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臨床的角度來看,原本很活躍、不病態的“健康人”突然發生急性心肌梗死並不少見。原因是什麽?大量研究充分證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上血栓的突然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那麽,冠狀動脈內的血栓是如何形成的呢?原來,突發心肌梗死的人,其實其冠狀動脈內膜下有中小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因為不大,對血流沒有明顯影響,不會造成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因此,患者可以是“健康的”,沒有臨床癥狀。但是,這種中小斑塊是很危險的。屬於“不穩定斑塊”,又稱“易損斑塊”。它的中心有壹個很大的脂肪核。由於斑塊質地柔軟,脂核表面有薄囊(又稱“纖維帽”),在血流的沖擊下容易破裂。斑塊破裂後,就像在皮膚上割了壹個洞,很快就會形成血塊,也就是血栓。血栓很容易完全堵塞血管腔。如果發生在冠狀動脈,會因心肌供血中斷而導致心肌梗死。因為過去血管腔狹窄不明顯,冠狀動脈之間還沒有形成側支循環。因此,這類“健康人”壹旦發生急性冠狀動脈閉塞,往往沒有額外的通道提供血流,因此心肌壞死的面積往往很大、很徹底,病情往往很危急,死亡率和致殘率很高。
知道了冠狀動脈斑塊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罪魁禍首,那麽我們還得知道壹些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常識。
如何判斷冠狀動脈存在大斑塊
關於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本刊已經做了很多介紹,這裏不再贅述。現在重點說說個人如何判斷是否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壹般來說,如果冠狀動脈有較大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往往會影響血流。大多數人都會有心絞痛癥狀,即在緊張、興奮或從事某種勞動時,突然感到胸骨後悶、脹、緊、悶、重或緊,稍作休息即可緩解。有些人需要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才能快速緩解。
也就是說,有心絞痛的人壹定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這種斑塊“老”了,有厚厚的纖維帽,稱為“穩定斑塊”。雖然可能會破裂,發展成急性心肌梗死,但主要是疼痛,所以告誡人們,當感覺到上述情況時,必須去看心臟病專家。
中小斑塊不可忽視。
冠狀動脈中小斑塊很難發現,但只要懂點醫學知識就可以做到。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中老年人長期存在冠心病危險因素,尤其是同時存在多種危險因素的人群,壹定要提高警惕。雖然他們沒有心絞痛癥狀,但不能完全排除冠心病,尤其是中小斑塊的可能。近幾年推出的血管內超聲檢查對此很有幫助,但這種檢查創傷大,費用高,暫時難以普及。
冠心病的危險因素
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吸煙、肥胖(尤其是大腹便便型肥胖)、運動量少、精神和工作壓力大、少吃蔬菜水果、男性55歲以上、女性65歲以上、有冠心病家族史。據研究,90%以上的冠心病都與這些因素有關。
應對冠心病的兩項原則和四項措施
對於已經確診冠心病或有可能冠心病的人,兩個原則是預防突發心肌梗死和死亡,減少心絞痛發作。為此,應采取如下四項具體措施:
1.評估:讓醫生評估自己的病情,比如是否有冠心病,或者患冠心病的可能性有多大,是否需要做壹些檢查或者特殊治療。
2.控制危險因素:在醫生的指導下,認真、堅持不懈地控制上述危險因素,特別是戒煙、不飲酒、適當運動、低脂低鹽飲食、精神放松等。壹定要把血壓、血脂、血糖、體重控制在理想的水平。
3.用藥:在治療已有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的同時。,還應服用壹些有助於抑制動脈粥樣硬化、穩定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縮小斑塊、抗炎、預防血栓形成的藥物,如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他汀類藥物、β受體阻滯劑、小劑量阿司匹林等。
4.預防:防止斑塊破裂是預防突發心肌梗死的關鍵。研究表明,血流沖擊的大小對斑塊的穩定性有很大影響。①過度疲勞、緊張、焦慮、多動、過度吸煙、飲酒等刺激均可導致血壓不穩定,心肌收縮力發生相應變化。當血流對斑塊的沖擊增大時,可能導致斑塊損傷和破裂。②血液中某些物質的增加也可引起斑塊纖維帽的損害,如精神緊張時血管緊張素ⅱ和兒茶酚胺的過度釋放,糖尿病時的高血糖,血脂異常時某些血脂成分的增加,感染時的炎癥和炎性物質等。因此,針對這些不利因素采取相應的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臨床觀察表明,少數心肌梗死不是因為血管堵塞,而是冠狀動脈嚴重痙攣,導致嚴重狹窄、閉塞、血流中斷。但這些痙攣性血管大多有壹定程度的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少數無明顯病變。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上述預防措施也是有益和重要的。此外,還有極少數患者的心肌梗死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如血栓栓塞、動脈炎癥、夾層動脈瘤等。為了預防心肌梗塞,正確診斷和積極治療這些相關疾病也是必要的。
如果明白了這壹點,努力消除導致冠心病的各種危險因素,高度重視身體發出的危險信號,相信大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是可以預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