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壹天,同年好友伍子胥來拜訪曾國藩,與他暢談學術心得:儒家是保家衛國的學問,道家是奪取國家和世界的學問,儒家的道德是防身,而老子則是暗藏殺機。
曾國藩同意伍子胥的說法,稱贊他的分析有道理。
相傳《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洱所作,又名《老子》,是道家哲學的主要來源。全書***81章,前37章是道德經,第38章是道德經,充滿了辯證唯物主義。
《道德經》以哲學意義上的“德”為綱,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稱為“內聖外王”之學,文理精深,含義廣泛。被譽為萬經之王,對中國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都有非常深遠的影響。據統計,《道德經》也是除《聖經》之外被翻譯成外文出版最多的文化巨著。
通讀《道德經》全文,裏面講的最多的確實是取天下、治國、愛民。話很簡單,但卻在說壹些偉大的真理:
所以,取天下,往往壹無所有;還有壹些,不足以帶走這個世界。
以義治國,以奇用兵,以無取天下。
治大國者,若烹小鮮。
如果妳想把它拿走,妳必須先。
老子主張弱勝強;若善如水,夫無可爭,故世不能與之爭;順其自然,成功了就退休。
理念深遠,格局很高很廣。老子是統治階級的書。
曾國藩壹生的思想和行事風格經歷了三個時期。第壹個時期是他做學問,訂了壹片森林,做了北京官的那幾年。當時的他血氣方剛,有點玩世不恭,口無遮攔,敢於和皇帝對著幹。第二期,剛組隊練了幾年。我忍辱負重,勇者掉牙吞血。用對韓適用的方法,亂世用重典,帶領湘軍與太平軍作戰,屢戰屢敗。第二次出山後,經過壹番苦思冥想,用老莊之道處理各種關系,最終打敗太平軍,立下大功,成就大事。
老莊之道對曾國藩後期影響很大。起初,項在與太平軍作戰時,受到朝廷的懷疑,地方官的排擠,同僚的掣肘,遭受心理折磨和反復打擊。後來采用了老莊的方式,得到了朝廷的信任,地方官員和同僚的支持,湘軍越打越順,最終攻占了天京。
道家的最高境界是無為,這裏的無為不是什麽都不做,不是“無為”,而是達到壹種非常舒服的狀態,沒有壹絲刻意。如果是技能,可以達到和解牛專家壹樣的熟練程度。如果治理壹個國家,就會采取法制不嚴、人民自治的方法來達到治理的目的。
無為是壹種高於刻意的狀態。越是想做到無為,越是難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