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像張悟本這樣的人在歷史上並不少見。盛唐時期,有壹個著名的騙子,名叫符江。他的整個作弊過程都被記錄在《新唐書》裏,真是另類的“史書”。
最關鍵的是,符江顯然比普通的江湖騙子強。他的欺騙對象是實際上創造了“開元盛世”的李隆基,以及朝廷中壹幫才華橫溢的文官武將。
那麽,誰是符江?他有什麽本事,能忽悠從皇帝到大臣?
《新唐書》載:“松州人符江,說知神仙長生,不能隱居。開元末年,泰昌衛青織錦供奉名山。因訪益民,得百歲。她被叫到東京城,集賢醫院。因為有這麽壹句話:‘拿走常春藤,讓白發長回來,那妳就可以長生不老了。太湖藤最好,但南方常有,不如。“皇上派使節去太湖,給中朝老臣多送禮。因聖旨於天下,使其謀私利。宰相裴耀慶給他過了幾千萬年的生日,取悅了皇帝,在花萼樓設宴。尹福路,醫生,郝崇河先生。"
從上面的文章中可以看出,這個名叫符江的人是河南商丘人。他聲稱能夠與仙人交流並認識不死之術。他常年隱居在鐘南山,喝山泉水,吃野果。很少有人能看到他,他是壹個絕世的人。
開元末年,太常衛青太奉命祭祀名山大川,經常與壹些隱士談古論今,閑話家常。在去朝拜鐘南山的路上,壹位隱士告訴魏泰,他認識壹位隱居在鐘南山的100多歲的隱士。
魏泰澤轉過身,發現了符江。見他是個娃娃臉,風度翩翩的孩子,確有長生仙的模樣,便恭恭敬敬地問:“妳幾歲?”
江撫著他的手,撚著他花白的胡須。他笑著回答:“呵呵,我都快壹百歲了。”
“百歲?”魏絳瞪大眼睛,驚訝地問道。
"我有壹個健康長壽的秘方,自然青春永駐."符江輕描淡寫地說道。
魏絳喜出望外。他關心的不是符江秘方的真實性,而是他終於為唐玄宗找到了壹個“神仙”。如果這個人真的能讓皇帝長生不老,那麽他無疑會大有作為,名利雙收唾手可得。
於是,魏太澤當即決定停止祭山,立即與符江回京拜見皇上,盡快向唐玄宗推薦符江。
李隆基見到符江後,也被他的仙風道骨所折服,急忙問道:“仙道長壽的秘訣是什麽?”
符江回答說:“回到皇帝身邊其實很簡單,壹年到頭只吃常春藤就行了。若取常春藤,使白發歸鬢,則長生不老。”
李隆基又問:“我在哪裏可以找到仙道提到的常春藤?”
符江回答說:“這種常春藤可以在南山上找到,但質量不是很好。只有生長在太湖兩岸峭壁上的常春藤,才是最適合養生的方式。”
李隆基相信了符江的話,立即派人去太湖尋找符江嘴裏的常春藤。
果然,這些人真的在太湖找到了常春藤。李隆基非常高興,把它作為禮物送給了朝鮮的壹些老大臣。後來,李隆嘉為此專門舉行了盛大的宴會,邀請大臣們和工人們到花萼樓壹起品嘗常春藤。數百箱常春藤分發給大臣們,君臣們其樂融融,相安無事。
當然,符江以這種方式進出寺廟,他成為了壹名成功的官員。他被李隆基稱為“青光路博士”。
拿走艾薇後,自我感覺良好的李隆基依然牽掛著自己的族人,還特別頒布法令,讓全國人民壹起拿走艾薇,但他必須自己去找。壹時間,全國上下都在尋找常春藤,幾乎消滅了這種植物。
但是,皇帝和臣子天天吃常春藤不是問題,總有壹天會反胃。狡猾的符江覺得李隆基該換換口味了,就又給他玩了壹遍:“鐘南山有幹藕,餌長。”這家夥,滿地都是延年益壽的寶物,連幹藕都成了長生不老藥。
李隆基仍然深信不疑,派人馬不停蹄地到鐘南山尋找生長在旱地上的野生蓮藕。因為符江曾經隱居在鐘南山,他自然對當地的植物很熟悉。皇帝派來的人不費吹灰之力就帶了很多幹藕回家。
然而,符江的詭計還是被壹個人識破了,他就是右肖偉將軍甘守成。他當眾拆穿了符江,說:“常春是千歲。幹藕,杜蒙也。方嘉很久都不需要它了,所以他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上帝。人用酒染藤,飲酒者猝死。”
意思是江師傅說的仙藥常春藤和蓮藕只是普通常見的植物,連醫生都不用它們入藥,妳卻用它們來騙我們。妳的意圖是什麽?更有甚者,民間已有多人因飲用常春藤釀造的酒而中毒。
符江知道自己不能再遊手好閑了,只好找個借口出去采藥,溜出皇宮,遊走江湖。事實上,李隆基是因為皇帝和大臣們的面子才故意讓他去的。
然而,符江來到人民之後,他繼續打著曾經幫助皇帝養生的招牌招搖撞騙。百姓不知內情,頂禮膜拜這位皇家養生大師:“郡縣放牧宰割,傾向望塵莫及。學道者,求之不得。”
這期間有壹個人叫京燕,他學識淵博,“相當熟悉南北歷史,知道近代人物”。他專程去拜訪符江,隨口問了壹句“大師的壽命是多少?”
符江誇口說:“我連自己幾歲都不知道,只知道我是梁朝的。”
精研接著問:“大師在梁朝是做官還是隱居?”
符江回答說:“我是西涼郡的官員。”
此言壹出,立刻惹怒了京燕:“梁朝在江南,哪裏能得西涼州?”符江只知道招搖撞騙的藝術,卻沒有起碼的歷史知識。受過良好教育、見多識廣的京燕當眾揭穿了謊言,感到慚愧。
不久之後,符江因為羞於見人,幾天後就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