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心煩失眠,上熱下寒,可能是心腎不交。

心煩失眠,上熱下寒,可能是心腎不交。

老劉最近總感覺口熱舌燥,晚上睡覺發燒,但是腳很冷。最後每天晚上都睡著了,半夜醒了好幾次看中醫。醫生說:“妳不關心妳的心臟和腎臟!”“聽說老劉稀裏糊塗的。“心腎不交”是什麽意思?

壹、中醫術語:心腎不交。

人體是壹個有機的整體,以五臟為中心,通過經絡的聯系,將臟腑、身體、官竅統壹起來。臟腑相互之間有壹定的關系,其中樞與腎的關系主要表現為心腎相交。

中醫認為五行中心屬火,排在上面,屬陽;腎在五行中屬水,在下位屬陰。從陰陽水火興衰論,下者升至順,上者降至和。

心火必下於腎,以腎陽溫腎陰,使腎水不寒;腎水必須益心,與心陰共同滋養心陽,使心火不旺。心腎之間的這種陰陽水火升降的互助,維持了兩個器官之間生理功能的和諧動態平衡,稱為“心腎相交”或“水火既濟”。

正常情況下,人是壹個血液循環的整體,應該是上熱下熱,上冷下冷。如果出現壹些問題,如腎氣不足,腎水失不到心,人容易因骨蒸而口熱、舌燥、潮熱,或心火在心陽不足時不能失到腎,人就會焦慮、失眠、多夢,主要表現為“上熱下寒”。

上熱下冷:

發熱:胸部燥熱易怒,主要表現為常說的:上火、口腔潰瘍、咽幹、牙痛、皮膚幹燥、流鼻血等。下寒:大便粘稠,手腳冰涼,關節異常冰冷,痛經有血塊是女性常見的。

二、如何成為心腎?

1.過度使用妳的大腦

我們的思維離不開不快樂的功能,心陽必須長期強大充足才能支撐我們的思維。腦神屬腎,腦主精神、意識、思維;肝主情誌;脾主思維。

當我們長期精神緊張、勞累、焦慮、壓力大的時候,傷害了我們身體的三個重要器官:肝、脾、腎,導致肝郁氣滯、脾胃不和、腎陽虛,不利於全身血液循環。

另壹方面,當我們用大腦思考事情的時候,會向上汲取大量的氣血,下半身的氣血就會不足。長時間這樣做,上半身會過熱,下半身火力不足。

2.較少活動

我們人體的經絡就像體內的各種經絡,我們壹天有70%的時間是坐著的。於是,手在動,腦在動,嘴在不停地說話、吃飯,頂多動,氣有余,成了火;但是我們的下半身壹直坐著,中焦不通,經絡不通,脾胃運化困難,火不能通下半身。最有可能的情況是“上焦有火,下焦有寒”。

三、怎樣才能“心腎相交”?

1.合理飲食,調理身心。

在中醫學中,心、肝、脾、肺、腎這五大五臟不僅是人體器官,也是人體健康的終極目標。現在社會講究高效率,快節奏。每個人在生活或工作中都有壹定的壓力,五臟承擔了很多本不該承擔的負擔。壹些壞習慣往往會潛移默化地傷害我們的五臟六腑,傷害我們的健康。

《黃帝內經》說:“心樂,樂過度則悲;肝生氣,過度生氣傷肝;脾與思考有關,過度思考會傷脾;肺以憂煩為主,過度的憂煩會傷肺;腎恐,太恐則傷腎。”

情誌失調、氣機失調直接影響我們臟腑功能的發揮,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情緒的平穩、平靜,平時多運動、多打坐,避免因熬夜而加重癥狀;多吃全谷物、新鮮水果和蔬菜,限制飲酒和吸煙,少喝濃茶、咖啡等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心腎不相容的人也要補血養心,適量多吃紫米、櫻桃、黑豆、大棗、大棗、桂圓等食物。

2.搓搓手腳底,補腎水

不要小看這種融合了中醫深層的方法。

我們腳底有個點叫湧泉穴,手上有勞宮穴。

我們平時有空就坐在床上,左右手交叉,用手掌搓腳底,或者用手掌拍腳底。這樣做有助於腎臟發揮收藏的功能,把氣降下來,把上面的虛火拖下來,疏通人體的氣,使氣通暢,經絡通暢,小毛病自然就好了。這樣做不僅有助於改善睡眠,對高血壓患者也非常有益,可以起到穩定血壓的作用。

湧泉穴,顧名思義,就是人體的陰穴,像泉水壹樣噴湧而出穿過全身的經絡。湧泉是足少陰腎經的穴位。揉這個穴位可以補腎填精,調理氣血,增強體質,讓身體更健康。

點擊噴泉,也就是點擊腳心。每天晚上睡覺前,用溫水洗腳,盤腿坐在床上。壹只手托住妳的腳趾,另壹只手觸摸妳的腳。每次點壹下都隱隱作痛。每天睡前按摩幾分鐘,身體會逐漸暖和起來,有助於人們安全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