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適合人
中老年人在選擇運動方式、安排運動負荷時,要根據性別、年齡、職業、健康狀況、對運動的愛好、原有基礎、生活條件等來確定。運動應使全身緩慢而柔和地運動,如慢跑、散步、太極拳(劍)和門球。在安排運動負荷時,要量力而行,避免過大,確保安全。主觀上來說,合適的運動負荷應該是運動後睡眠正常,食欲良好,精神飽滿,心情愉快。
1)晨跑
壹般老年人都會早起,所以晨跑也很適合老年人。老年人在晨跑。如果他們跑得很快,他們的身體會受不了,所以適當的速度是必要的。每天早上跑壹小段距離對老年人也有幫助。
2)騎自行車
騎自行車對下肢關節有好處,不損傷關節。如果老人平衡協調能力差,擔心騎車上路不安全,可以買壹輛固定自行車,在家鍛煉。
3)跳舞
跳舞是近年來老年人特別喜歡的壹種運動。他們壹吃晚飯,大家就會聚在壹起,放音樂,跟著音樂跳舞。這也是老人鍛煉身體的好方法,既增加了樂趣,也鍛煉了自己。
4)散步
也有很多老年人喜歡飯後散步。幾個人壹起聊天散步,好處多多,幫助消化,自然鍛煉身體。
2.逐步地
人體機能的提高有壹個逐漸適應和發展的規律。中老年人的代謝功能相對較弱,各器官、系統功能的適應性相對較差。鍛煉者要逐步合理提高對鍛煉方法和鍛煉負荷的要求,才能獲得更好的效果。壹個沒有運動基礎的人,壹開始應該選擇步行、短距離慢跑或者走跑交替,然後從時間、距離、強度上逐步提高。已經有運動基礎的人,也要註意合理的運動負荷,逐漸增加運動量和強度,不斷提高運動能力。
3、適量運動
老年人健身的起始強度應該是輕運動,即低能量運動。據美國醫學專家研究,長期堅持低能量運動的中老年人死亡率降低2.5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老年癡呆癥發病率降低35%,充分說明低能量運動具有良好的健身效果。
4.毅力
日本科學家觀察到,讓受試者每周行走三次,15周後,最大攝氧量增加到12%。然後停止運動6個月,最大攝氧量和運動前差不多。人的組織器官是“用進廢退”的。堅持經常鍛煉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增加肺活量,加強心血管功能。如果長期不運動,各器官系統的功能會逐漸衰退,體質會逐漸變弱。所以,經常鍛煉是效果好的重要條件,可以每天進行,也可以每周不少於3-4次。
5.合理安排
在體育鍛煉中,中老年人要經常檢查身體(最好建立健康檔案),防止平時沒有發現的隱性因素對自己造成不必要的傷害。經常檢查血壓、脈搏、體重等變化,定期去醫院體檢;要有良好的生活制度,有規律的作息時間,不抽煙,不喝酒;體育鍛煉要結合自然力鍛煉(日光浴、空氣浴、水浴等。);根據需要合理安排營養;等等。確保體育鍛煉能更好地促進身體健康和身心幸福。
6、不要爭強好勝,認真對待比賽。
老人情緒要穩定,避免過度激動。所以,運動要心平氣和,充滿情趣,令人愉悅。不要和別人較勁,也不要太激動和生氣。另外,這幾年經常有老年人的體育比賽,壹定要慎重對待。必須經過醫生的檢查和批準,同時也要量力而行。不要為了拿第壹而強迫自己做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運動。
7.註意鍛煉時間
壹些常規的運動習慣不壹定科學,老年人習慣了早上鍛煉,卻忽略了可能帶來的意想不到的後果。早上冠狀動脈張力高,交感神經興奮性也高。無痛性心肌缺血、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發作、猝死常發生在早上6點至中午12點。如果是在淩晨運動,那就要少運動。現在中老年人的保健真的是個大問題。中老年人要量力而行。運動後,最好自己數壹下自己的心率。用運動後心率加上年齡如果不超過170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