夏季體質特征。此時,如果過於貪圖防暑降溫,就容易導致內寒過盛,使太陽在體內更加虛弱。
另外,夏季濕熱對脾臟非常不利,夏天要多吃適合脾臟的酸甜食物,如山藥、薏米、菠蘿、西瓜等。炎熱的天氣也容易引起人的上火,表現為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所以“去火”也是夏季食補的必修課。夏季,最好的去火食物是綠豆、苦瓜、西紅柿等夏季清涼解暑的食物;同時牛奶營養豐富,能溫補脾、補水養陰,也是夏季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