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醫療的最高境界——修復人體的自愈力

醫療的最高境界——修復人體的自愈力

導讀:中醫有句話叫“三分治七分養”,意思是醫生和藥物在患者康復過程中的作用越來越小,身體的恢復更多的是依靠自我調節,也就是修復自愈力的過程。盡可能依靠內力治病,是中醫的根本宗旨,也是醫療的最高境界。

中醫認為疾病可以這樣治療的最大好處就是非常註重人體的自我修復能力。幾千年前的《黃帝內經》就主張養生防病,主張醫生“治未病”。有病要先調理,優先選擇針灸、卞氏、* * * *等副作用小的治療方法。實在不行,再用少量藥物輔助治療。

其實,醫療的目的不是糾正人體的錯誤,停止疾病的癥狀,而是幫助人體完成應有的功能。比如呼吸系統的抵抗力下降,妳就會感冒。所以有經驗的中醫壹般不會給病人開藥物和打針降溫止咳。相反,他們告訴病人多喝水,多休息,禁食大魚大肉,多吃富含維生素的水果和蔬菜。這樣可以避免增加腸胃的負擔,給身體壹個修復的機會,從而促進身體自愈系統的恢復,感冒不用治療就會自愈。

在壹次同學聚會上,畢業十年的我們再次相遇。專程從外地趕回來的張偉非常激動。他在舊聊中幾次推杯換盞,不知不覺吃了壹頓飽飯,然後去歌廳唱了壹晚上。誰知第二天,張偉突然感覺腹痛腹瀉。於是趕緊去附近醫院治療。

醫生問了之後,沒有開藥,而是告訴他:“減少食量,喝壹些加糖加鹽的水,不要吃大魚大肉,可以喝酸奶,吃雞蛋和小米粥。”如果吃烤蒜不好,具體做法是:取兩三個大蒜,最好是紫皮的,蒜掰碎,不剝皮,放入烤箱烘烤。蒜瓣烤的時候軟皮微黃實,蒜瓣去皮吃。然後就是註意休息,保證睡眠。"

張偉疑惑地問醫生,“不需要給我開點止瀉藥嗎?壞了怎麽辦?”

醫生向張偉解釋:“有時候腹瀉是身體的壹種自我保護反應。根據妳的描述,妳的腹瀉應該是由飲食不當引起的。當壹個人初到外地時,很容易水土不服。這是因為脾胃不適應。只要註意飲食,過幾天就適應了。如果在腸胃還沒有調整好的情況下暴飲暴食,很容易導致腸胃功能紊亂,進而出現腹瀉等不良反應。在某些情況下,腹瀉也可能是胃的排毒。這種排毒方法可以防止有害物質被人體吸收,是身體的自我保護。”

看到張偉的不解,醫生接著說:“其實我們的身體並沒有想象中那麽脆弱。感冒後不吃藥就能恢復的人不是很多嗎?”只要不是細菌、病毒等感染引起的腹瀉,完全可以靠身體的自愈能力恢復。雖然我沒有給妳開藥,但是妳必須執行我告訴妳的方法,因為這些方法可以修復妳自己的自愈,也就是我會給妳伸出援手,然後讓妳自愈。"

張偉最後還是聽從了醫生的建議,沒有吃藥。結果壹天後他就康復了。他去醫院感謝醫生,醫生笑著說:“不用謝我,謝妳自己的身體吧。”。現代醫學發現,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最高明的治療手段就是通過修復自愈系統的平衡來提高人體的自愈能力。因此,治療方法不應該只是簡單地停止疾病的癥狀,而是幫助人體完成它的工作。"

醫療水平最高的張偉是幸運的。他遇到了壹個負責任的好醫生,但更多的人就沒有這麽幸運了。很多病人完全把自己交給了醫生,醫生也完全把藥給了病人。但患者並不知道,自己的病之所以遷延不愈,長期無法治愈,正是因為長期服藥,身體已經形成了耐藥性。如果某種藥物不起作用,就會被其他新藥替代,患者必然陷入惡性循環。

與這類人相比,善於利用身體的自愈力進行自我調理的患者,恢復得更快,不僅可以節省大量的醫療費用,而且在長期效果上也是對身體真正的負責。

眾所周知,傷口的愈合,疤痕的出現,都是身體完成的自我修復工作。現代醫學發現,人類康復過程中的壹些癥狀,其實是修復工作的壹部分。明白了這個道理,在治療疾病的時候,就不要隨意幹擾人體的工作。醫生(或我們自己)應該做的是修復部分,促進整個自愈系統的健康發展。

當然,利用自愈力祛病強身的方法有壹定的應用限制。適用於預防和治療“未發病”和發病開始時,即疾病剛出現征兆,機體自愈系統尚有修復能力時。如果是絕癥,自然是以治病救人為主,先治標。這本書倡導用自愈的力量來治療疾病,不僅讓大家了解疾病,明確治療方向,也是為了提高公眾的健康意識和疾病預防意識。

《黃帝內經》說:“聖人未病先治,未病先治”,“上行下效,未病先治”...如果看到了肝臟的疾病,就可以知道肝臟還沒有擴散到脾臟,要先鞏固脾臟...見肝之病,不可解脾,而只能治肝”。即使在今天,中醫“治未病”的思想也可以用“最高級”、“最先進”來形容。最聰明的醫生不僅要把人治好,更重要的是防止他們生病。沒有壹種藥能達到自愈的效果。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自愈力是幫助身體康復的真正法寶,任何治療方法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重振身體的自愈力。

