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真實故事

真實故事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有“動”和“靜”。月子病不能做劇烈運動,於是開始嘗試各種中醫養生運動,逐漸從“動”變“靜”,有了壹些前所未有的體驗:神奇,震撼,直到徹底摧毀三觀(顛覆了我的觀念)。

1.運動就是“動”和跑!

生命在於運動,這是我從小受到的教育,我深信不疑。說到“運動”,我的大腦會條件反射地想到“跑步”這樣的“動態”運動。因為我們在成長過程中(我是80年代出生的),物質生活沒有那麽豐富,運動方式也沒有那麽多樣,所以跑步是成本最低的運動。

曾經在電視上看到壹個小品,印象很深:壹個老人不愛運動,信奉“生命在於靜止”,沒事的時候像烏龜壹樣壹動不動。最後他檢查身體,發現壹整套問題。這個小品的初衷是為了推廣運動健身。為什麽我印象深刻?因為,我正是那種被小品嘲諷的人。雖然我不是不動,但是我真的不喜歡運動,喜歡呆在家裏。雖然,我也知道生命在於運動,我羨慕別人跑步時的能量。我曾經嘗試過早上起來跑步,但是最後沒有成功,堅持不下去了...我安慰自己:體育課成績沒差,身體也很健康,只是懶而已。

後來和老公在壹起後,我的生活開始改變,因為他年輕的時候是個跑步愛好者,每天都要以不算太快的速度跑壹兩個小時。剛開始我跟著他跑,跑完回來感覺胃口好了,吃的比平時多,睡的也沈。我當時覺得跑步真的很好。但是,我漸漸覺得有點累,不想再跑了。我以為我要得懶癌了。直到有壹次,我運動後低血糖,差點暈過去。我丈夫不敢讓我和他壹起跑步。我也開始意識到我可能不適合這麽劇烈的運動。現在回想起來,我的身體確實比我感覺的更差,因為我當時在衛生間呼吸困難,我過去的懶惰可能是身體的壹種保護。

我二十多歲,應該是精力最旺盛的年紀。我怎麽會身體不好?仔細想想,可能和先天遺傳有關。我父母不是很堅強的人,但是身體也不是很差。那麽,最大的問題應該是我長期熬夜導致的身體素質惡化。那時候12之前我幾乎不睡覺,熬夜工作是我的壹種生活方式。如上所述,中醫講“午時潮起潮落”,不在家睡覺會影響造血、排毒,破壞免疫力。但那時候,我不知道這有多厲害...

還有壹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我當時沒有太註意飲食。對我來說,把涼果當飯吃,夏天吃西瓜不吃飯,喝冰鎮飲料是常事。還在最熱的夏天中午喝冰鎮飲料吹空調,傷了心卻不自知。當時弄得手腳冰涼,痛經,臉色嘴唇發白。我還覺得自己皮膚白好看,壹點都沒發現自己有病。

我的情況是個例子嗎?不壹定。年輕人健康狀況不佳似乎已經成為壹種越來越普遍的現象。

這幾年經常聽說年輕人運動後猝死,大學生甚至在教室猝死,年輕人得癌癥。近日,人民日報微信公號發表文章稱,2017征兵體檢人數較往年有所增加,但體檢不合格率如此之高,某市體檢淘汰率高達56.9%。征兵體檢雖然嚴格,但是數量真的很嚇人。壹個90後寫了壹篇文章叫《我們年輕,但身體不好》,壹針見血。

為什麽年輕人普遍越來越差?不能全是遺傳原因,主要是外界因素造成的。除了年輕人可能經常熬夜,還有壹些問題可能是我們長大後的時代造就的。

比如90年代以來,添加劑食品越來越多,尤其是兒童零食和飲料。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種植廣泛使用化肥和農藥,飼養動物(包括水產品)廣泛使用飼料、激素和抗生素。豬三四個月出欄,切豬肉比切豆腐容易;雞的生長周期已經縮短到壹個多月,而在70年代,雞要吃食物才能生長近壹年。那麽80後、90後、00後的孩子吃的肉、蛋、奶還算營養嗎?很多孩子身體不好,性早熟。和這樣的食物沒關系嗎?(轉基因食品的問題先不討論,篇幅不夠。)

據報道,2015年,江浙滬地區數千名兒童進行尿檢,其中60%的兒童尿檢中含有抗生素,部分抗生素僅動物使用,明顯來自食物。兒童抗生素的另壹個重要來源是過度醫療。父母擔心孩子生病,要趕緊吃藥打針好起來,不能避免過度使用抗生素(我以為我沒有這個毛病,沒想到後來發現我經常吃的阿莫西林是抗生素,吃了幾年就過敏了,當時不知道怎麽回事)。濫用抗生素會殺死正常細菌,破壞健康,還可能培養出超級耐藥菌。從中醫的角度來說,這些西藥大多是感冒藥,容易造成寒性體質。我記得氣溫決定生老病死。如果基礎體溫低,就容易長癌。

羅馬不是壹天建成的我們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長年接觸添加劑、零食、飲料、激素、抗生素、肉蛋奶,必然吃不好。身體不好就去過度醫療,用輸液瓶打抗生素,導致身體更差,陷入惡性循環。食品行業不斷向醫療系統輸送病人。這就是殘酷的現實。生在這樣的時代,年輕人能身體好嗎?

