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立春至谷雨)氣候變化較大,從冬季到春季,人的抗病能力和適應氣候的能力較弱,流行性疾病較多,特別是氣血虛弱、痰濕脾虛體質的人,壹不小心就會感染疾病。此外,春季肝旺,生氣等情緒容易刺激傷肝,部分冠心病患者病情容易惡化,肝陽上亢者特別容易頭痛頭暈,這也是中醫早就指出“百病在頭”的原因。另外,由於春季少陽膽汁上升,春季容易感冒。如果治療不當,防護不力,往往會導致肝炎、麻疹猩紅熱、流行性腮腺炎、流腦等傳染病。慢性氣管炎、支氣管炎、潰瘍等也容易在春季發作。
春季飲食宜平淡,重在滋補肝脾。人體五臟之壹的肝臟在春季時令,宜吃辛辣溫升的食物,少吃寒黏之物,以免傷脾胃,故春季宜多食甜食,少食酸味食物。此外,辛甘助春陽之品,如蔥、姜、韭菜、蒜苗等微辛辣食物,對人體的春陽生發非常有益。
在日常生活方面,經典中有壹句話:“春天要早睡早起”。人們應該早睡早起,適當運動釋放自己的“健康”並註意運動的溫暖以適應春天。並讓身心感到舒適活潑,讓身體適應春天的空氣。生活中要註意心情愉快,避免生氣,要有不殺不奪,獎而不罰的思想,這樣才能保持肝氣的正常生長和調節。整個春天,人體的經絡和氣分別運行於肝、膽、脾、胃。如果上述臟腑有舊疾,春季可能復發。可以通過運動、養生鍛煉強身健體,達到疏肝健脾、通經活絡、消積化滯的作用。
二、夏季養生原則——益氣養心,清熱祛濕
夏季(從長夏到大夏)是陽氣最高的季節,氣候炎熱,生機勃勃。此時正是人體新陳代謝的時期,陽氣為外,陰氣為內,血液循環相應旺盛,活躍於體表。夏天非常炎熱多雨,無論是熱還是濕,都會傷人致病。夏季感冒(俗稱“熱感冒”)、中暑、空調病都是夏季的易感疾病。尤其是對於肺脾兩虛、痰濕脾虛的人,更是首當其沖。
夏天要多吃清熱利濕的食物。盛夏宜吃清熱食物,如西瓜、苦瓜、鮮桃、草莓、番茄、綠豆、黃瓜等。可以多吃壹些能補陽生津的食物,但要平和微涼,忌油膩溫熱之品,如鴿肉、黑豆、木耳、五味子、玉竹、冬蟲夏草等。另外,夏天脾胃最脆弱,尤其是長夏,要經常吃壹些健脾和胃的產品,如白扁豆、山藥、蓮子、糯米、太子參、白術、甘草等。
在日常生活方面,經典中有壹句話:“夏日當夜,躺下早起”。夏季作息,宜晚睡早起,以適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在心理保健方面,我們要心平氣和,開開心心,心胸寬廣,讓心靈得到滋養。此外,在夏季,早晨或傍晚天氣涼爽時,應進行適當的鍛煉,如太極拳、太極劍、保健操、廣播操、慢跑、散步等。適度運動,不要過度疲勞。
三、秋季養生原則——潤燥、益肺、調理心脾。
秋季(立秋至初霜),氣候由熱轉冷,空氣中的水分減少,引起人體壹系列的生理變化,常稱為“秋燥”,如口幹、尿少、大便幹燥、鼻塞、咳嗽等癥狀。還有很多人由於鼻粘膜不適應冷空氣的刺激,尤其是氣陰兩虛、肺燥津虧的人,壹不小心就會感冒咳嗽。
祖國醫學認為,秋季以燥為主氣,易傷其津液。所以有“秋之潤物”的養生理論,主張飲食調理對抗“燥”。因此,秋季宜多飲滋陰潤燥的湯。梨、甘蔗、柚子、枇杷都是潤肺的佳品。除了以潤燥為食補為主要原則外,減辛增酸滋養肝氣也是其大法。秋天金黃,味道刺鼻。此時肺氣充盈,不宜暴食辣味,以防肝氣受損。但是這裏要註意,不要以為秋季當季的新鮮水果就可以滋潤,適合所有人,還要結合根據體質選擇飲食的原則。
在日常生活方面,經典中有這樣壹句話:“秋天要早臥早起”。人們應該早睡早起,適當地進行壹些體育鍛煉。比如秋季慢跑,是最適合中青年人的運動。慢跑可以增強呼吸功能和心肌功能,是壹種很好的健身方法。但需要註意的是,如果慢跑量過小,並不能起到健身的作用。慢跑量大的話,對身心都是有害的。另外,對於老年人來說,太極拳、養生功等都是很好的健身方式。
四、冬季養生原則——健脾補腎,藏精。
冬天(立冬——大寒)是自然界萬物封閉的季節。冬天,人的陽氣藏在體內。因此,冬季養生應以健脾補腎、藏精為原則,對於陽虛、肝腎陰虛的人尤為重要。謹防外邪擾亂體內藏陽,患風寒感冒。尤其是冬天,感冒會降低身體抵抗力,加重其他疾病,如慢性氣管炎、高血壓、心臟病等。,所以壹般人群和易發人群要相當註意。
冬季至日過後,殷琦開始消退,楊琪逐漸上升。此時正是進補的好時機,無論是食療還是藥補,都容易發揮其作用。說到冬季進補,壹般可以分為兩類,壹類是食補,壹類是藥補。先說食補。冬天吃粥是壹種經濟健康的食療方法。壹般來說,冬天煮粥壹般用大米,大米味甘、性平,而其他大米,如小米、小米、薏米味甘、微寒,所以冬天吃大米更有益。大米有和胃氣、補脾虛、強筋骨、調五臟的功效。除了大米粥,山藥粥是補腎健脾的佳品。栗子粥對腎氣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軟或疼痛有明顯效果;芝麻粥能起到益腸、補肺益氣、益腎強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