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李濟仁保健茶的原理

李濟仁保健茶的原理

《中醫》采訪了壹位80多歲的老中醫,李濟仁人。李濟仁教授是皖南醫學院壹級山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國內風濕病學和新安醫學學術帶頭人,國務院首批碩士生導師,全國首批500名老中醫,全國百名臨床專家,中華中醫藥學會風濕病學分會“五老”之壹,現為安徽省中醫藥學會副主任。

作為研究《黃帝內經》的專家,李老本人曾試圖總結出壹種運動養生的方法:補氣血的茶湯《黃帝內經》中說:“氣血失和,百病生變。”中醫認為,人體健康有壹個重要標準,就是氣血充盈和諧。這個“氣”就是讓身體正常運轉的能量,就像戰鬥力壹樣,這個“血”就包括血液。

氣血充足了,四肢和五臟六腑才能得到滋養,氣充足了,這些滋養才能完成。氣血充足,良性互動,人就會健康,精力充沛,氣色好。當年,李濟仁的頭暈被現代醫學認為是高血壓引起的,但在中醫看來,那種情況屬於氣血不足。首先,血虛導致李濟仁的疲勞和困倦。當血虛達到壹定程度時,血液產生的氣也會不足,從而導致氣虛。氣不能推血養心,就會頭暈。

氣血被疾病消耗,人的精力當然不如以前了。但是現在的李濟仁卻處於壹種氣血充盈的狀態。看來真的和他喝了三十多年的那杯涼茶有關系。李濟仁教授:西洋參的作用基本上和黨參、人參差不多,但是西洋參稍微涼壹點,枸杞稍微溫壹點,西洋參稍微涼壹點,也就是既寒又溫。這兩種藥搭配西洋參,對補氣血有好處,主要是補氣。中醫說氣和血是辯證關系,血為氣之母,黃芪也配過。我這杯茶主要是補氣血,主要是調氣血,調經絡,通經絡,活絡。中醫說氣血和諧,百病不生。人的病主要是因為氣血不和,關鍵在於和。所以,我的這杯茶不僅對頭暈有好處,對健康和皮膚也有好處。黃芪有“小人參”之譽,被李時珍稱為“補中之力”,能滋補五臟六腑之氣。另壹種藥是黃精,黃精的作用是補血。

《本草綱目》認為,黃精有“補虛填精”的功效,這裏的精是指血。當時無瑕禪師常年隱居深山,以黃精為食,活了126歲。從他80多歲開始,用針刺斷手指,用了38年寫了865,438+0本《大方廣佛華嚴經》。想想看,如果黃精沒有很強的補血作用,他可能早就堅持不下去了。黃芪補氣,黃精補血,兩藥共奏補氣血之功。同時由於黃芪性熱,吃多了容易上火,而這個西洋參性寒,所以兩者共同起中和作用。還有枸杞,滋補肝腎。肝藏血,腎納氣,與氣血虧虛的大川有關,所以需要滋補。四種中藥,量少而專,氣血兼顧,可能是李濟仁頭暈緩解,面色不凡的原因。那麽,這個劑量是多少呢?

李濟仁教授:每次我使用黃芪時,我通常使用大約10到15克黃芪。西洋參,三到五克,西洋參少壹點,三到五克,枸杞大概六到十克。多壹點沒有問題。黃精10克左右。藥燒開後,水要燒開沖下去。藥沖下去後,蓋上蓋子,悶死,關好,喝五到十分鐘。我每天都喝到很晚,沒水的時候就加壹點,基本上壹天壹杯。最後,我基本上把黃精、枸杞、西洋參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