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中國人長期以來偏向於碳水化合物飲食,為什麽不普遍增加體重?

中國人長期以來偏向於碳水化合物飲食,為什麽不普遍增加體重?

碳水化合物由三種元素組成:碳、氫和氧。因為氫和氧的比例是二比壹,和水壹樣,所以叫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為人體提供熱能的三種主要營養素中最便宜的。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為兩類:能被吸收利用的有效碳水化合物,如單糖、二糖、多糖和人不能消化的無效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的主要食物來源是:

糖和谷物(如大米、小麥、玉米、大麥、燕麥、高粱等。)

水果(如甘蔗、甜瓜、香蕉、葡萄等。)

幹果、幹豆、塊根類蔬菜(如胡蘿蔔、土豆等。)

首先,碳水化合物會分解成糖原,儲存在我們的肌肉和肝臟中。

所以肝糖原和肌糖原都是等著我們活動消耗的。

因為當我們進行日常活動,或者運動訓練,甚至是抖腿的時候,我們會分解體內儲存的糖原作為燃料來提供能量。

所以我們平時攝入的碳水化合物中,很大壹部分會轉化成糖原,來填補已經消耗掉的糖原。

正常情況下,但是我們的身體消耗了過多的糖原,糖原的“倉庫管理”就會告訴大腦:“我這裏夠了,請把碳水化合物存到別的地方”,然後多余的碳水化合物就會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

但是,要把碳水化合物轉化成脂肪,並沒有妳想象的那麽容易。

因為我們攝入的碳水化合物作為糖原的補充來源是優先的,比如當我們攝入100g的糖原時,我們攝入的碳水化合物會優先分解成100g的糖來填補我們攝入的100g的糖原,所以我們不用擔心我們攝入的碳水會馬上變成脂肪,讓我們變胖。

重點:食物不會直接轉化為脂肪。

從我們吃的食物中提取的營養物質會優先滿足我們身體的需要,多余的營養物質只有在我們身體沒有需要的時候才會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比如我們把脂肪當煤,把碳水化合物當柴火,那麽只有把柴火燒了才能燒煤。萬壹柴火壹直沒燒完怎麽辦,我們就把多余的柴火變成煤。

即使我們確實攝入了大量碳水化合物,從能量補充到大量氧化再到糖原儲存,這個轉化過程也會浪費壹部分碳水化合物作為轉化代價。

糖原很喜歡碳水化合物,所以會氧化更多的碳水化合物,儲存壹段時間,這樣就不容易變胖了。

所以壹般情況下,如果偶爾攝入過多的碳水化合物,就不容易長胖。妳的體重只會因為糖原儲存的增加而增加,不會變成脂肪,不是胖,只會給減肥和健康帶來好處。

第三,為什麽過去的人大量吃碳水卻不胖?

這就要從老壹輩人吃的食物說起了。上世紀90年代,老壹輩人買東西基本都是需要固定金額的票。他們吃的碳水化合物基本都是粗糧拌的,雖然會有白面,但還是比較少的,也不是精細加工的食品。

就我們而言,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並不是我們發胖的主要原因,而有碳水化合物的菜主要是高油高鹽。

比如100g大米的熱量是116卡路裏,不算高,但是壹份250g的臘肉飯熱量基本在900卡路裏左右,簡直高得離譜。

包括我們吃的壹些炒飯和炒面,都是高油高鹽的碳水化合物,所以我們攝入的熱量會很高,但是我們長胖之後,會認為是因為吃了太多碳水化合物才長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