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德清縣誌續誌》校註

《德清縣誌續誌》校註

《德清縣誌續編》10卷,周紹廉主編,、孔主編,邵保初、吳增觀及學者徐養元、邵保和、蔡必邦、、蔡、蔡,徐宗炎審閱[1]

周紹廉,本名京燕,生於直隸大興(今北京市大興區)。乾隆四十四年,被科恩(光緒順天府第四版《人物與選舉》略去其名)推舉。嘉慶元年(1796),安吉縣劃歸德清縣。嘉慶十年,因病離職。病了十二年後,他復職了。詳見第五卷《縣誌·縣令》和第七卷《治誌·德清縣誌新誌》。

《德清縣誌續編》是周紹廉任德清縣令期間編纂的,編纂於嘉慶十三年(1808)。這部編年史是侯元《康熙德清縣誌》的續編。風格基本繼承侯智,但分類略有變化或增加。例如,侯的食糧記錄分為八大類:戶籍、農業、桑、物產、稅糧、貢賦、賦稅征收、鹽稅征繳。續作認為農業,桑葚,產品現在。國家部鹽法不需要在縣誌中培訓;貢賦、征賦、俸祿屬於錢糧,不必單獨列出,可以歸入錢糧類,所以糧貨的記載只列出戶籍和錢糧。再比如侯的《人物誌》,分類太煩,而且它的標題也不完全壹致。所以除了老的和女的放出來,其余的傳記都不再分類了。唯壹改變很大的是易。周認為,後的《易》只載書名,過於簡單。現在都是標註壹個卷,註明出處,或者稍微解決問題。其價值遠勝於侯智的區分章節和研究鏡子的起源。然而,侯智的“宮考”不必改名為“建錄”,反而混淆了名稱。“建”字不僅指蓋房子,還指設置行政區劃,如“同治湖州府”,以湖州府沿革為“建表”。因為周認為“府、學、廟不準稱宮,宮室名不當”,所以要註意宮中尚有室,宮中尚有室,“宮室”是房屋的總稱。

此錄載有三條告示,即禁止敢在山上挖石碑,禁止阻撓石碑的埋葬,禁止向人展示傅賢、阮等禁止流人。“嚴禁敢鑿山碑”和“府班棚人秀”都是水土保持方面的政策,對地方環境保護有借鑒作用。卷八《人物誌·民課·蔡其琛傳》記載,蔡宜辰是東葛大學士,是因為前明在時錢的舉薦,但《康熙德慶縣誌·蔡宜辰傳》中並未記載此事。因為康熙朝,關於前朝明朝的禁忌還是很多的。但明朝乾隆褒揚忠臣之後,嘉慶就沒有忌諱了。因此,有必要追溯侯智不為人知的部分,以彌補侯智《蔡宜辰傳》的不足。

《德清縣誌續》(以下簡稱嘉慶版)中有壹幅嘉慶十三年的刻本,保存在浙江圖書館,但此版已破損,有後人在背面襯紙,正面加字。民國元年(1912),德清縣又有壹本《石印本》(以下簡稱《石印本》),其底本為嘉慶版。嘉慶版已由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影印出版於浙江圖書館善本地方誌叢書29卷2011,這是本文所依據的抄本。從與石印本的校對來看,石印本在印刷前是經過校對的,但由於其行文不夠嚴謹,出現了許多新的錯誤。如230頁第四行“嘉慶三年”,釋印本“今”誤為“令”。第240頁第7行“知縣馮莊教孟為二主”,釋印本“二”誤為“三”。本文所述學校,主要是針對那些在嘉慶版中犯了錯誤,被釋印本糾正的人。犯了嘉慶版而沒有《世音本》錯誤的,也會適當離校,但只校對那些不易察覺錯誤,需要適當考證的,簡單拼錯的字不會再離校。每個括號中的頁碼數是這段在嘉慶版中的位置。

1,彜人蔡君璧表,徐君陽元等人尋之,編為書稿(218頁第3行)。徐養元,字信天,天柱子,副榜。(第352頁,第6行)

