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有什麽冬季保健常識嗎?

有什麽冬季保健常識嗎?

冬季保健的方法有:心理保健、飲食保健、日常保健。

1.和平是基礎

保養精神要以冬季的穩定安寧為基礎,這樣才能保持精神上的愉悅和情緒上的穩定。在《黃帝內經》中是指,在冬季,要避免各種不良情緒的幹擾和刺激,保持心情的淡泊寧靜,對事情秘而不宣,使心靈寧靜自由,使內心世界充滿樂觀和喜悅。

2.多吃點,暖和暖和

冬天少吃,怕冷,養生要靠食物來補充。傳統養生學將食物分為寒、溫、平三類。冬天,氣候寒冷。為了保暖,人們應該多吃溫熱的食物,少吃冷食。溫性食物有糯米、高粱米、栗子、大棗、核桃、杏仁、韭菜、香菜、南瓜、姜、蔥、蒜。

3.早睡晚起

冬季避寒保暖貴在空氣清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冬天,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尤為重要。從傳統養生的角度來說,冬季適當增加睡眠時間,有利於藏陽和陰精的積聚,使人體達到“陰為秘,神為治”的健康狀態。

冬天溫暖的部分

1.保持頸部溫暖。

有些人在冬天持續咳嗽,不容易治愈。仔細觀察後發現,冷空氣直接刺激氣管是因為穿了開領的衣服露出了脖子,但換了高領的衣服加了羊毛圍巾後癥狀就消失了。

2.註意背部保暖。

背部是人體的陽氣,風寒等邪氣很容易通過背部侵入,引發外感疾病、呼吸道疾病、心腦血管疾病。註意背部保暖,穿棉背心,睡覺時註意背部保暖,避免寒邪入侵,以免損傷陽氣。

第三,註意腳的保暖。

足是人體的基礎,是經的始端和三陽經的終端,與十二經脈、臟腑、氣血相關。俗話說“寒從腳起”,因為腳遠離心臟,供血不足,熱量少,保溫性差,所以腳的保暖非常重要。每天晚上用熱水洗腳,除了白天保持腳部溫暖,還能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增強身體的防禦能力,消除疲勞,改善睡眠。

冬季保健註意事項

1,養生最佳時機。

實驗表明,早晨5-6點生物鐘處於高峰期,體溫上升。這時,妳會精神飽滿地起床。

2.註意保暖。

按時收聽天氣預報,隨氣溫變化添加衣物和保暖設施。睡前用熱水泡腳10分鐘,室溫要適宜。空調溫度不宜過高的情況下,室內外溫差不宜過大,室內外溫差以4-5度為宜。

4.打開窗戶通風。

通風效果最好的是每天早上9-11,下午2-4點開窗。

5.早上不要隨便運動。

不要太早。很多人選擇在黎明前或者黎明時分(5點左右)晨練,以為環境安靜,空氣清新。其實並不是這樣的。由於夜間近地面空氣的冷卻作用,容易形成穩定的逆溫層,就像壹個罩子,罩住空氣,使近地面空氣中的汙染物難以擴散,此時汙染物濃度最高。所以晨練者要有意識地避開這段時間,選擇在日出後,因為日出後氣溫開始上升,逆大氣層被破壞,汙染物擴散出去。這是壹個晨練的好機會。

6.千萬不要選擇森林。

很多人認為在樹林裏晨練時,氧氣充足,可以滿足運動時對氧氣的需求。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植物的葉綠素只有在陽光的參與下才能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新鮮氧氣,釋放大量二氧化碳。因此,綠樹是白天散步的好地方,但不是早上鍛煉的理想場所。

7.中老年人不宜做早操。

由於中老年人群存在心肌梗死和缺血、心率失常等疾病,在壹天24小時內,發病高峰出現在早晨至中午。如果在此期間,尤其是淩晨進行運動,會誘發嚴重的心率紊亂、心肌缺血等意外,甚至導致猝死的災難性後果,而下午到晚上的運動則很少。

8.喝水。

因為壹夜沒喝水,早上血液粘稠,增加了血管堵塞的風險。起床後,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加,心率加快,心臟本身需要更多的血液。早上9-10是壹天中血壓最高的時候,所以早上是中風和梗塞的多發時間,醫學上稱之為魔鬼時間。早起後喝壹杯白開水,可以補充身體水分,洗胃。飯前壹小時壹杯水,會阻礙消化和分泌,促進食欲。

9.睡覺。

人體的“生物鐘”在22-23有低潮,所以最佳的睡眠時間應該是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