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菜根系因幼苗移栽而被切斷,須根發達,須根分布於淺層土層(20 ~ 30 cm)。生菜對水肥的吸收主要取決於須根的吸收能力。施肥時要註意施肥深度要淺,以利於根系吸收,減少肥料流失。如果肥料施得太深,根系就不能用了。生菜的根系對氧氣的需求較高,要求土壤的通透性好,有利於根系對氧氣的吸收。生菜根系在富含有機質的壤土上發育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強;在缺乏有機質、通風不良、土壤貧瘠的土壤中,根系不發達,吸收養分的能力弱,葉面積擴大受阻,葉球小、不飽滿、品質差。增加有機肥的施用,提高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對生菜的根系乃至產量都有很大影響,應引起重視。
生菜各個階段都不應該缺氮。根據加滕的研究,任何時候缺氮都會抑制萵筍葉片的分化,減少葉片數量。苗期是葉片的主要分化期,平均每兩天分化壹片葉片。苗期缺氮會阻礙葉片的分化,葉片數減少,蓮座期葉面積減少,同化面積減少,結果期小球,重量輕,產量低。結果表明,即使在苗期後期施用氮肥,也不能完全彌補苗期缺肥導致葉片分化少的現象,葉片數不再增加,因此苗期缺氮對後期產量的影響最為顯著。萵筍幼苗必須重視氮素營養,努力擴大葉面積,提高光合能力,增加幹物質生產,促進葉片分化發育。苗期缺磷不僅導致葉片少,而且植株瘦弱矮小,葉片深綠色,生長衰退,產量下降。鉀在葉球的形成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鉀能促進葉球的形成,使其緊密,促進蓮座葉制造的養分向葉球的運輸,使其緊密,充實葉球的重量,凈菜率高。因此,任何時候缺鉀對葉片分化影響不大,但影響葉重,尤其是抽穗期,會顯著降低生菜產量。根據實驗結果,結球生菜在保持氮鉀適當平衡的同時,必須充分吸收氮磷,才能將產生的幹物質輸送到鱗莖中,外層葉片不重,但鱗莖重。如果氮多鉀少,就有更多的幹物質分配到外面的葉子。雖然外面的葉子很重,鱗莖很輕,但鱗莖松散,呈現出壹種虛長、葉子細長的狀態。據分析,在120天的生長期內,畝產1500公斤的生菜吸收了3.8公斤氮、1.8公斤磷和6.7公斤鉀。偏施氮肥,而缺鉀缺鈣易引起燒頂病,減產。土壤缺鈣常引起“幹燒心”。
由於結球生菜的生長期相對於其他結球蔬菜來說較短,整個生長期施肥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壹定要及時施肥以滿足其生長需要,同時還要註意氮、磷、鉀的合理配比。
(1)苗床施肥。
生菜通常采用幼苗移栽法。每65,438+00平方米苗床應施入約65,438+00公斤完全腐熟和過篩的有機肥,並加入0.3公斤硫酸銨、0.5公斤過磷酸鈣和0.2公斤硫酸鉀,並與苗床土壤充分混合。
(2)分苗營養土參照大白菜配制。
(3)種植基肥。
畝產1,000 ~ 2,000斤。施用或溝施腐熟有機肥能增加土壤有機質,增強土壤滲透性。
(4)追肥。
因為生菜很大壹部分是給人生吃的,人的糞便不應該倒在施肥裏。肥料適合施肥。第壹次追肥:定植後65,438+00天左右,慢慢給幼苗澆水,每畝施尿素5公斤左右。第二、三次追肥:第壹次後間隔10天,每10天追肥壹次,每畝追肥尿素5 ~ 10公斤,並配合澆水。生菜封後,壹般不再施肥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