養元和釋印本都被認為是“養元”。

孫星衍的《景景精舍碑文》中有德清人許楊浩、徐養元[1],錢壹本的《徐心田墓誌銘》中說:“徐德清...新天,君字亦諱養原,亦字焉安。.....嘉慶任副進貢浙江六年。”[2]張律《許儀安先生傳》:“許儀安先生,諱養原,字新田,自余姚遷德清過去。.....儀征阮公府浙江,西湖邊蓋房子,從高傳單中選了幾十人穿過。先生和他的兄弟舉起了他們的悲傷。”[3]那些可以證明為“出處”的,都拼錯了。

《左傳·西宮》二十八年:“原田總舍舊而新。”杜預註:“高平說原。於進軍美,若原田之草常在,可立新功,不誤舊利。”《爾雅·迪什》:“田壹歲,二歲,新田,三歲。”故其名為原,字為新天。

2.據敖智介紹,共有32位業主,侯智增加了10位業主,錢智增加了方盈,蔡啟賢增加了16位業主。乾隆四十壹年,受文工部調查,只報蔡其尊、徐卓、胡惠恩。(第240頁第9行-第2465438頁第65438行+0)

蔡其尊和時殷本都寫過《蔡祁萱》。

案例:嘉慶犯錯。蔡是康熙九年的狀元。卷八“人”包括《蔡傳》(第8行第391頁),這仍是“宣”。

3.《茶辭》至今仍有三位大師,即周祜、蔡宜辰和胡啟生。不知道什麽時候加。(241頁第2行)

和史銀本寫了《周》。

據《明代進士榜》記載,浙江湖州府德清縣人胡公儀是萬歷世家前三甲的進士[5],應該就是此人。《建廟觀》卷二“高士庵”下有壹句“山應為鶉火之側,故藏吾光而聚焰”(第251頁)。嘉慶本誤脫了“男”字。

4.建於明朝萬歷年間,壁上有題詞,額稱“林中勝景”,是周忠義在該縣的公祖建築稱號。(第252頁第2行)

林、石印本寫了《梅林》。

佛教強調檀香,可以用來雕刻佛像,也常用來制作檀香,所以稱為“玉林”,比喻寺廟。《和錄·丙》卷三“* * *”條:“聽說有壹次南嶽山上住著和尚,每天晚上都有幾百人點著蠟燭打坐,或摸著竹箅子,或在面前放上糕點,為的是見清靜,以示懲戒。”[6]王風《錢塘春六首》之壹:“蒼山樓在林,紅羽在野寺。”[7]

5.乾隆四十年,錢塘王龍文重修。(第252頁,第5行)

錢塘,《德清縣誌續》中用“錢塘”二字的地方,史銀本稱“錢塘”。

案例:唐與唐古今人物。《說文》中沒有“唐”字。《漢書地理誌》對會稽縣下轄錢塘縣[8],而《清代地理誌十二》的史稿卻下轄錢塘縣[9]。這本書是嘉慶年間寫的,地名應該寫成錢塘,石印本寫成錢塘,是由古代地名改過來的。

6、、遊文、劉光祖三位聖賢祠內祭祀兩次,祭銀以聖廟香火銀壹百二十六,土牛泉酒銀二百兩。(第268頁第9行)

土生土長的牛,史音本作“牛”。

《禮記·月令》:“冬天的月亮...有大災,牛出土送寒。”後人用立春令當地牛勸耕,象征春耕的開始。陸遊《陳武立春日》:“臥聽城門口出土牛,羅芳應笑,頭上蓋雪。可是,我卻要在清晨喝壹口酒,才談得上洗去世間千千萬萬的煩惱。”[10]夫差敦沖《燕京歲時物語》中說:《禮記》載:立春前壹日,順天知府率隨從在東直門外迎春,受神牛奴役,受鼓樂引導,到府衙、陳玉才棚。立春之日,大興、宛平縣令在午門外設案,在春山陪同下,向皇帝、皇太後、皇後拜祭。縣衛生人員列隊而入,由禮部官員領銜,尚書、侍郎、知府、程等依次從午門中門進入門、慈寧門,內監各奏,典禮結束。級長找出壹個牛圈,表示他想說服農民。"[11]釋因本把"土"當"上"應該是形式上的錯誤。

