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覺得熱,有的只是舒服,壹種陽氣順著後背的穴位進入體內!
對於中醫來說,熱溫暖經絡,融化身體裏的“冷結”,就像冰壹樣。當體內的陽氣充足時,體內的血液就會暢通,體內的陰邪就會被清除!
艾灸的方法有很多種,有米灸,盤龍灸,隔物灸,旋灸等等!
每種艾灸方法都有自己的特點!
先給大家介紹壹下米灸。記得17年,我去了廣東江門臺山鬥山鎮。在壹個診所,我跟壹個老師學中醫。他的醫術很好,很多病人!
他用艾灸、針灸、經方給病人治病,用的是《內經》、《傷寒論》的理論!
對於有風病的老人,他會在氣海、關元、中脘、曲池、足三裏、三陰交等處給他們艾灸。這個時候他會用米灸!
將上等艾條搓成米粒大小的椎體形狀,然後用萬金油作為貼穴位的介質,放入穴位大小的艾條,貼好,再用點香除去。熏香可以用作點火器來鎮靜神經。
方米快燒完的時候會有壹點點燒灼感和刺痛感,病人能忍就熄了!這樣就完成了壹個米灸!
但是怎麽搓米灸,怎麽點香,怎麽取香都是有方法的,需要老師親自動手教,這樣才能學會!
現在保健中心和醫院都有使用盤龍灸。這個艾灸壹次三四百元,比較賺錢。同時,值得欣慰的是,妳需要大量的生姜、艾條和耗材!
壹般要5斤到8斤姜,把姜搗碎,加熱!
盤龍灸是在督脈和任脈上灸,非常適合陽虛體質的人!
(這裏的陽虛是什麽樣的?壹般陽虛體質,舌質淡白,有的帶少許白苔,有的濁氣重,白苔厚,舌面有齒痕或水多,然後小便淡,清而不黃,再就是怕冷,白天嗜睡,大便頻繁,面色暗沈等。)
背面鋪壹層白紗,再加扶陽的粉,再鋪壹層姜,然後在姜上放艾條,再點艾條。
註意把姜做成船,這樣艾條才會燒完,艾灰才不會到處散落!
壹般需要壹個小時完成背部,然後可以艾灸腹部,這樣就完成了陰陽調和!
隔灸,隔灸包括隔附子餅灸,隔姜灸,隔蒜瓣灸!
比如隔姜灸,和其他艾灸方法是壹樣的。適用於艾灸關元、足三裏等補益穴。它需要艾條,把艾條做成更大的艾柱,然後用牙簽捏壹些孔,方便艾灸的熱量滲透!
我們必須註意這壹點。姜片切的不要太薄也不要太厚。壹厘米剛剛好!
壹般我們灸的是單數,單數是陽,適合補陽。
還有懸灸,就是拿著壹根艾條,點著,懸在空中艾灸壹個穴位!
對於艾灸,不要太生氣,因為小火生氣,大火吃氣。慢慢來!
吳潔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