有多少疾病可以自愈?據德國健康雜誌《活力》報道,研究人員發現,人體有能力治愈60%至70%的不適和疾病。據說目前科學家已經解開了身體自愈的壹些秘密。當人身體不適或生病時,身體可以從自身的“藥場”中找到30到40種“內服藥”來治療癥狀。這個治療過程是由激素、免疫細胞和抗體綜合發揮作用的。

其實在我們身邊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不小心把面板打碎流血了,過壹會兒血自然就止住了;再過幾天,傷口就會結痂;壹周後,結痂被去除,面板變平了。再過壹個月,面板已經恢復原貌,壹點痕跡都沒有。這時候妳就找不到損壞的地方了。出血之所以能自行停止,其實是因為人體有壹種天然止血劑——血小板。這證明人體有很強的自我修復能力。人體的自愈能力不僅限於傷口愈合這樣的小事。有時候,即使是醫生宣布的絕癥也可能是憑空而來。

在英國,壹個13歲的男孩得了白血病。當醫生為他配型成功,準備為他進行骨髓移植時,他驚訝地發現自己的白血病癥狀已經消失。他奇跡般地“自愈”了!幾周前,主治醫生認為,如果男孩不接受骨髓移植,他活不過壹個月。醫生滿心歡喜地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男孩的家人,並建議他們定期檢查。幾個月後,男孩的身體戰勝了疾病,診斷結果是完全康復。

這說明人體的自愈功能是非常強大的,甚至可以創造奇跡。遺憾的是,大多數生活在現代文明中的人,已經習慣了求醫問藥來抵禦疾病,往往忽略了人體本身的力量。其實只要積極利用人體的自愈能力,就可以通過自我調節,消除體內的致病因素,修復受損的身體,重新恢復健康。

自愈力是人體的神奇醫生。很多人都養過貓狗之類的寵物。當這些動物生病時,它們會躺在那裏不吃不喝。其實他們是在節食犒勞自己。原因很簡單。節食是為了降低體力,因為身體在消化食物的時候需要消耗自己的體力,而節食可以降低體能消耗,用有限的體力來治病。動物就是這樣配合自愈力來對待自己的。

其實人天生就有這種能力。當我們生病的時候,我們都覺得自己不想吃東西,這是用我們的自愈力來治療自己。因此,在遇到感冒發燒等小毛病時,盡量少吃點,多喝水和果汁,有助於加快身體的恢復。

自愈力既是與生俱來的,也是可以激發的。以下是提高身體自愈能力的四種方法:

休息:當妳累了的時候,休息是恢復體力最有效的方法。俗話說:三分治,七分養。可見,養育的作用尤為重要,這包括充足的休息和規律的生活。運動:運動可以治愈很多疾病,尤其是慢性病。但是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很重要。營養:營養在中醫裏也叫“水谷精微”,是指食物經過消化後能被人體吸收,對人體有益的精華。中醫認為藥補不如食補。所以營養對身體非常重要,尤其是對恢復中的人體。心態:人是身心合壹的動物,身心構成了人的整體。身體是心靈的載體,心靈是身體的指揮。如果指揮系統出了問題,身體的器官就不能很好地工作。激發自愈力的方法有很多,比如中醫常用的經絡養生法,就是開發自愈潛能最突出的例子。求醫不如求己。掌握了這些方法,就可以避免或減少疾病的發生,甚至從源頭上消滅疾病,從而達到治病固本的目的。總之,要註意挖掘人體的自愈潛力,了解人體,靈活應對,制定出適合自己的保健計劃。

神醫大醫自愈力,不可過度幹預,指的是身體的自然自愈能力,以及每個人都有的自我調節能力。所以不能過度幹涉,否則會打亂“神醫”的步驟,幫助“神醫”。

自愈系統是天生的。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張喜安在醫學理論的研究中發現,包括人體在內的許多生物都有壹個先天的、自發的自愈系統,使它們能夠在來自外界的物理、化學和微生物攻擊中保持健康狀態,避免失去活力。因此,人體的自愈系統是經過大自然億萬年的洗禮和不斷的鍛煉而形成的。

現代科學研究指出,自愈系統包括若幹子系統,如防禦系統、應激系統、免疫系統、修復系統、內分泌系統等。當任何壹個子系統出現協調性或功能性障礙,或被外界因素破壞時,自愈系統會動員其他子系統“替代”,保持身體健康。當其他子系統的代償能力不足以“替代”時,人就會生病或處於亞健康狀態。

需要註意的是,在調節機體自愈系統的過程中,機體的某些生理活動往往被削弱,甚至某些功能被暫時關閉以減少營養物質的消耗,營養物質被分配到機體有問題的部位。所以這個過程會讓人體的某些部位出現壹些癥狀,這其實是壹種身體上的警示,提醒人體的某些失衡。比如,人體發燒可能會提醒人體某些地方有炎癥,發燒是自愈系統為治愈人體而做出的有益調整。

所以自愈系統的調節覆蓋了整個人體,其復雜程度和精密程度是當今科技無法比擬的。然而,雖然我們不能完全理解身體的語言,但我們可以正確理解身體的意圖。只要不去阻止、幹擾和破壞身體的正常行為,我們就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自愈能力來預防疾病,強身健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