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慧莉本人批準並授權上傳)
觀音拳又稱太極養生觀音拳,是佛教拳種的壹種。拳譜出自浙江天臺護國寺善覺法師,由蔣慧麗老師創作。是壹套男女老少皆宜的拳法,包括陳式太極拳、瑜伽、佛手印等。
中國武術老師蔣慧麗,練習陳式太極拳已有數十年。她說,太極傳動作輕柔,呼吸自然,不笨拙。他的鍛煉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運動量可大可小。他適合男人、女人、孩子、強者和弱者。如果他不能打全套,他可以打半套。弱者甚至可以只做幾個動作,以減少太極中的用力和跳躍。練習時間也可以減到半小時,慢慢適應壹段時間後再加大運動強度。
預備式:身體自然站立,心態平靜放松。要以慈悲包容為核心,想象觀音菩薩之光普照全身,五蘊皆空。感覺全身都是空的,然後妳就是觀音菩薩,觀音菩薩就是妳。走到哪裏都是滿滿的慈悲和包容。從頭到尾,觀世音菩薩的光滲透妳的全身,妳所有的內臟都沐浴在觀世音菩薩的光裏)
1.禮讓觀音:松肩,沈肘,松腿,再松肩,指尖會有觸地的感覺。然後,再次打開手腕,頭向右轉,雙手向上側伸。妳的肩膀會下沈到手腕,手掌會空著,臀部會下沈,形成壹對拉(每次妳的手向外伸,都會從臀部拉出來。雙手合十放在頭上,同時將頭向前轉,雙手沿鼻梁交叉,落在半山腰前方。觀世音的儀式結束了。
2.布魯姆見佛,雙手向前,背朝後走,呈弧形向前倒下,落在腹部。重心移向右腳,左腳慢慢擡起,手掌慢慢展開,然後眼睛向右轉,然後右腳慢慢擡起,雙手同時距離,手在動,手不動停下。然後雙手在左側交叉,左腳向右側邁,蓋向下邁。註意,此時雙手要略平,不要太平,手肘不要沈得太低。當妳把手掌放在壹起時,妳的手掌應該是空的。
?3.超然輪回:向右轉,雙手交叉(雙手交叉的位置在正中前方);收回右腳,左轉,右腳腳跟向右收回,雙手成弧形。然後移動重心,重心移到右腳,慢慢轉身,重心移到左邊,上身保持不動。
?4.慈悲雙運:重心略向右移,身體向右轉,建立爬梯步(像彈簧壹樣),雙手從左下、右上向右分開;重心向左轉移,左雲手;重心向右移動,右雲手壹步;重心向左移動,從左雲手開始;重心向右移動,踩右雲手(兩個雲手)。雲手的時候,腳步要特別輕,感覺就像走在雲端。
5.騎龍觀音:右腳向前扣住半步,雙手上下展開(右手自下而上在頭部右側畫圈,左手下壓至左臀),先左轉後微右轉,以左腳的虛步在前,微沈,然後重心向左移動,右手向下劃水, 腰部向右轉的同時,右手畫壹個孤形,然後右腳向內扣住,右手劃向腋下。
6.木蓮救母:雙手微環,身體靠近中心,然後身體和雙手同時往反方向走。此時左腳微微下墜,落向右腳腳跟,然後手腳也呈45度張開,重心落在左腳上。
7.向另壹邊做:右手向內畫圈,左手同時畫圈。右手畫圈同時收右腳,以45度斜角退出。轉移重心,轉身,左手勾住,右手向前推。重心向右移動,右手向下畫,右手畫壹個大圈,手轉圈。打開妳的肩膀和腿,下沈。
8、高手捧天:肩松臀松,雙手有壹個隔離,像捧壹個大球,然後雙手向上向前。身體,向下沈跨去,形成壹對拉力。
9.觀世音菩薩潛行:雙手手掌下壓,重心轉移,扣左腳,轉身收腳,擡腳轉身,與雙腳形成90度身體。然後,轉身,保持雙腿不動。好,保持,雙腳打開,雙手同時向前刺,向後走,然後展開手掌,指尖穿過眉心,落入中間。同時手指向前刺時,背部向後,夾脊穴向後,形成壹對拉,雙手平放,不要太高。然後,松開臀部,雙手向上展開慢慢放下,雙手交叉放在腹部前方。然後,提肛,尾巴倒置,同時手掌向上。好吧。
