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魁星樓有什麽好玩的地方?

魁星樓有什麽好玩的地方?

《沈陽縣誌》載:“魁星閣高踞城東,落日余暉,遠眺千裏。”“星亭與晴霞”曾被列為“盛京八景”之壹。清代沈陽才子苗潤琦在《陪京雜記》中說:“魁星樓在福晉門(大東門)外,樓朝西,下南為文昌閣,廟西有道士。樓上四窗,南望鄂家粉,東望觀音閣,北望煙火,西望角樓(沈陽古城角樓),眼高,美不勝收。”魁星樓又名魁星閣,位於沈陽萬泉河(俗稱小河沿)北岸,坐北朝南。建於晉末天聰二年(明朝崇禎元年1628)。魁星大廈占地16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460多平方米。是壹座依山而建,高約20米,供奉魁星。

魁星大廈有三層。樓的正下方,即壹樓,呈正方形,用仿古大青磚砌成,兩邊各有半圓形拱門,墻基頂上有壹面花形女墻,底層為空亭,亭內有樓梯可登二樓。第二層也是磚砌的,四面也有圓拱門。外面有十二根柱子,柱子上有鬥拱和飛檐,還有通往三樓的樓梯。三樓是木質結構,用門隔開花,外面有十二根柱子,上面有彩畫。樓內有壹尊檀木雕刻的魁星像,酷似壹個紅毛藍臉的鬼。站在山頂,壹只腳像倒“奎”字壹樣舉起大鉤,壹只腳像冠軍壹樣獨立。左手拿著水桶,右手拿著指向狀元的神筆,也就是所謂的“魁星指向狀元”。“隗”是“蘇葵”,是古代壹顆恒星的名字。魁星被古人附為掌管文運之星,魁星也被改為魁星。道教甚至尊魁星為主宰文學盛衰的神。在過去,科舉制度盛行。在赴京趕考之前,壹些趕考的進士會去魁星樓祭拜魁星雕像,以此來贏取獎品。魁星樓上層西側,有壹塊盛京名人苗公恩題寫的“文明於世”的匾額。

魁星樓的院子前,有壹座青磚大門,大門上端用大青方磚刻著“魁星樓”三個大字。山前左右兩側,用花崗巖膠合板豎起了幾十尺高的大旗桿。山門東面還有壹扇側門,有兩扇木門,門下有門檻。青磚圍墻環繞,庭院呈長方形。

在魁星樓的北面,有壹座三角形的柱架上懸掛著壹口大鐘,鐘上鑄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等字樣。再往北,正殿有三座塔,東面有壹尊觀音像。正殿正中,有壹尊主宰人間名利的文昌帝像。文昌本來叫衛星,但本來就叫衛星。古代占星家將其解讀為吉祥之星,道教更是看重。大廳裏有六個隔間,西翼有三個隔間。

原為道士居所,後為僧室。

魁星樓

因“壓倒三江”而名噪壹時的才子王爾烈,嘉慶四年(1799)從大理寺退休,來到盛京翠生書院(又名沈陽書院)主持教學。教學之余,他曾帶領學生到魁星樓,瞻仰魁星塑像,讓後輩借鑒。

1910年春天,12歲的周恩來從鐵嶺殷罡書院轉學到奉天東關模範二班小學時,曾和同學朋友壹起面對魁星,吐露心聲。

民國初年,少帥張學良的夫人於鳳至為魁星樓院內的文昌帝君殿題寫了“有求必應”的匾額,高高懸掛在大殿正中。

魁星樓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關系密切。這裏曾經是壹座道觀。清同治光緒年間,裏面住的都是道士,但有意思的是,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裏面就變成了佛寺。由此,魁星樓成為沈陽儒釋道的融合之地。這座樓的住持莫驅魔人,是沈陽有名的高僧。近年來,擔任沈陽市佛教協會會長的安祥法師還兼任魁星樓住持。

新中國成立後,上世紀50年代,魁星樓仍保存完好,但在壹個前所未有的時代,它作為“四大老樓”被摧毀了。