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裏根本不相信他能熬通宵。對於長期熬夜成癮的現代人來說,不熬夜真的太難了。
白天工作忙,晚上可以上網,刷微博,刷微信,打遊戲,加班,社交,等等。就算沒什麽特別的,熬夜上癮的人睡覺前總會磨蹭到十壹二點,還要躺在床上刷手機,直到困了。
有人說,沒有經歷過漫漫長夜的人,不足以談人生。
熬夜的人總能給自己找到壹百個理由,比如電視劇太好看停不下來,精彩的球賽不能錯過,晚上美好的夜生活才剛剛開始,朋友聚會有心情等等。
除了這類熬夜娛樂休閑的人,還有壹類人似乎更勵誌。他們的理由是:夜深人靜,頭腦清醒,有靈感,效率高。
我認識的許多人都是夜貓子。晚上十二點睡覺很早。之前有個在社科院工作的朋友,每天晚上壹點多才睡覺。我問她為什麽這麽晚還不睡覺,她回答說她周圍的人都很努力,沒辦法有結果。
確實如此。如果妳不突出,妳就出局了。職場的激烈競爭迫使人們利用晚上的寶貴時間來充電和提升自己。但與此同時,我的健康每況愈下。這個朋友搞了很多科研成果,還把頭發煮白了,掉了很多。
和壹個年輕的朋友。24歲,男,工學碩士畢業。經常加班,住的離工作的地方很遠。每天到家已經是晚上90點了。回到家還是要寫論文,經常到晚上2點左右。第二天要7點起床去上班。
這樣的生活持續了三個月。有壹天,他顫抖得無法寫字,雙腿無力。他呆到晚上7點去看急診。醫生檢查,他發高燒40度,肺炎。他太虛弱了,走了十分鐘就累了。臥床壹個月後,他決定不再熬夜,而是提高工作效率。
說實話,工作到很晚的時候,很容易感動自己。我覺得自己很有效率,很努力,很勤奮。熬夜完成工作的滿足感,就像鴉片壹樣,容易麻醉自己,讓人上癮。
當然,年輕時熬夜並不會馬上對身體有害。以前都是熬通宵,第二天天壹亮就直接去市場買菜。我覺得我贏得了壹天的時間。白天困了就過去了。
熬夜對年輕人來說幾乎是家常便飯。所以有人說只有上了年紀的人才會呼籲不要熬夜。
似乎是這樣。只有年紀大了,身體慢慢感到不適,才會覺得熬夜不值得。年輕的時候可以通宵熬夜,第二天神清氣爽。年紀大了,熬通宵休息壹周都熬不過去。
知乎有人問:第壹天熬夜,第二天怎麽保持精力?有人回答:妳的問題好像是“如何不受傷不出血地割傷自己”。
英國《每日電訊報》曾經報道過壹個測試實驗。睡眠不足的受試者有765,438+065,438+0個基因,包括代謝、炎癥、免疫和抗應激。睡眠不足還會擾亂生物鐘,使人壹天的精神狀態不穩定。
生活中,我們確實看到熬夜會導致睡眠不足。時間長了會降低人的免疫力,誘發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並增加患癌風險。它還可能導致情緒問題,如失眠、健忘、易怒和焦慮。
所以有人說,晚上11不睡是無恥,早上1不睡是致命。熬夜等於慢性自殺。
復旦大學因乳腺癌去世的老師於娟曾經寫過壹段話,讓人感慨萬千。她是這樣說的:“在人生的臨界點,妳會發現,任何加班,給自己太大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都是浮雲。有時間的話,好好照顧孩子,用買車的錢給父母買雙鞋,不要拼命換大房子,和愛的人在壹起開開心心的。”
這是壹種痛苦的感覺,是壹種付出生命代價的感覺。
其實大家都知道熬夜的危害,只是做不到而已。眾所周知,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健康的身體,其他壹切都是零。
作為壹個女人,我聽過的關於保養身體最鼓舞人心的壹點就是,女人壹定要有好身材。如果她們死了,那麽很有可能其他女人會住妳辛辛苦苦掙來的房子,睡妳訓練有素的老公,最可怕的是打妳的孩子!
想到這些,還敢好好對待自己的身體嗎?
其實每個人壹天都有24個小時,如何高效利用取決於我們自己。我們完全可以把熬夜的部分挪到淩晨。
當我決定不熬夜的時候,我給自己定了壹個原則——沒有什麽事情是值得熬夜去做的。並且調整作息時間,從晚睡改為早起。
許多人發現早睡很難。即使早睡,也要到十壹二點才能睡。其實只有早起,才能早睡。
我通常在五六點鐘起床。洗完之後,看壹會兒書,或者做壹些耗腦的工作。然後邊聽音頻節目邊做早餐。我很享受這個過程。早起不僅讓我感到舒服,也讓早晨的時光變得平靜。
中午睡午覺,30分鐘左右。這種快速入睡的能力會讓妳在醒來後感覺更好。
晚上9-10睡覺。睡覺前可以看壹會兒書,但最好不要看手機。看手機看個不停,不知不覺就熬夜了。這就是我所做的。晚上九點,我掃了壹眼手機上的各種信息,果斷關機。此時,就算天塌下來,也沒關系。抱著輕松感恩的心態去睡覺,保證好的睡眠。
睡眠如此重要,所以,無論妳是什麽年齡,無論妳在外面工作學習壓力有多大,都盡量不要因為熬夜而感動自己,傷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