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粽子從壹個源頭到另壹個源頭。

粽子從壹個源頭到另壹個源頭。

徐佳日:強烈的色彩,精神上的壹致,積極備戰,古老的文明,不懈的努力。

粽子——來源是這樣的

粽子是什麽?粽子不知道自己是什麽。我經常問自己為什麽要投河自盡。這個世界上最難理解的人是誰?粽子擡起腳喊道:最難理解的是妳自己,妳自己!!!)

緣源圓

壹:命運

粽子是壹種食物。食物老少皆宜,口味各異。主料是糯米、竹葉,輔料是:肉、鴨蛋黃、大棗、紅豆、綠豆、板栗。壹方水土養壹方人,中國南北菜派不同,所以粽子派獨樹壹幟。北部吃了太多普通口味的醬油,所以宗子君應該是個老實正直的人,他的口味會增加棗味,使之甜糯。中原的味道通常是清淡的,宗子君跳進了社會的大熔爐,鹹味盛行。

南北方的人經常往返經濟,交通方便。南方人往北方跑,北方人往南方跑。甜鹹粽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宗子君出國遊遍世界,東南亞,日韓。南南人很有創意,給粽子添加了豐富多彩的口味:巧克力、榴蓮、菠蘿、米粉、椰子等。只要和糯米不沖突,所有食材都加進去。

粽子有不同的形狀:三角形、方形、枕頭形、迷妳形和巨型。

粽子問自己:妳是誰?從哪裏?文化是什麽?妳有什麽才能?

粽子問了壹圈身邊的人,得知了壹個簡單的故事:他為了紀念屈原投江而做的。很久以前,中國古人為了紀念投江自盡的偉大詩人屈原,給龍王送了壹份禮物。為了讓龍王照顧好屈原老人的真身,向佛祖獻花。這個習俗代代相傳:粽子是祖先為了保護子女和龍王而做的交換,每年端午節劃龍舟紀念祖先。

粽子皺著眉頭,潛入水中,尋找屈原的祖先整整壹個世紀,卻找不到。我找到了當年送屈原的海帶仙。仙女抓了壹根粽子說:“不用找了。妳本來就不是粽子。妳是《離騷》裏的壹個精靈。記住,妳的自然使命不僅僅是吃的問題,更是文化傳承。”

粽子是用麻線散的,聽到這樣的id很震撼。粽子口袋裏的珍珠米粒被丟在了大海的深處,魚蝦蟹壹個接壹個地撿起來,饒有興趣地離開了。知道妳是誰是如此重要。粽子君恍惚了。

因為屈原投河自盡,粽子開始了尋根之旅。

二:來源

昨夜春雨淅淅瀝瀝,綿綿不絕。

泡了壹夜的糯米潔白如珠,幹香的竹葉混合著春天泥土的味道。記憶可以追溯到童年。

奶奶每年包粽子都是為了給孩子過年當零食吃。小時候不明白奶奶為什麽總唱:粽子粽子,兒子陪老子熬通宵,我壹年四季平安。聽到童謠,外婆擡頭看著我笑,不說話。她還在忙著她的工作:左手鋪粽子葉,右手舀壹勺米飯,鋪壹層米飯,壹層肉,壹層栗子,壹層紅豆綠豆,最後鋪壹層米飯,把另外兩片粽子葉蓋在上面,就像給小娃娃蓋被子壹樣,溫柔又溫柔。小被子就像壹個袋子,兩端重疊密封。粽子繩纏繞精細,撚成花式。剪刀壹剪,漂亮的枕頭粽子就會栩栩如生地跳出來。包成小山的枕頭餃子,用柴火熬了壹夜。母親小心翼翼地不讓鍋裏的水變幹,不讓柴火熄滅。我早上五點起床,戰戰兢兢地跑到廚房:“奶奶,新年快樂!””奶奶高興地擦了擦手,遞給我壹個大大的紅包壓歲錢。我手裏拿著紅包,眼睛掃了壹眼大鍋音樂,踮起腳尖用力去夠。粽子的香氣迎面撲來:“粽子真香。”奶奶高興了,擦了擦頭上的汗珠子,從鍋裏拿出壹個青瓜娃,小心翼翼地解開粽子繩,讓我坐在竈邊的小板凳上慢慢吃:壹口糯米,兩口甜紅豆,三口軟綠豆,四口栗子,五口豬肉蜜,六口糯米,七八口竹葉。滿嘴都是油,心裏都是香,味蕾都是愛。這時候我媽累的開始打呼嚕,手裏拿著熱氣騰騰的棕葉。。。。。。

