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協奏曲:
1.約阿希姆指揮的五首鋼琴協奏曲,波裏尼鋼琴,維也納愛樂樂團(壹、二版,1982版);玻姆指揮柏林愛樂樂團(第三、四、五版,1977,1976,1978)。
2.為鋼琴和管弦樂隊而作的回旋曲(WoO.6),裏希特鋼琴,桑德林指揮維也納交響樂團(錄制於1962)。
3.鋼琴,長笛,巴松管和樂隊的浪漫(赫斯13),鋼琴鄭(),伽羅斯兄弟(帕特裏克&;帕斯卡)長笛,巴松管,鄭指揮愛樂樂團(記錄在1996)。
4.小提琴協奏曲(OP.61),穆特爾小提琴,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樂團(錄於1979)。
5.鋼琴協奏曲(WoO.14),安達鋼琴,古爾克指揮柏林室內樂團(Kammerorchester錄音,1976)。
6.協奏曲三重奏(OP.56),穆特爾小提琴,馬友友大提琴,澤赫特鋼琴,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樂團(錄於1979)。
7.鋼琴協奏曲改編自小提琴協奏曲(OP.61a),鋼琴由巴倫博伊姆作曲,英國室內樂團指揮巴倫博伊姆(錄制於1973)。
8.小提琴協奏曲(WoO.5),克萊默小提琴,倫敦交響樂團指揮沙加恰卡羅夫(記錄在1978)。
9.《兩把小提琴與樂隊的浪漫》(OP.40,OP.50),沙哈姆小提琴,俄耳甫斯室內樂團(錄制於199),CD號453 707-2 (5首)。
第三卷,樂隊作品:
1.普羅米修斯(作品43),俄耳甫斯室內樂團(錄制於1986)。
2.戲劇《埃格蒙特》(OP.84)的配樂,由阿巴多指揮柏林愛樂樂團(由斯圖德演唱,記錄於1991年)。
3.威靈頓的勝利(作品91),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樂團(記錄於1969)。
4.戲劇《雅典廢墟》(OP.113)、《柏林美國區合唱團》(Hirte,Crass演唱,1970錄音)的配樂由克利指揮。
5.建築儀式音樂(Hess.118),由阿巴多、柏林愛樂樂團和柏林廣播合唱團指揮(由麥克奈爾和甘茨演唱,錄制於1993-1994)。
6.《利奧諾拉的殘稿》(WoO.96),由阿巴多、柏林愛樂樂團和柏林廣播合唱團指揮(麥克奈爾、艾希霍恩演唱,錄音於1993-1994)。
7.斯蒂芬國王的配樂(OP.117),由鄭指揮聖塞西莉亞管弦樂團和合唱團(由阿爾季羅維奇、費希爾-迪斯考演唱,錄制於1996)。
8.阿巴多指揮的維也納愛樂樂團《科裏奧蘭序曲》(作品62)(錄制於1985)。
9.《命名日序曲》(OP.115),阿巴多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錄於1990)。
10.卡拉揚和柏林愛樂指揮的騎士芭蕾音樂(WoO.l)(錄制於1969)。
11.慶祝小步舞曲(WoO.13),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樂團(錄於196)。
12.《12小步舞曲》(WoO.7),由馬裏納與聖馬丁樂團指揮(錄於1978)。
13.《12德國舞曲》(WoO.8),由mariner與聖馬丁樂團指揮(錄制於1978)。
14.“12對舞曲”(WoO.14),由馬澤爾指揮柏林愛樂樂團(錄制於1959至1960)。
15.為《美麗的薩瑪夫人》和《多彩的棕色鞋子》(WoO.91)兩首詠嘆調所作的音樂,由凱勒指揮(錄制於1972)。
16.軍樂介紹(WoO.2b),由韋嘉與哥德堡交響樂團指揮(錄制於1996)。
