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保健食品申報資料中的產品R&D報告是否需要包括R&D思路、功能篩選過程和預期結果?

保健食品申報資料中的產品R&D報告是否需要包括R&D思路、功能篩選過程和預期結果?

從那些年的電視熒屏到城鄉街頭巷尾,可以說有三種口服液鋪天蓋地,而今天依然活躍在電視廣告中並堅持不懈的腦白金,隨著改革開放後,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人們物質條件的顯著改善,逐漸增加了對自己和家人身體健康和養老保健的需求。哪裏有需求,哪裏就有市場,於是保健品這個巨大的市場被開發和挖掘,直到異常繁榮。

人體有保健需求嗎?答案是肯定的。資料顯示,我們每天的壹日三餐飲食只能提供我們身體所需的大部分維生素、微量元素和營養素,而不是全部,所以需要通過正常飲食以外的途徑來補充。

以維生素為例。維生素是人體生命活動中的六大營養素之壹,對人體健康非常重要。由於人體不能自行合成它們,只能從外界攝入,所以有些人可以通過服用從藥店購買的維生素制劑、片劑或水果來滿足自身的維生素,增強健康。以維生素C為例。為了補充因吸煙、飲酒、空氣汙染等因素造成的維生素C缺乏,我們需要每天攝入200毫克的維生素C。如果只從飲食上來說,每天要吃3-4斤新鮮的蘋果、香蕉、油菜或者1.2斤西紅柿。另外,果蔬中的維生素在洗、切、加熱的過程中損失很大。因此,在食物中補充維生素來預防和治療疾病是遠遠不夠的。醫學專家建議每天服用100毫克的維生素E和200毫克的維生素C,對於延緩衰老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是非常安全有效的。

和微量元素。它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攝入過多、攝入不足或缺乏它們都會引起不同程度的生理異常或疾病。截至目前,已確認與人體健康和生命相關的必需微量元素有18種,分別是鐵、銅、鋅、鈷、錳、鉻、硒、碘、鎳、氟、鉬、釩、錫、矽、鍶、硼、銣、砷等。每壹種微量元素都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雖然它們在人體內非常少,但卻是維持人體某些決定性代謝所必需的。壹旦缺乏這些必需的微量元素,人體就會發生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微量元素在抗病防癌長壽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鑒於以上原因,保健品的商品、產品、商品應運而生。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他們迅速發展起來,形成了壹個巨大的市場和產業。有廠家,有科研機構,有經銷商,有門店,有促銷營銷人員,有培訓教育機構和人員,可謂魚龍混雜,真假難辨。

目前市場上的保健品主要有維生素、礦物質、草本植物、氨基酸、酵素等多種產品。膳食補充劑有多種形式:傳統片劑、膠囊和粉末、飲料和能量棒。最受歡迎的保健品包括維生素D和E,鈣和鐵等礦物質,紫錐菊和大蒜等草藥,以及氨基葡萄糖(維生素E的主要成分)、益生菌和魚油等特殊產品。

按照正常情況(即暫且拋開惡意造假和假冒),經過充分的科學研究,按照其產品說明和醫囑正確生產和服用的正規保健品,仍能起到壹定的補充維生素、微量元素等人體所需營養物質,增強人體免疫力,促進健康的作用。但是,雖然有些保健品確實對健康有幫助,但是如果日常飲食多樣,營養豐富,其實大多數人是不需要服用保健品的。保健品的作用只是讓妳補充妳所缺乏的必要營養,並不能從根本上取代均衡飲食對妳健康的重要作用。這句話有兩層意思。第壹,它是壹種不必要的、不太重要的營養成分,不需要補充足夠的量。第二,從人體消化吸收的科學合理性來說,通過均衡飲食來保證體內各種營養素的均衡和充足,比服務於保健品要好得多。此外,很多保健品中的成分可能有很強的副作用,尤其是多種保健品同時服用,出現副作用的概率會成倍增加。比如銀杏、大蒜、人參、魚油等。如果在手術前或手術後服用會增加出血的風險,壹些保健品如纈草根會影響麻醉劑的有效性。有些保健品還會和處方藥相互作用,產生健康問題。

以上只是正規保健品的優缺點。接下來,我們來說說不正常不規範的保健品,這是保健品市場的陰暗面。

馬克思曾經說過,資本家為了300%的利潤,甚至可以否定自己的父親,他們會殺人放火。當壹個產品可能的利潤會達到可以稱之為暴利的程度時,奸商就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於是,市場上出現了大量粗制濫造、含量不足、質量低下甚至毫無用處的所謂保健品。除了漂亮的包裝,昂貴的價格,驚天動地的廣告,它們沒有任何保健功能。這還不是最糟糕的,因為這種保健品至少殺不死人。曾經,因為保健品而吃出屍體甚至死亡的惡性案件頻發。原因是部分當事人購買食用的保健品並非正規廠家生產(其實壹些大牌正規廠家的產品也吃人,這壹點曾經是眾所周知的),而是來自沒有衛生許可證、生產環境惡心、原料來源不明的家庭小作坊。可想而知,吃了那種東西能有什麽保健作用,不中毒就很幸運了。此外,打著保健品的幌子,通過作秀和利用人們貪小便宜的心理,從送雞蛋和免費體驗或體檢開始,逐漸引誘作弊的消費者,特別是那些壹心追求健康的中老年人陷入陷阱和圈套,最後在騙取大量金錢和巨額資金後潛逃。在新聞報道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老人被騙子拿走所有養老金和棺材本的案例,有些甚至導致老人自殺。

說到醫療保健,相信大家都註意到了壹個現象,就是壹些退休老幹部,尤其是在職時身居要職,退休後又能享受壹些特殊待遇的老同誌,年齡往往在80-90歲,甚至上百歲。從不完全的信息中我們知道,這些老幹部身邊都有專職的保健醫生,負責他們的健康,包括合理安排他們的壹日三餐,飯前飯後的湯,甜點和零食。可以說,這些老同誌不能想吃什麽就吃什麽。沒有這種自由,他們必須聽從保健醫生的安排,或者至少強烈建議他們。有個常用詞叫“三個核桃兩個棗”。這裏並不是指形容事物無足輕重,而是指老年人日常保健中的壹種做法,即有計劃地吃壹些幹果零食,以補充某種特定的維生素或營養素。所謂計劃就是適量,三個是三個,兩個是兩個。千萬不能心血來潮吃半斤瓜子或者八兩花生。這不僅是過分的,也是老年人無法承受的。

所以,養生保健也是必須的。根據古代人的養生保健經驗和中國人幾千年形成的飲食傳統,通過吃來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是最自然、最和諧、最有效的方式。好在我們國家地大物博,吃的東西很多,中國人也特別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