1 0,佛光普照:扣左腳尖,打開右腳尖,重心移向右腳慢慢擡起左腳,雙手同時攤開。右手放在腹部下方,右手斜向下,左手手掌斜向下握在耳朵旁邊,右手掌心朝上,眼睛向下看。
11、觀音飛天:左手找右手,腿微垂至左腳腳跟處(不要落地),雙手合十,然後雙手自下而上呈弧形向上下落至半山腰,同時慢慢擡腳,然後雙手向前刺的同時向後推右腳腳跟,向前看(不要看地面),慢慢的。然後收左腳,單腳站立,雙手合十舉過頭頂。然後,當雙手落下時,左腳向左移動成壹個站姿。
12,求聖求福:雙手圓弧向右畫圈。向右畫時,重心移向右腳,左腳收右腳跟,然後斜退。然後轉身,兩個腳趾都回來,然後手掌向前推,背部向後,壹對拉。好,然後移動重心。移動重心的同時,雙手掌心相對放平,指尖朝左,慢慢向右移動,重心移向右腳。然後臀部放松,雙手放下,手掌放在大腿內側,沿著大腿內側行走,盡可能放松臀部,然後移動重心,手掌向上,左腳趾微微扣住,手掌向右拉,然後向右轉,攤開雙手,右腳擡起成獨立形狀,右肘盡量靠近膝蓋,身體挺直。然後右腳沿著前角以45度的斜角慢慢落下,重心微微前移,雙手交叉。
13、龍女轉換:身體慢慢向右轉,然後雙手慢慢向外展開,身體在轉,雙手在走(不要停止身體,手還在走),所以雙手要和身體協調壹致,然後雙手要在頭部右側合攏,然後慢慢落下休息,雙手在右側,眼睛在右側。
14.轉回岸邊:雙手在山中間前方保持交叉,慢慢起身,頭轉直,雙腳依次逆時針轉動,向前方轉360度。
15、坐蓮觀音:將右膝向左擡起,交叉成高蓋步(註意不要擡起左臀,保持同高),然後擡起左膝,同時擡起左膝,雙手掌心相對放平,左膝擡起時,雙手掌心繼續變得相對垂直(右手指尖向上,左手指尖向下)。當左腳踝放在右大腿上,雙手上下分開,右手落在半山腰前,左手落在腹部前,兩手成佛指。臀部下沈時,雙手向前推背部,擡頭向後走,臀部放松,身體保持挺直。不要前傾。
16、大士接:右手向右下畫弧線左手向外上畫弧線,同時左腳打開,右手向上抓住,重心移向左腳收右腳,然後右手試栽壹拳,左手畫弧線落於右肩前,同時身體下沈成右歇步。
17.全身清潔瓶子:慢慢起身,右腳向右後方邁壹小步,重心移向右腳,右手保持不動,左腳擡起的同時左掌向前移向手腕,做到獨立自主。看左前方,放松肩膀和臀部。
18、菩薩筐編:左腳右腳蓋,雙手交叉(較大),眼睛在右邊。起身,雙手在頭上張開,同時擡起右腳。右腳中心貼在左膝關節內側,臀部放松,雙手左右張開,身體微微下沈,看著右手。
65438+
20、男生拜佛:開胸張開手,手有被吸引的感覺,然後回來的時候手被擠得進不去。
21、轉體幹坤:扣右腳分散左腳,右腳縮至左腳跟,點地,在右腳後退壹步的同時分開雙手,然後雙手分開推右手掌,重心轉移至右腳,右轉的同時左手向前穿,形成壹條手掌朝上的白蛇。接下來,右轉時雙手握拳,右腳並攏,重心移向左腳,左拳內旋,身體轉回左側,然後松臀拳向前(右腳觸地,身體微微前傾)。
22、千手救苦:身體微微向左轉,兩拳易手。右手掌戴,左手掌朝下,然後右手指尖穿過眉心,落入中間,向右轉,右腳打開,身體微微前傾,左手指尖向前,同時左腳向後推,形成牽拉。然後左手指尖穿過眉心,落入山中。啊,身體慢慢轉過來,指尖往前。同時右腳向後推右腳形成壹對拉,再做另壹組。右手指尖穿過眉心,落入山中,轉身嘗試形成壹對拉(既不平也不向下),然後右手手掌朝上,收左腳,轉回前方(程)
23.佛果完成:雙手放在眉心之間,落入半山腰,同時慢慢上來,放下手,雙手放上,慢慢站起來,然後張開雙手,收右腳,雙手向上交叉,慢慢落下,雙手交叉到胸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