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中醫提倡的五谷具體有哪些內容?

中醫提倡的五谷具體有哪些內容?

《內經·臟腑法論》中說:“毒攻邪,五谷養,五果助,五畜益,五菜補,氣味合而補精。”建議除了用藥物祛邪治病外,還必須用谷類、肉類、水果、蔬菜等食物來補氣,滋補身體,增強抗病能力,才能保證身體健康。

五谷包括谷類和豆類,五果包括水果,五畜包括牲畜,五谷包括蔬菜。中醫認為這幾類食物要合理食用才算完美。

“五谷為養”主要是指谷類和豆類是我們人民健康的基礎。大米和小麥是我國人民的主食,人體所需的80%的熱量和50%的蛋白質由谷物供給。全谷物食品是B族維生素的重要來源,也提供壹些無機鹽。豆類中含有的蛋白質質量較高,氨基酸組成基本滿足人體需要,其中賴氨酸較多。類似奶酪素,營養價值很高。大豆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尤其是亞麻酸。磷脂含量約為1.64%。壹般來說,谷類含澱粉最多,其次是蛋白質。身體的主要供給是糖;豆類含有最多的蛋白質。其次是脂肪,蛋白質是身體的主要供應者。雖然谷物和豆類都含有植物蛋白,但營養價值並不完全相同。谷類蛋白質中缺乏的氨基酸幾乎都是賴氨酸,豆類蛋白質中缺乏的是蛋氨酸。如果經常壹起吃,可以互相補償,提高營養價值。

此外,豆類和豆制品還可以供給膳食纖維和B族維生素。維生素e和鋅、鉬、硒等多種微量元素。

“五畜有益”有益有益。五畜是營養價值很高的動物性食品,不僅含有較高的能量、較優的蛋白質、豐富的脂類物質、充足而均衡的B族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而且口感也很好。飽腹感強,可用性高。恩格斯說,從只吃植物性食物變成既吃植物性食物又吃動物性食物,對人類的進化、體力和智力,特別是智力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他說:“如果我們不吃肉,人就不會發展到這個地步。”目前。中國平均每人每年只攝入3500克肉類,滿足不了人體的需求。根據中醫理論,畜禽肉類食品稱為“骨肉”。它的滋補作用確實大於草木。

據日本醫學報道,由於缺乏維生素B12、鐵、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營養狀況不佳,素食媽媽生下的嬰兒往往會受到壹定程度的腦損傷。

當然,眾所周知,吃太多肉是不合適的。濃酒肥肉會加重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還會促進直腸癌、乳腺癌。所以,適量吃肉貴。壹般認為,肉類的量約為谷物量的十分之壹,壹天吃50 ~ 100克為宜。

“五菜為餡”,“餡”是補充、完整的意思。蔬菜是幾種維生素(維生素A、維生素D2、維生素C、維生素K等)的重要來源。)和無機鹽(鉀、鎂、鈣、鐵、鉬、銅、錳等。)也是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木質素和壹些特殊酶、葉綠素、色素、芳香揮發油等的來源。對身體是不可或缺的。在蔬菜要求上,要包括新鮮的綠色、黃色、紅色蔬菜,這樣營養成分會更完美。粗膳食纖維不被人體胃腸道的分泌物消化,但能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和胃腸的蠕動,幫助消耗和排泄,增加大便量,改善大便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