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壹個沈重的話題,但必須面對。每個人對生活的看法都不壹樣。有句話叫生不如死!越多的人進入老年,就越依賴他們的生活。用老人的話來說就是掰手指頭過日子!
能自理的老人,年齡越大,越會患得患失,因為不知道什麽時候會離開,心裏會有恐懼,經常嘆氣!在這種情況下,我當然想活得越久越好。俗話說,我長命百歲!
我們可以從各方面看到,現在的老人有著強烈的求生欲。
1.現在很多老年人非常註重保健、保健品、治療儀,到處上課,就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晚年生活質量。
現在的廣場舞不僅是大媽們的主場,很多男人也加入了抱腿的行列。
3.有的老人壹輩子抽煙喝酒,家人勸也沒用。看了醫院診斷,都不幹了,醫生的話就是聖旨。
4.很多老人都有壹些疾病,逐漸成為這方面的半個專家,對各種藥物的副作用了如指掌。
5.不想聽生死的話題,也不想談年齡。有的甚至不想再過壹次生日,因為會少壹個。
而活得太久的人會怎麽樣?
我們村有個102歲的老奶奶,已經臥床兩年了。奶奶的大兒子和兒媳已經去世好幾年了。小兒子兒媳都很孝順,但是奶奶吃飯有困難,瘦得跟骨頭壹樣。
這樣活著沒什麽意義,我也很痛苦。但人只要活著,兒孫就要盡全力照顧。
曾經聽壹個癌癥患者說他不怕死,就怕死之前太難受了!的確,對於癌癥來說,壹系列的化療真的是生不如死!
我個人真的不想活到那個地步。我的願望是在有生之年讓安樂死合法化,給痛苦中的人選擇放棄生命的權利。
從生物學角度講,人能活到35歲,最有利於進化,維持自然平衡,控制人口。
人在15歲有生育能力。把孩子養到15歲使他有生育能力,剛好30歲。然後,再生1-2個孩子,撫養。如果沒有孩子,就帶大幾歲的孫子。妳可以去死。年紀大了,生產力下降,身體虛弱,容易生病。活著就是為了搶占妳子孫的資源。
然而,人不是純粹的動物。他超越了自己的本性,不斷地重塑自己。生活環境從稀樹草原到平原,從漁獵到農耕,再到文明社會,發展工業和服務業,建設城市。這個時候人的體力就沒那麽重要了,而智力,分工合作,溝通交流就成了關鍵。這樣,人就需要活得越來越長,這對人類有好處。
具體來說,是這樣的:
1,長壽,或者說活的更久,可以讓人更好的積累經驗,發展知識,從而更好的造福這個物種。年紀大的人更有經驗和見識,能處理很多難題。
2.老年人地位相對超脫,心智更加成熟,有利於解決社會矛盾,在家庭乃至整個社區享有調解、仲裁、分配的權利。
3.只有長壽的人多了,才能發展文化,才能建立更復雜精致的組織,才能形成國家,才能促進合作,才能使人成為真正的群體物種。
4、活得更久,能促進自我意識的覺醒,變得不願意死。然後,他會思考生命的意義,建立死後的整個世界,形成壹套世界觀(哪怕是荒謬的)。結果宗教發展了,神話編了,最聰明的大腦也想有哲學,然後衍生出壹系列其他的東西。
5.為了達到長壽,個人需要做出壹系列的努力,更好的生活習慣,更先進的醫療手段,更多的錢,等等。這也是個人追求成功的動力,客觀上推動了社會進步。如果每個人都想英年早逝,又如何去奮鬥改變自然?
。。。。。。
然而,現在的人壹般都活得很久。世界上大部分人是成年人和老年人,但新生兒不多。這產生了新的問題。老人會占用太多資源,身體不好需要照顧的時候,會給社會帶來很大的負擔。(這個問題不能多說)
現在人的壹生多長時間合適?這個問題其實沒有準確的答案,因為現在的社會和過去不壹樣了。
不僅是人民生活水平的質量提高了,而且人民的整體幸福感提高了。自然現代人的整體壽命上升了!以前人們常說“人活70歲!”但是現在,70歲似乎很正常。
有時候上街,經常是70多歲的老爺爺老奶奶買菜,帶孫子等等。所以現在人類的壹個年齡趨勢,大概就是壽命越來越長的樣子。那麽是不是活的最久更好呢?其實也不盡然。有時候活得太久,不僅孤獨,還容易拖累後代。
壹個人活得越久越好。人體機能的衰退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暴露出來的問題。而且壹個人到了老年人的年紀,往往會患上很多老年病。比如阿爾茨海默病、冠心病、癌癥等等,這是適得其反的。也讓我們知道,壹個人得到的時間越長越好。
01:那麽人活著的最佳年齡是多少歲,壹般人的理想年齡是多少?根據資料調查,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在75歲左右。此前,人體研究專家皮亞傑說:“人的理想壽命在70歲至80歲之間。”在他看來,在這壹生中,壹個人不會因為身體機能的退化而整天受疾病的折磨。同時,人可以有基本正常的意識,維持日常生活活動。
其實這是合理的,因為不僅和中國的平均壽命差不多,而且這個年齡段的人真的有生存能力。並不是整天躺在床上,不起來吃飯,洗漱,上廁所都不行。對於70多歲的人來說,這個時候人還清醒是真的。也可以免疫!