其實我說的還不夠全面。妳可以動動腦筋想壹想。人多,思路廣。再比如,夏天出汗的季節,為了壹時的舒適吹空調,硬生生的憋出汗來,也是壹種時代病。

言歸正傳,年輕的時候,我曾經認為跑步可以自然跑出健康的身體。但是,如果身體內部千瘡百孔,再劇烈的運動,也不是耗盡健康,而是耗盡生命。所以,我的身體以懶惰的形式保護我。

終於在我生了孩子之後,隱藏的身體問題開始全面爆發。我表現出來的是被“月子病”折磨致死。我再也沒有力氣跑了,走路都很困難,因為怕風,不敢出門。我的鍛煉方式開辟了壹種新的模式。

2.“慢”運動:五禽戲

妳不能做劇烈運動,因為妳身體虛弱。因為怕吹,不能出去鍛煉;還不能做復雜的運動,因為“壹個寶寶三年大腦”學不了太復雜的東西。符合以上條件的鍛煉方式並不多。我嘗試過很多方法,可以說我找過她上千次了。

我首先接觸到的是巴麗人在《求醫不如求己》這本書裏教了很多小方法,比如推腹,雙膝跪地,爬壁虎...說實話,這些方法對我的作用有限:別人可以推腹部打嗝放屁,我只是推皮膚。跪法只跪得青紫,看不出身體有什麽特別的改善;壁虎還沒有學會...

練了幾天“拋手”也很興奮,只是手臂腫了壹下,其他沒啥效果。

我試過拉筋,壹試就停了。因為,我整個人都蜷縮在裏面,拉伸的過程太痛苦了,好像在拉扯我的生命。我心裏很抵觸這種運動。

我試過太極拳。它是二十四號的。但是,太復雜了!我傷透了腦筋,想不起下壹步該怎麽走。

也練過壹段時間八段錦。八段錦看起來很簡單,就八步。據我所知,著名中醫鄧鐵濤先生和江洋女士也練八段錦。都是長壽的百歲老人!我很感興趣。這八塊錦屬於導引氣功之類的,動作要慢。但是,我玩起來就像廣播體操。它是直的,我沒有任何感覺...而且,我也做不到“雙手抱三焦,壹手調理脾胃”這樣的拉伸。

這麽多技術都不適合我,有點沮喪。但我沒有停止探索,因為我太想好了。皇天不負有心人,就在這個時候,我遇到了“五禽戲”。

五禽戲,這個名字太熟悉了。我知道他和名醫華佗有關系。雖然現在流傳的五禽戲不壹定是華佗自己創作的。五禽戲很簡單。它模仿五種動物:老虎、鹿、猿(猴)、熊和鳥。這些動物的壹些動作可以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這些動作不需要太多的空間,在室內很小的地方就可以完成;而且沒有過度的拉伸和拉筋,很適合我。五種動物重復做兩個動作,簡單,我的智商可以hold住。而且模仿動物的動作很有趣,就像小孩子玩遊戲壹樣。我太投入了,忘記了自己是個病人,在為養生而努力練習。

看了視頻裏老師的演示,感覺壹個詞,就是“慢”。我不能減緩八段錦,但我減緩五禽戲。因為每壹個動物的動作都是手腳協調的,有壹些細微的變化,大腦必須思考什麽時候把手腳放在什麽地方,如何扭動身體。腦子轉的慢,身體自然也慢下來。

在鏡子前練習的時候,突然發現自己還是個小“仙女”。尤其是模仿鳥翅膀的拍動,讓我覺得自己是個開悟大師(讓我“幻想”壹會兒……)。

讓我們回到主題。這個五獸秀有什麽效果?只能說很好!每做完壹組動作,我就感覺全身都是舒泰,身體微微發燙,身體周圍好像有壹層熱氣,有時微微出汗,有時不出汗(這比泡腳好)。對於我這個身體虛弱怕冷的患者來說,感覺剛剛好。整個過程並沒有消耗太多的能量,但是讓我感覺很長遠,很舒服。

當時我病了快兩年了,胸口和心臟附近的寒濕悶痛癥狀已經出現。當我在做“熊晃”動作時,我能聽到胸腔裏內臟摩擦的聲音;“猴子摘桃子”的動作會讓我的心有點隱隱作痛。這是我用其他治療手段(包括艾灸)都沒有達到的效果。所以我對五禽戲很滿意。如果不讓很多中醫練氣功,我可能壹直在練五禽戲。

五禽戲的效果讓我大吃壹驚。沒想到“慢”的運動收到了這樣的效果。我看到許多阿姨和爺爺在公園裏散步,他們大多數走得很快,壹些走得很慢。也許他們認為散步可以鍛煉身體。但是這個五禽戲的“慢”動,似乎和“慢”走是不壹樣的。五禽戲幾乎調動了身體的各個部位,內臟也在動。也許在這種輕柔的運動中,經絡得到了鍛煉,暢通了。

徐文兵中醫說,“健身”和“健美”是不同的:身體是指軀幹和軀幹,身體是指四肢和軀幹的延伸分支。那麽,跑步和散步應該屬於“健身”嗎?而真正能鍛煉軀幹和內臟的方法,比如五禽戲、八段錦,屬於“健身”嗎?我的親身經歷告訴我,也許我需要多鍛煉軀幹和內臟,這樣我才能長壽。

後來搜索發現五禽戲屬於氣功和導引。這是氣功?沒想到這麽簡單有趣。但“氣”是什麽?不知道,反正管用!很多人都在練,我就是不知道。

為什麽在信息時代,我與這樣壹個簡單有效的運動相隔千裏?要不是這次月子病,我還真不知道這位老祖宗留下的好東西。

事實上,這僅僅是個開始。更何況那個讓我掉眼鏡顛覆我世界觀的運動還在後面...

補充:這是我個人的經歷和感受,不壹定對,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