多年以後,我學會了在記憶裏包粽子的香味,才知道其中的艱辛。采購竹葉,準備糯米,腌制豬肉,剝栗子,包粽子,煮粽子都是我壹個人完成的。壹天的勞累,手腳麻木,眼睛困倦,腰酸背痛,壹坐就是四五個小時。我不知道我奶奶是怎麽熬過來的。當包好的粽子送到千裏之外的母親手中時,母親的第壹句話是:“真香,真好吃。”我知道煮粽子的辛苦瞬間變成了快樂,而這份辛苦對誰來說都是甜蜜的,80歲的老母親布滿皺紋的臉上開出了壹朵幸福的花:粽子第壹次包得有點輕,味道不正宗。這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源頭——它是甘甜的,流動的。

粽子的根在哪裏?在奶奶的愛中。

三:袁

奶奶說,粽子是離家的根本。春天,根會發芽生長。夏天的至日上,樹葉厚得無法溶解。妳應該用水煮它們,這樣它們才新鮮可口。

粽子有壹種清脆的竹香味。人們在偶然使用自然界的東西時,突然發現可以祛濕,於是有了原始記載:芳香草藥有除濕作用。古人用實踐去偽存真,廉價易得的天然草藥被普通人傳承下來。

壹位老人夏天上山采藥。他渴了,吃了山泉水後感到惡心。他回到家,肚子脹脹的,睡不著覺。爺爺的妻子從山上撿竹葉,燒柴做飯。爺爺聞到竹葉的香味,肚子咕咕叫著,微微隆起。爺爺渴了,想喝水,就叫妻子往水裏放些竹葉。喝了竹葉水後,腫消了壹半。奶奶見老伴心情好了些,就模仿她用竹葉包米飯,放在水裏煮的方式。晚上吃了竹葉飯,爺爺神清氣爽,腸胃恢復如常。奶奶說多虧了竹仙的指引,她才得以活下來。

自古以來,中國很多曾經的美食都是古代醫家發現的,只是被遺忘了而已。如果真相被壹些表面的故事掩蓋,美食就會流於形式,失去文化傳承價值。

竹葉是芳香藥草的壹員。例如,在夏季的至日,人們驅逐夏季的邪惡,在門上懸掛艾條和菖蒲,並使用芳香的草藥作為飲片和艾條,通過空氣防止幹燥和潮濕。

那麽粽子的真正意義是什麽呢?

先看粽子成分的作用

竹葉:竹葉有芳香燥濕的作用。古人研究竹葉入心經、腎經,能利尿、清心、除煩。

糯米:糯米健脾益氣。

大棗:健脾和胃。

紅小豆:健脾利濕。

食材的作用從功能上總結:粽子祛燥濕,顧脾胃。

妳什麽時候吃粽子?壹定是端午節吧,農歷五月初五?

以下是對什麽是端午節的解釋。端午節不是五月初五。端表示正,端門是正門,午表示南,午門是南門。北京故宮的端門是正門,第壹個門。古代用十二地支表示方位,“子”為正北,“武”為正南。午門是紫禁城的南門。端門可以算作午門的外門。

端午節意味著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夏季的至日因此被稱為龍舟節。夏季至日上,太陽直射地面到達壹年中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到北回歸線(北緯23.26度),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最長的地方,維度越高,白晝越長。

吃粽子和節氣有關。夏季至日後(公歷6月21),陽光直射北回歸線,氣溫升高,濕度增大。因此,夏季至日後吃粽子可以吃整個夏天,而且量要適中。

粽子最初的來源是從文化傳承的角度,不僅僅是從天氣,還有中醫養生。天氣熱的時候可以吃粽子消暑,還可以玩水上項目,比如劃龍舟,遊泳,玩水,用水帶走熱氣,人就會精神煥發。

所以粽子本身不僅僅是為了紀念屈原先生,它的核心價值是文化傳承,中醫文化養生,氣候學。壹個小食品,來源如此,不簡單。

四:圓

萬物皆有陰陽。粽子葉的芳香除濕,是陽與濕天氣結合,達到平和。但也有人說,哈,這麽好的寶寶,抱、站、坐、睡都可以吃嗎?粽子吃多了,健脾益氣吃多了,脾胃就會罷工,渾身不舒服。好東西應該夠了。

陽多陰少,陰多陽少,不平衡不協調。粽子君在屈原先生的幫助下,吃多了運動,背誦《離騷》,可以助消化健胃,益氣健腦,兩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