7.古之名山大川廣谷未禁,為民所造,死而無憾。(第298頁,第6行)

時殷本作《民所作近》。

案例:這是李的“被埋沒的故事”。“古人”引用了北周的書,隱溪集,周禮。考察趙策四世的戰國策:“太後說,‘答應。隨妳的便。" "[12]也就是“為民所為”這句話出來了。古代名山大川廣谷不禁,發表了以下的句子:《禮記·王制》《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廣谷大江異制》《孟子·梁·王輝下》其中封城為譏,澤梁不禁,《孟子·梁·王輝》發表了。就是這些句子,都影射了經典。石印本的“任意接近人民的地方”應該是文案沒理解其含義而改的。

8.查克薩,項黃岐漢軍,服役20年。(第304頁第7行)

廂,石印本《鑲嵌》。

“向”是“鑲嵌”音的錯別字。卷七《知行·淩誌左》有“察合臺,漢軍鑲黃旗”壹文(383頁),這是正確的。

9、30年韋辛戴佑琪排行榜。(第325頁第2行)

戴佑琪、時殷本寫的《戴佑琪》。

案例:康熙三十年,辛維克名戴佑琪[13],江南省金山衛人。釋因本寫“氣”是個錯誤。

10,蔡易狗,有傳。(第332頁,第4行)

蔡易狗和史銀本寫了《蔡易狗》。

案例:卷六《選錄舉人》康熙四十七年,蔡日月在五子司,說“字美”(335頁)卷八《人的故事與人》:“蔡誌來、顧遲——構、官治其子。.....苻堅,字,父親死時十三歲,家人避兵。苻堅獨守屍,賊義免。康熙是內閣書。”(412頁)和《人物誌·列女》包括蔡儀的妃子沈氏(466頁)。把“易”誤認為“易”的是釋印本。

11,人程,字,為知縣。程鳳洲,名叫陶勇,是羅茨縣令。(第344頁第3-4行)

《世音本》中有兩處“字羅知縣”。

案例:如果《世音本》中沒有,就無法判斷“陶勇羅分縣知府”二字是屬於程還是程鳳洲,所以壹並刪除。第六篇《投誌與贈禮》中有文成,有壹個小註說:“封周為文縣令”(372頁),那麽“永桃羅縣令”的名字就是程鳳周,“程”下面的小註應該刪掉。

12,王贏人,字蘭舟。丁有八公,奉新縣丞。(第359頁第1行)

王贏和史銀本寫了《王力》。

案例:《楚辭·項夫人》中有壹句[14]名為李,故應將蘭州二字誤作“李”,“伊”誤作“伊”。

13,國初,浙江秀才,進賢萬企代,蕭山毛旗嶺,嘉興徐善,修水朱彜尊。(第397頁第9行-第398頁第65438行+0)

進賢是大國,時殷本寫了《進賢是大國》。

明遺民所知的邵廷才傳:“鄞縣滿千言。.....四大承襲父業,不學科舉,精通五經。”[15]阮元《儒林外史》卷二《萬斯傳》:“萬斯是個大人物,其詞充滿佛理,是鄞縣人。”【16】是“金”誤為“陰”,“期”誤為“斯”。

14,十孫人,晏嬰,嚴復,嚴生有名。(第398頁第2行)

十人,釋印本作“十八”。

杭世俊的《胡東喬先生墓誌銘》寫為“十孫門”[17],是釋銀本將“人”誤為“八”。

15,因顏、沈君石、、、許、周昀、詞人,而文學,皆君子也。(第518頁的第3-4行)

