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點到12點:前8個小時用來完成過去的工作(或者完成我們壹天的正常工作);
12點到20點:第二個8小時是用來為以後的工作做鋪墊的(也可以看作是額外的工作日);
20:00-次日4: 00:第三個8小時用於休息(仍8小時不變)。
此外,他還總結說,人在睡眠後3小時、4.5小時、6小時、7.5小時的節點醒來時,會感到神清氣爽,精力充沛。
大家看到這個可能都瘋了,4點起床?睡三個小時精力充沛?妳不能自殺。其實我也做不到,但是我覺得這個時間管理很有效率,很有啟發性。相當於用壹天當兩天,但要結合家庭和工作情況,轉化為適合自己的生活習慣。
比如我壹般不睡懶覺(6-7點起床),除非昨天因為工作或者娛樂睡了半夜,否則可能會起晚(9點左右)。
所以我會把時間分成三段。8:00-12:00上班,12:30-13:30午休,13:30-17:30上班,19:00-23:00自由學習。0到6點睡覺。
如果妳仔細看,妳會發現我的工作時間都是四個小時,這也是作者之前提出的四個小時是精力充沛的高效學習期。然後按照番茄工作法,休息48分鐘,然後進入接下來的4個小時,讓妳在精力充沛的時期壹直保持工作和學習。作者還提到,進食壹小時後,能量會轉化為葡萄糖進入大腦。這個時候妳的大腦速度是最平穩的,四個小時後會降到谷底,這和我的三個工作階段不謀而合。方母夫人很累的時候喜歡喝壹杯奶茶,喝壹杯可樂補血,其實是壹個道理。
至於如何早起,我真的想說,這是壹種家庭習慣。因為我爸媽壹直是個早起的人,6點就開始折騰。時間長了,習慣了壹個生物鐘,不管是正常工作還是六天休息時間。
如果妳是壹個晚起者,我的第壹個建議是早睡。至少要睡6個小時,不要超過12睡覺。有些人可能喜歡晚上工作,安安靜靜的做點事情,但是我覺得早上的效率比晚上高很多。早上是壹天中精力最充沛的階段,晚上是精力最接近耗盡的狀態。
第二個建議是在睡眠中建立起早起的潛意識。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覺,如果明天早起,有重要的事情要做,往往會在鬧鐘響之前就醒了。反正我就是這樣。其實這也是潛意識的功能。
第三個建議是堅持。調節生物鐘不是壹蹴而就的,需要我們的身體和生理不斷適應。經過兩周的興奮,作者周淩進入適應期,習慣變了但身體不適應。期間醒來卻不想起床,或者早上連續打哈欠,精神不振,加重黑眼圈。他的身體用了兩個月的時間才逐漸適應。
現在的作者壹般不晚於5: 30起床,但他利用這兩個不受打擾的小時做今天的計劃、跑步、反思、閱讀或寫作、高難度的工作。其實早起的時間是做最重要最難的事情。
最後,壹些提示:
第壹,早起要循序漸進,不要追求壹步到位,要堅持狀態優於時間。
第二,中午壹定要午休,哪怕是半個小時或者20分鐘,這對妳下午和晚上的工作學習都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不要打擾別人。我想妳的家人或者室友會在不影響別人休息的情況下支持妳的。
第四,提前準備。制定好行動計劃,明確早起的時間和內容,這樣早上就不用想了,只需要執行就可以了,避免情緒腦和本能腦搗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