17.c大調凱旋進行曲(WoO.2a),由BBC交響樂團指揮,安德烈·戴維斯(錄制於1996)。
18.雷尼克的歌劇《好消息》的終曲是WoO.94,由安德烈·戴維斯指揮BBC交響樂團(錄制於1996)。
19.為雷尼克輕歌劇《凱旋門》而作的終曲《WoO.97》,由安德烈·戴維斯指揮BBC交響樂團(錄於1996)。
20.歌劇《竈神星之火》的結尾(Hess.115),由安德烈·戴維斯指揮的BBC交響樂團(錄制於1996),CD編號453 713-2 (* * 5)。
第四卷,歌劇:
1.《利奧諾拉》(根據遺產改編),加德納指揮了蒙特威爾第合唱團和革命與浪漫管弦樂團(邁爾斯、貝斯特、貝格利、霍拉塔、奧茲、沙德等。,記錄在1996)。
2.《費德裏歐》(OP.72),伯恩斯坦指揮,維也納歌手合唱團和維也納愛樂樂團(由菲舍爾-迪斯考、索蒂爾、科洛、雅諾維茨、波普、達拉波紮演唱,錄制於1978)。
3.《利奧諾拉第壹序曲》(OP.138),由阿巴多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演奏(錄制於1989),CD號453 719-2 (4首)。
第五卷:鋼琴奏鳴曲(1-32),肯普夫鋼琴(錄於1964-1965),CD號453 724-2(8首)。
第六卷鋼琴變奏曲和隨筆:
1.六篇散文(OP.126),獻給愛麗絲(WoO.59),戈爾斯基(錄於1971)。
2.三首為民選皇帝而作的奏鳴曲(WoO.47),由德繆斯(1969)錄制。
3.兩首奏鳴曲(WoO.50),c大調奏鳴曲(WoO.53),F小調前奏曲(WoO.55),降B大調隨筆(WoO.60),降B大調快板(WoO.6la),A大調快板。D大調圓舞曲(WoO.85)、降E大調回聲、G小調賦格(Hess 64)、幻想曲(OP.77)和D大調主題六變奏曲(op . 76);有13變奏曲(WoO.66)為主題的小抒情曲子《從前有壹個戴紅色頭巾的老人》迪塔斯多夫的歌劇,8變奏曲(WoO.72)為主題的浪漫《燃燒的心》的《考勒裏的理查獅子心》和薩列裏的歌劇《法斯塔夫》。八變奏曲為自己創作的主題(WoO.76),六變奏曲為自己創作的主題(WoO.77)。七支蘭德羅舞曲(WoO.11)、12支德國舞(WoO.13)、回旋曲《丟十塊錢的憤怒》(OP.129)、卡西歐(Casio)。
4.隨筆(作品33,119,WoO.52,56),回旋曲(WoO.48,49),波蘭舞曲(作品89),為德·萊斯·勒的進行曲而作的9個變奏曲(WoO.63)。12海貝爾芭蕾舞劇《被騷擾的婚禮》中維加諾小步舞曲主題變奏曲(WoO.68),巴傑羅作品34《磨坊姑娘》中《我心中的歡樂已失》主題變奏曲(woo . 70)6首,我自己主題變奏曲6首。六步曲(WoO.10),普萊特涅夫鋼琴(1997錄音)。
5.英雄變奏曲(OP.35),吉爾斯鋼琴(錄於1980)。
6.巴傑羅的歌劇《磨坊姑娘》中以“鄉村愛情”為主題的九變奏曲(WoO.69),烏拉尼茨的芭蕾舞劇《森林精靈》中以俄羅斯舞曲為主題的12變奏曲(WoO.71),以及《上帝拯救我的皇帝》。
7.三十二變奏曲(WoO.80)、六首Echosese舞曲(WoO.83)和kempf Piano(錄於1964、1971年)為自己的創作主題。
8.《迪裏比亞變奏曲》(OP.120),鋼琴,巴倫博伊姆(錄制於1981年)。
9.兩門大炮(Hess274,275),奧爾貝茨鋼琴(錄於1976)。
10.《瓦爾斯坦》主題八變奏曲(WoO.67)、《我想妳》主題六變奏曲(WoO.74)、《D大調四手聯彈奏鳴曲》(OP.45)、三首四手進行曲(OP
11.為管風琴而作的兩首前奏曲(作品39),為管風琴而作的賦格曲(WoO.31)和為管風琴而作的五首隨筆,普雷斯頓管風琴(錄於1997),CD 40號。
