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綜合索引書名:黃《胎息經》編選:卷號:三經同卷正統道藏:洞真部這類書是涵芬樓書24新文風書2三家書1道藏概要:第14號中國道藏:四輔真經太清攝養性經書23?尚高玉皇大帝的胎息經,簡稱胎息經。作者不詳。好像是唐朝的。壹卷,收入《正統道藏》的洞穴確實屬於這壹類。此外,唐歡鎮先生的《胎息經註》收錄於《雲起七兆》卷六十。這是壹首七言律詩,全篇只有八十八個字,論述的是胎息的本質。胎息是道教養生術,有著非常古老的淵源。胎息之書在《抱樸子》內篇已有記載。《抱樸子》內篇《解郁》中也說:“有胎息者,不可通過口鼻呼吸,若在子宮內,則成功。”幻真先生在《胎息銘》中也說“化名下的胎息,其實叫內丹”。本文提到的胎息法。主要是調節氣息,使氣息連續,沒有口鼻,把精神留在裏面。如果嬰兒在母親的子宮裏,就叫做胎息。《胎息》壹書以提綱挈領的方式提出了實踐胎息的基本原則,指出了達到胎息狀態的壹般順序,強調了達到胎息狀態的關鍵,認為胎息的關鍵是堅持虛無,重視對方。所謂“堅守虛無,互為註意”,就是要求修行者消除各種意識活動(包括潛意識活動),使高等神經中樞處於抑制狀態,使修行者進入壹種純粹、空虛的精神境界,神與氣在下丹田互為註意,使人的生命潛能得到合理發揮。
玉帝佛說全文:
胎兒受潛氣束縛,氣歇於胎兒。
氣入體則生,神離體則死。
知道空氣可以永生,所以不保留任何東西來養空氣。
上帝做壹件事,他會生氣,上帝活著,他也會生氣。想長生不老,就看對方。
不動心思,來來去去。出不去,就壹直在。
勤勤懇懇地做,才是正道。[1]
筆記寫《尚高玉帝胎息經》,收錄於《道藏》第1卷,第748c頁。本詞條引用道藏原著,采用1988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聯合出版的36本影印版。《雲起七征》,第60卷,《道藏》第22卷,第421-425頁。”黃《胎息經》,《道士集》。徐兆仁:《道家與超越》(北京:中國華僑出版公司,1991),第421-427頁。李:《道藏分類》(華夏出版社,1996),第299頁。胡主編:《中國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第34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