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看《黃帝內經》問氣滿天論——第三個8——五味養生

看《黃帝內經》問氣滿天論——第三個8——五味養生

(原文)

陰生於五味,陰五宅傷於五味。所以味道太酸,肝氣生津,脾氣獨特。味道太鹹,又壯又累,肌肉短,心裏壓抑。味道太甜,心氣滿喘,腎不平衡。味道太苦,脾氣不強,胃氣濃。味道太刺鼻,筋骨松弛,精神中樞。所以要五味調和,骨骼健軟,氣血運行,理密。如果是這樣,骨頭就精致了。如果妳遵循法律,妳就有了自己的命運。

(解讀)

“陰生於五味,陰五宅傷於五味。”薛婧的產生根源於飲食五味的攝入;而貯藏精血的五臟,過食五味會受到傷害(心、肝、脾、肺、腎,五臟貯藏精氣,可益可害,所以人要適度食用五味,恰到好處的五味是陰精之源,食用不當會損傷陰精)。

“就是因為味道太酸,肝滿津液,脾氣絕對。”酸吃多了會使肝氣聚集,所以脾氣會被克制,變得虛弱(酸是木的味道,酸味本來是為了養肝,但太酸的味道會使肝氣過盛,導致肝氣上溢,所以肝木會克制脾土)。

“味道太鹹,骨頭筋疲力盡,肌肉短小,心裏壓抑。”吃太多鹹的食物會傷脊梁,使肌肉枯萎,使氣滯(鹹味本該滋腎,但太鹹會勞損脊梁,腎主骨。脊椎拉傷後,精血受傷,不能養肌,精血卻不能養肌。腎主水,鹹味重了很多,使腎。

“味道太甜,心口氣喘,腎不平衡。”甜食吃多了會使心臟窒息,腎氣減弱(甜則土,過甜則土,過土則水郁。甜味的壹個特點是容易郁滯,郁滯會導致氣上沖,所以有心氣喘、色黑、腎氣失調等現象,這是水土不服、腎氣不足的表現。

“味道太苦,脾氣不強,胃氣濃。”苦味食物吃多了會使脾氣郁滯(脾氣對胃有生津和水谷氣的作用),胃氣就弱了(壹旦味過苦,苦來自火,土氣過盛,脾氣就會郁滯,但對胃又不能生津和水谷氣,也就是脾氣不郁滯,津液和谷氣必然郁滯胃腸道,胃腸食物就不積了。脾氣不能停滯,壹旦停滯就會導致氣滯,這個人就會生病,吃飯不好,四肢無力,大便不暢。壹般苦味有助於燥濕,但過苦則燥邪過度,胃陰被劫,脾胃陰陽平衡被擾亂。

“味道太辣,舒筋活絡,精神中樞。”辛辣食物吃多了,會使經絡逐漸衰退,精神抑郁(辛味主導彌散,太辛味就是太辛彌散,會損傷陰精,不能滋養經絡,所以經絡會抑郁,能量會消散,以肝為主補。辣是肺金的味道,意為金克木,肝木為主筋)。

“故我願五味相和,骨滿筋軟,血在流,理在密。如果是這樣,我的性格是精煉的。依法而行,則有定數。”因此,五味調和得當,則骨骼直立,筋脈綿軟,氣血運行,肌理堅實密實。這樣,氣血筋骨才會精壯。只要妳嚴格遵循養生之道,妳就能享受人生。

今天我學會了如何保護陰精,如何調和五味來養生防病,酸、鹹、甜、苦、辛不可偏食,掌握好適量才能對身體起到很好的作用。這裏就多說說秋冬之交吃什麽比較好吧。最好多吃壹些有清肝作用的食物,最適合的飲食原則是“甘平為主”,即芹菜、大白菜、豆芽、胡蘿蔔、生菜等蔬菜。並且繼續學習,今天就到此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