第七卷。小提琴和鋼琴作品:
1.10奏鳴曲(OP.12,23,24,30,47,96),阿格裏奇鋼琴,克雷默小提琴(1984,1987,1993)。
2.12變奏曲(WoO.40)、G大調回旋曲(WoO.41)、梅紐因小提琴、肯普夫鋼琴(1970錄音)為莫劄特《費加羅的婚禮》中“伯爵想跳舞”的主題;德國舞曲六首(WoO.42),加勒特小提琴,卡裏羅鋼琴(錄於1996),CD號453 743-2 (4首)。
第八卷:大提琴與鋼琴作品:
奏鳴曲(OP.5,69,102),莫紮特歌劇《魔笛》的12變奏曲(OP.66),魔笛中懂得愛的人的7個變奏曲(WoO.46),韓德爾的戲劇。梅斯基大提琴與阿格裏奇鋼琴(錄於1990和1992),CD號453 748-2(兩首)。
第九卷:鋼琴三重奏:1。三重奏(OP.1,70,97,WoO.38),快板快板(WoO.39)和14變奏曲(OP.144)。
2.快板快板(赫斯48)、三重奏(OP.38,改編自七重奏)、藝術三重奏(錄於1982)。
3.三重奏(改編自第二交響曲),埃卡特·貝施的鋼琴,托馬斯·布拉迪斯的小提琴,沃爾夫·阿格博徹的大提琴(錄於1973),CD號454 751-2 (5首)。
第十卷:弦樂三重奏(作品3,9),弦樂三重奏小夜曲,穆特小提琴,朱拉娜中提琴,羅斯托波維奇大提琴,CD號453 757-2(1988的兩個錄音)。
卷XI,早期弦樂四重奏:
1.6四重奏(OP.18),改編自鋼琴奏鳴曲的四重奏(OP.14,1)(赫斯34),阿瑪爾·德豪斯四重奏(錄制於1961年)。
2.前奏曲與賦格(Hess30,31),門德爾松四重奏(錄於1976)。
3.四重奏(赫斯32)、小步舞曲(赫斯33)、改編自亨德爾《所羅門序曲》的四重奏(赫斯36)、哈根四重奏(由1997錄制)。CD編號453 760-2 (3張)。
第十二卷,期中弦樂四重奏(作品59,74,95),愛默生四重奏(錄音1994,1995)。CD編號453 764-2(兩份)。
第十三卷:晚期弦樂四重奏(OP.127,130,131,132,133。135),拉薩爾四重奏,CD號45375。
第十四卷。室內樂:
1.鋼琴四重奏(WoO.36),阿瑪爾·德豪斯四重奏成員艾森巴赫鋼琴(錄於1969)。
2.鋼琴,長笛和巴松管三重奏(WoO.37),巴倫博伊姆鋼琴,鮑斯長笛,塞爾內達特巴松管(錄制於1980)。
3.鋼琴與圓號奏鳴曲(OP.17),巴倫博伊姆的鋼琴,布魯姆的圓號(錄於1977)。
4.為兩只法國號和弦樂四重奏而作的六重奏(OP.81b),塞弗特和m .克裏爾的法國號,德洛赫四重奏(錄於1969)。
鋼琴、雙簧管、單簧管、圓號和巴松管五重奏(OP.16),柏林管樂團成員j·萊文鋼琴(錄制於1986)。
6.為長笛、小提琴和中提琴而作的小夜曲(作品25),佐勒勒和布勒提斯的小提琴,尤伯夏的中提琴(錄制於1969)。
7.為曼陀林和鋼琴而作的隨筆(oO.43),E. Fietz的曼陀林,Webersinke的鋼琴(錄於1973)。
8.鋼琴,單簧管和大提琴三重奏(OP.11),肯普夫鋼琴,萊斯特單簧管和富尼埃大提琴(記錄在1969)。
為小提琴、中提琴、單簧管、圓號、巴松管、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而作的七重奏(OP.20),為弦樂五重奏而作的賦格曲(OP.137),維也納愛樂樂團室內樂團(錄制於1975)。
10.弦樂五重奏(作品29),阿瑪爾·德豪斯四重奏,阿龍諾·維茨中提琴。
11.為兩把小提琴和大提琴而作的前奏曲和賦格,為兩把小提琴和雙低音而作的6個小步舞曲(WoO.9),降B大調為中提琴和大提琴而作的二重奏(WoO。O32),以及6首為兩把小提琴和雙貝斯而作的蘭德羅舞曲(woo.o32)。