我的鄰居,那位老人,74歲了。他不僅整天接孫子放學,還喜歡下棋做飯。他整天都很開心,精力充沛。我經常和他打招呼,但是真的看不出他70多歲了,好像才60出頭。
02:壹個人的壽命太長,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影響有人認為70-80歲不夠,壹個人需要活到90歲以上。我認為這種觀點是非常錯誤的!舉個例子,如果壹個人活到90歲,那麽這個時候他的子女很可能已經六七十歲了。妳期望妳的孩子能照顧好自己嗎?此時他的孩子都是爺爺奶奶了,身體也不太好。這個時候孩子很難照顧。
而壹個90多歲的人,智力下降,細胞大多老化,身體各方面都不如年輕人。這個時候活得越久,就越會連累後代。本來我孩子也不小了,妳還指望孫子們養?此時的孫輩正處於努力工作的年紀,不僅要考慮車貸房貸的壓力,還要照顧家庭的開銷。其實沒有太多時間照顧壹個90歲的老人。
這也是為什麽說壹個人活得越久越好。有時候活得太久對後代都是拖累,而且由於代際觀念不同,孩子本身經濟壓力也很大。整天加班兼職掙錢,沒有太多時間陪長輩。
而且這個年齡的老人很可能在器官上有障礙,比如視覺、聽覺、嗅覺等等,不會像年輕時那麽敏感。壹個活得太久的人,其實是壹個“孤獨的病人”。我們以90歲為例。這個時候周圍基本很少或者沒有同齡人。這個時候,妳沒生病是好事。可以吃東西,散步,曬曬太陽,睡壹整天。
壹旦得了病,不僅需要整天躺在病床上,還需要有人24小時照顧妳。上廁所很麻煩。有時候,我會突然尿在床上,需要孩子和護士給我擦身。基本活得太久的人,壹旦被疾病侵襲。在人生的最後階段,妳只能養活自己。
而且治病的費用巨大。不治病,難免有人說孩子不孝。但是治愈疾病,像癌癥這樣的絕癥也是徒勞的。基本上就是浪費錢。而且這種大病還是很難治療的!同時,正常情況下,壹個90歲的老人處於這種身體狀況和生活質量。當那個人100歲的時候,情況肯定更糟。這是不是也從側面證明了壹個人活得越久越好?
03:其實壽命不需要太長。最重要的是提高生活質量,保持樂觀的心態。其實壹個人活多久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保持樂觀的心態,提高生活質量。這是壹個人了不起的追求。我們之前說過,壹個人70-80歲是最理想的壽命。因為這個年齡的人意識還是有的,而且大部分都能獨立做事,完成正常的日常生活。不用面對腿腳不便,需要孩子整天陪伴,不會和孩子牽扯太多,可以減輕很多負擔。
這個年紀,壹定要放松心態,積極樂觀的面對生活,認真的過好每壹天。即使有壹天妳突然死了,也不要有恐慌的心態。活好今天,活好現在最重要。不要整天自怨自艾沒有兒孫,他們都應該想辦法賺錢養家。保持個人衛生,盡量穿衣打扮。穿衣打扮可以落落大方,而不是整天洗頭,衣衫襤褸,這樣不僅外人會反感,妳的孩子也肯定不喜歡。
另外,要盡可能淡泊名利,不要大幅度幹涉孩子的生活。兒孫自有兒孫這句話沒有錯。這個年齡的人要想辦法給孩子減輕負擔,比如平時有時間帶孫子,做做飯之類的家務。多學習,多動腦,經常鍛煉。
如果真的身體不好,可以每天慢走。不要整天躺著。有空還可以跳跳廣場舞,打打太極。簡而言之,妳應該盡可能多動,讓妳的生活變得有趣。平時遇到想吃的好吃的,有錢就買,沒錢就告訴孩子。壹般孩子會盡量滿足長輩的要求。
做到了以上幾點,我相信老人可以足夠舒適地安享晚年,生活充滿了味道,幸福感和生活質量有了保障。同時,最重要的是保持樂觀的心態。微笑是對的。我相信在這種生活狀態下,壹個老人也能活得很開心。而且在身體機能的不斷鍛煉中,人體的健康肯定更好,人也很可能長壽。
總結壹個人的生老病死是肯定的,沒有人能長生不老,衰老和死亡都是遵循自然規律的。從根本上說,人能活多久,應該沒有確切的答案。70-80歲的年齡只是我自己在資料調查的情況下,符合中國國情的答案,但我覺得這是很準確的。
因為人的壽命不長,但是有意義,很精彩。如果壹個人整天無所事事,活到100有什麽用?我們應該活在當下,不需要追求能活多久,也不需要刻意強求長壽。應該是過好每壹天,充實自己,這才是壹個人追求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