談到加詞,時殷本寫了《談加詞》。

案例:查六個選舉記錄“舉人”。康熙四十七年,伍子克有《談加誠》,小註曰:“副榜為湯溪教。”(第336頁)說“詞”是個錯誤,是嘉慶的書。

16,《晉書》:“文喬握著他的手哭:‘天下大亂,忠孝盛世。能持古人之節,天冷不雕者,唯聽君。”(第527頁第8-9行)

發,史銀本作“廢物”。

案例:《金淑·空雨傳》被寫成“廢”[18],嘉慶寫錯了。

17,我愛晚風中的夕陽照,壹口氣就是壹縷斷煙。段(539頁第6行)是船快不行了,壹群鵝鴨在叫。(第548頁第6行)

錢和時殷本的壹樣。

案例:黃生《傅毅》有雲“伊乃”:“伊乃,船夫日唱。這本書有音無字,詩人寫這本書是因為字音相似。比如元結、柳宗元造的,劉偃師造的,劉拓造的。”[19]柳宗元的《漁父》:“然後,日出時,他穿過層層霧靄,只剩下他的槳在綠色的山川中吱吱作響。”【20】《音段是斷煙》壹句,仿劉詩而作,意為“段是”為“是”,“段”為“是”的錯別字。“壹乃”壹詞考辨,見於黃《壹乃》(文史叢刊第22號,中華書局,1984,176頁)。

18,族兄荊也是進士,福建連江人。(第602頁第2行)

敬亭,石印本。

案例:卷六《選史:》乾隆二十壹年,武人蔡為丙支,小曰:“西爵子,名敬亭,貴州人。建昌魏乾宗。”(第364頁)不是這個“敬亭”。據卷八《人物傳》記載,雍正八年,秀才韋庭被任命為福建省連江縣知府(420頁)。這裏的“敬亭”應該是“衛亭”的錯誤。

【1】孫星衍:《景景精舍碑文》,見《孫元儒先生全集》及《平金亭手抄本》,收錄於《清代詩集》第436卷,上海世紀出版有限公司、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第242頁。

[2]錢奕基:《徐心田墓誌銘》,見苗編《續碑列傳》卷72,收錄於《清代傳記叢書》卷119,臺北:溫明書店,1985,頁174。

[3]張律《安先生傳》,見苗編《續碑列傳》卷72,收錄於《清人傳叢書》卷119,臺北:書店,1985,卷176-。

[4]《明清進士碑記》第三卷,臺北:中華書局,1969,第1573頁。

[5]《明清進士碑記》卷二,第1164頁。

[6]羅大靖:《賀錄》卷三,北京:中華書局,1983,第290頁。

[7]張景行、姚培謙、王勇其合編:《元人詩集》第六卷,北京:中華書局,1975,第83頁。

[8]《漢書·地理》卷二十八,北京:中華書局,1962,第1591頁。

[9]《清稿》卷六十五地理十二,北京:中華書局,1977,第2128頁。

[10]錢仲連:《劍南詩集校勘》第七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第4094頁。

[11]夫差敦沖:《景帝歲時燕京年譜》、《景帝歲時紀昇京都風俗年譜》,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第47頁。

[12]劉:《戰國策》卷二十壹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第770頁。

[13]《明清進士碑記》卷三,第1651頁。

[14]朱《楚辭註》第二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3,影印宋端平版,第35B頁。

[15]邵廷才《四福堂文集》第三卷《明遺民識傳》,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第222頁。

[16]第7冊,《傳記資料叢書》,林雪卷,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年,第111頁。

[17]杭世俊:《道姑堂文集》卷40,《清代詩集》卷282,第397頁。

[18]《晉書·空雨傳》第78卷,北京:中華書局,1974,第2052頁。

[19]、黃:、著,卷二,北京:中華書局,1984,第214頁。

[20]柳宗元:《劉合東集》卷四十三《古今詩詞》,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第740頁。

[21]柳宗元:輯《古今詩詞》卷四十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第74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