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進補吃什麽?
俗話說“壹夏無病,三分空”。當立秋到來時,雖然早晚氣候涼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因此人們容易疲勞、虛弱和無聊。按照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這個時候就要補。但進補不能亂補,要註意八忌:壹忌無病亂補。沒病就補,不僅增加開支,還害了自己。如果妳服用過多的魚肝油,會導致中毒。如果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引起肥胖,血液膽固醇升高,容易誘發心血管疾病。第二,避免現實與現實的差異。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補虛。並不是說虛損患者就不要用補藥。虛分為陰虛、陽虛、氣虛、血虛。只有對癥下藥才能補身體,否則適得其反,會傷身體。保健雖然沒有治病那麽嚴格,但至少適用對象可以分為寒熱兩類。微寒者怕冷喜熱,手腳不溫,口淡流涎,大便溏薄,小便長,舌淡,脈沈。發熱者,手腳發熱,口幹,口苦,口臭,大便幹燥,小便短赤,舌紅,脈數。如果不區分寒熱,很容易導致“火上澆油”。三忌,多多益善。吃太多補品是有害的。認為“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如果過多服用參茸補品,會引起腹脹,不思飲食;服用過多的維生素C會引起惡心、嘔吐和腹瀉。四忌:每補必葷。動物性食物無疑是很好的滋補品。它不僅營養高,而且味道鮮美。但是,肉類不容易消化吸收。長期服用的話,往往會讓腸胃功能已經下降的老人不堪重負。肉類消化過程中的壹些“副產物”,如過多的脂類和糖類,往往是老年人常見病、多發病的誘因,如心腦血管疾病、癌癥等。清淡飲食不是沒有補充,尤其是蔬菜。現代營養學認為,新鮮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五忌以藥為食。重醫輕食是不科學的。不知道很多食物也是治療藥物。多吃芹菜,可以治療高血壓;多吃蘿蔔可以健胃消食,平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藥可以補脾胃。日常食用核桃、花生、紅棗、扁豆、蓮藕等。也是很好的補充。六忌強調“進”多於“出”。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庭每天都有肉有魚,飯菜油膩。這些食物代謝產生的酸性有毒物質需要及時排出,生活節奏的加快使得很多人排便不規律,甚至便秘。因此,近年來,養生專家提出了壹種註重“負營養”的養生新概念,即註重人體排泄物的排出,減少“腸毒素”的滯留和吸收,主張進補的同時要註意及時通暢的排便。七忌不變“補償”不變。有些人喜歡根據自己的口味吃某種補藥,然後從多年不變變成了“偏食”“暴食”,對身體不好。因為藥物和食物不僅有保健和治療作用,而且還有壹定的副作用,長期服用會影響體內的營養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僅各器官功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且需要全面系統的調理,不同的季節對保健藥品和食品也有不同的需求。所以根據不同情況進行調整是非常必要的,不可能千篇壹律的彌補。八大禁忌越貴越補。“物以稀為貴”,燕窩、魚翅等那些高貴的傳統食物並沒有奇特的食療作用,而紅薯、洋蔥等非常普通的食物卻有著值得關註的食療價值。另外,所有的食療都有壹定的對象和適應癥,所以藥膳要根據需要來定,“缺什麽補什麽”,不能按高低來分,尤其是老年人,要以實用低價為原則。秋天吃什麽?秋季,天氣逐漸轉涼,人們經常會感到口、鼻、皮膚等部位有不同程度的幹燥感。因此,他們應該吃壹些有營養、滋補、多汁的食物,少吃辛辣和油炸食物。同時,中醫認為肺與秋氣的關系非常密切,要多吃潤肺生津的食物。適合秋季食用的食物有:百合:具有養肺潤肺、清心安神、消除疲勞、潤燥止咳的作用。蓮子:既能祛余熱,又能滋補強身。是秋季的及時進補。山藥:特點是補而不滯,不熱不燥,男女老幼病弱皆宜。白扁豆:初秋用白扁豆煮粥或熬湯,可解暑實,消暑化濕,健脾胃,增進食欲。蓮藕:生蓮藕能清熱生津止渴;煮熟的蓮藕可以健脾開胃,益血。所以有“蓮藕夏生秋熟,生食鮮嫩,熟食老壯”之說。黃鱔:秋季食用黃鱔不僅有很強的滋補作用,而且對人體血糖有壹定的調節作用。可以切塊、燉、切絲、煮粥。蛇肉:華南名菜中,秋天的肥蛇最受歡迎。蛇肉蛋白質含量高,營養豐富,具有益智、抗衰老、延年益壽的功效。栗子:有健脾胃、補腎壯骨的作用。核桃:能補腎固精,溫肺平喘,益氣養血,潤燥潤腸。花生:深秋花生成熟時,用新鮮的花生,或用生粉煲湯服用,或用水煎服。不宜油炸。大棗:秋季吃大棗是滋陰潤燥、益肺補氣的進補食品。如果能和銀耳、百合、山藥壹起燉,效果會更好。此外,梨、荸薺、海蜇、胡蘿蔔、薺菜、平菇、海帶、番茄、兔肉也適合秋季食用,黃芪、人參、沙參、枸杞子、何首烏適合進補。樂康時報網生活提示:秋天別忘了吃蘿蔔。俗話說“蘿蔔只是茶,醫生急得爬了壹地。”從炎熱的夏天到涼爽的秋天,“別忘了吃蘿蔔!”“初秋吃蘿蔔,第壹,可以驅散盛夏心中的火,排除人體內的有毒雜質;二是能平肝解郁,清涼明目。蘿蔔有很多藥用價值,它的種子可以幫助消化,化痰,平喘。葉子可以止瀉;蘿蔔的根,結果實,老死,叫地庫羅,仙人頭,能利尿消腫。民間流傳的“蘿蔔止咳消食水”大概就是源於此。蘿蔔的這種藥用效果與茶相得益彰,實屬難得。秋天吃蘿蔔喝好茶,對於消除夏季人體內積聚的熱毒,恢復神清氣爽,有醫學依據。“揚州八怪”之壹的鄭板橋有壹副養生對聯,裏面提到了蘿蔔和茶:“青菜,蘿蔔,糙米,壹壺水菊花茶”。這位長壽的老先生大概是“蘿蔔與茶”的好味道吧?初秋市場上的蘿蔔品種越來越多。那種看起來光滑,大小均勻,脆而不辣,水分很強的蘿蔔,既保持了蘿蔔特有的味道又沒有菜水的味道。不用擔心它檔次低。妳要知道這樣的蘿蔔在以前比梨還貴。(完)來源:綜合編輯:常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