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案子和去年差不多。某醫院公布了壹起年輕女孩因吵架被丈夫投毒的案例。女孩被送到醫院時,已有明顯的“中毒”陽性跡象。據醫院急診科醫生介紹,這種病是“呼吸性堿中毒”,因為和丈夫吵架,情緒激動,精神過度換氣,導致二氧化碳呼出過多,最後導致患者酸堿失衡呈堿性,出現四肢麻木、不能說話、手指僵硬如雞爪等癥狀。
案例分析:百病生於氣。從這個案例,我們反思壹下。病從口入,從小灌輸給大家。但病由心生,卻往往被人忽視。心理社會因素可以影響身體內部器官的功能,壹般認為這是通過情緒活動來實現的,而積極的情緒往往對人的活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它能提高體力和腦力工作的效率,保持人的健康。
負面情緒,如憤怒、怨恨、抑郁、恐懼等。,被強化太多或持續太久,會導致神經功能障礙。由於情緒的變化,體內的化學物質交感神經和大腦功能發生變化,從而引起內臟生理功能和病理形態的壹些變化。
對中醫“養生前的冥想”的理解:“另壹半不會用藥物治療,而是用心藥。”所謂心藥,指的是情誌方面。中醫的情誌,有著“養生先靜”的悠久歷史。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的《黃帝內經》就有“靜則無事,真氣隨之,神藏於內,病不可治”和“神不進,誌不可治,故病不可治”的說法。歷代名醫主張,良醫必先治心,後治身,充分闡述了註重“養生第壹,寧心安神”這壹規律在防病治病、延年益壽中的重要作用。
西醫對“養生打坐為先”的理解,也有類似的研究理解。他們認為壹個心情好的人可以抵禦壹些小毛病,雖然對各種毒藥也不能免疫。他們已經做了這樣壹個實驗。組織了300名健康誌願者。
首先,每個誌願者都要接受心理家長為期兩周的采訪,以確定他或她的情緒狀態。每個人的情緒包括積極情緒(包括快樂、幸福、放松等。)和負面情緒(包括緊張、焦慮、抑郁等。),而心理學家會測量每個人的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的得分。
然後,研究人員將會導致感冒的鼻病毒細菌噴入誌願者的鼻子中。在接下來的五天裏,仔細觀察並詢問這些人是否感冒。結果顯示,積極情緒得分低的人遠比積極情緒得分高的人更容易感冒。由此可見情緒的重要性。
建議中醫和西醫都把情誌放在重要位置。所以給大家壹些建議,做到“百病生於氣,養生要以靜為先”
1,不要對自己要求太高。
有些人在工作中要求盡善盡美,對自己的要求幾乎吹毛求疵,經常因為壹些小瑕疵而責怪他們。受害者原來是他自己。為了避免挫敗感。妳要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設定目標和要求,欣賞自己的成績,妳自然會感覺更好。
2.對人友善
我們經常被拒絕,是因為總覺得別人對我們有戒心。如果在適當的時候表現出善意,多交朋友,少樹敵,心情自然會變得平靜。
3.發泄妳的憤怒
當我們勃然大怒時,我們會做許多錯事或失態。與其事後後悔,不如事前控制好自己。把憤怒轉移到另壹邊,比如打球唱歌。發揚壹種阿q精神。
4.找個人說說話。
把所有的郁悶都埋在心裏,只會讓自己不開心。如果妳把內心的煩惱告訴妳的知心朋友或老師,妳會感到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