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肌肉的發育是不平衡的,較大的肌肉先發育,較小的肌肉後發育。剛進小學時,跑跳自然協調,但手部肌肉開始發育,精細動作能力差,握筆寫字比較困難。家長要耐心引導和幫助小學生掌握正確的握筆方法。
握筆的正確方法是將筆桿放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指尖之間,食指在前,拇指在左後,中指在右下。食指應低於拇指,指尖距離筆尖3厘米左右。筆桿和練習本保持60度傾斜,手掌虛而圓,指關節微曲。
所謂攜筆法,主要是指書寫漢字時的主要筆畫:橫、豎、撇、撇。按主筆來說,因為折、鉤、舉、點都是由這些筆組成的。
“橫”字書寫法是指書寫時手腕左右擺動,用腕帶移動筆。由於“三箔”關系,輕移?從左到右,用筆穩定,所以線條會“直”,形成左低右高的自然造型。仔細觀察學生寫“壹”的方法會發現,很多學生覺得不伸手指很難寫直,所以我覺得有必要讓學生知道怎麽橫寫。
“豎”寫的方法是指寫字時手指關節是上下的,手腕和手臂不能動,否則“豎”的筆畫肯定不直。當然,這支筆的角度和方向必須是45度和“前後方向”,筆尖和筆桿的方向不能握向左邊?筆尖朝右?鋼筆方向。
“左撇子”的書寫方法有壹個竅門。因為“撇”筆畫的形狀是從右上方到左下方,從粗到細,有弧度,很多初學者不會寫,有的要麽粗細壹致,要麽沒有弧度。在講解這種方法時,我讓學生先明白“筆尖與紙張接觸時,接觸面的大小是決定筆畫粗細的關鍵”。接觸面大,用力重筆畫就粗;接觸面小的話,用力壹劃就好了。然後告訴學生試著從外面進去?手腕在懷中扭動,讓筆和紙的接觸壹開始就由短距離到長距離,這樣筆畫自然會有粗細,同時弧度也就有了。
“四”的書寫方法和“豎”幾乎壹樣,也是手指關節的運動帶動筆,但是寫“四”的方向是從“左上到右下”,“手腕和手臂不能動”很重要。因為“Si”的形狀是由細到粗,再到細?所以在書寫的過程中,壹開始要淡,然後逐漸變濃,再把筆退回來,寫出前面來,就能寫出按壓的效果。詳情請訪問/group/blogforum_detail.php?博客id = 21656559 & amp;msg _ id = 14401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