12.鋼琴和長笛變奏曲6首(OP.105),鋼琴和長笛變奏曲10,加洛瓦長笛,利卡德鋼琴(錄於1997)。
13.長笛二重奏(WoO.26),伽羅瓦和蘭帕德的長笛(由1997錄制)。CD編號453 772-2 (6件)。
第15卷。管樂作品:
1.為雙簧管、單簧管、圓號和低音管而作的八重奏(OP.103)。為兩只單簧管、兩只圓號和兩只低音管而作的六重奏(OP.71),為兩只單簧管、兩只圓號和兩只低音管而作的進行曲(WoO.29),柏林愛樂八重奏管弦樂團(錄於1969)。
為兩個雙簧管,兩個單簧管,兩個低音管和兩個圓號而作的回旋曲(WoO.25),荷蘭管樂團(錄於1975)。
3.為雙簧管和英國風笛而作的三重奏(OP.87),莫紮特《唐璜》中詠嘆調的變奏曲,霍利格和埃爾霍斯特的雙簧管,布爾吉的英國風笛(錄於1979)。
4.管樂進行曲(WoO.18,20,24)、波蘭舞曲(WoO.21)、回聲賽斯舞曲(WoO.22)、柏林愛樂管樂團(錄於1969)。CD編號453 779-2(兩份)。
第16卷:鋼琴伴奏的藝術歌曲,由斯托爾特、施萊爾和費希爾-迪斯考演唱,德米烏斯伴奏(錄於1966、1970和1997)。CD編號453 782-2 (3張)。
第十七卷:民歌改編:25首蘇格蘭民歌(OP.108)、25首愛爾蘭民歌(WoO.152)、20首愛爾蘭民歌(WoO.l52)和12首愛爾蘭民歌(WoO。威爾士民謠26首(WoO.155),蘇格蘭民謠12首(WoO.156),英格蘭民謠7首(WoO.158b),國籍不明民謠6首,Lott CD no.453 786-2 (7張)。
第十八卷。樂隊演唱的藝術歌曲,如佳能,布赫納演唱,柏林愛樂指揮,如阿巴多(錄制於1971,1972-1973,1996)。CD編號453 794-2(兩份)。
第19卷,宗教音樂作品:
1.約瑟夫二世的葬禮清唱劇(WoO.87)和利奧波德二世的加冕典禮清唱劇(WoO.88),由Telemen指揮德國國家歌劇合唱團管弦樂隊(Margiono,Shilell,Verebely等。)在柏林,1996。
2.大合唱《輝煌時刻》(OP.136),鄭指揮聖塞西莉亞合唱團。管弦樂隊(Orgpraspba,Vermor,Robison,Hawlata,錄制於1996),
3.合唱幻想曲(OP.80),基辛鋼琴,阿巴多指揮美國合唱團和柏林愛樂(錄制於1991)。
4.c大調彌撒曲(作品86)和《和平的大海與快樂的航行》(作品112),由加德納指揮的蒙特威爾第合唱團、革命與浪漫管弦樂團(由瑪吉諾、羅賓、克爾達爾、邁爾斯演唱)。
5.莊嚴的彌撒,由萊文、萊比錫廣播合唱團、瑞典廣播合唱團和維也納愛樂樂團指揮(由斯圖德、諾曼、多米爾戈、摩爾演唱,錄制於1991)。
6.《橄欖山上的基督》(OP.85),由克利指揮維也納演唱組和維也納交響樂團(哈伍德,國王,克拉斯演唱,記錄於1970)。CD編號453 798-2 (5張)。
第20卷,歷史記錄:
1.裏希特·許指揮柏林愛樂樂團的《第三交響曲》1941。
2.尼基什指揮了柏林愛樂樂團的第五交響曲。
3.弗裏賽(1960)指揮柏林愛樂樂團的《第六交響曲》。
4.弗裏茨·布施在1950指揮了丹麥廣播合唱團的第九交響曲。
5.安妮·費舍爾鋼琴,弗裏賽指揮的巴伐利亞交響樂團第三鋼琴協奏曲1957。
6.kempf Piano,Raade)1936指揮柏林愛樂樂團的《第五鋼琴協奏曲》。
7.沃爾夫斯塔爾小提琴,古利特(1929)指揮柏林愛樂的小提琴協奏曲。
8.改編自莫紮特的鋼琴協奏曲(第20 KV466號),裏希特鋼琴,維茲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